摘要:在澄江这片教育的沃土上,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始终以师德为魂、以育人为责,用课堂创新打破知识边界,用真情互动化解成长困惑,用职责担当点燃教育薪火,用脚步丈量山区教育的希望之路,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书写着“润物无声”的坚守。
教师节快乐
在澄江这片教育的沃土上,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始终以师德为魂、以育人为责,用课堂创新打破知识边界,用真情互动化解成长困惑,用职责担当点燃教育薪火,用脚步丈量山区教育的希望之路,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书写着“润物无声”的坚守。
对他们而言,乡镇是播种希望的“沃土”。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三位园丁扎根基层,以不同的坚守书写着相同的教育初心——用一生守护乡镇讲台,让每个孩子的梦想,都能在山风中向阳生长。
1
扎根基层育桃李,35载坚守见初心
澄江市第四中学语文教师 杨长生
杨长生,澄江市第四中学教师,玉溪市级、澄江市级骨干教师。毕业那年,杨老师怀揣对基层教育的赤诚,踏上澄江这片教育热土。从澄江三中到澄江四中,这篇扎根基层育人的故事一写就是35载。
爱生如子育桃李,做乡镇学校“暖人心”的班主任。“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用心的老师”,这是他做班主任18年始终坚守的信条。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学生成绩突飞猛进,还刷新了学校的中考历史纪录。
挑重担敢担当,做乡镇学校“肯奉献”的排头兵。在学校用人之际,杨老师总是义无反顾站出来。2004年调入澄江四中后,他兼任办公室主任近十年,既把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完成得出色,又将学校行政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在学校编撰校史之际,他更是主动挑起大梁。2023年,学校选派老师赴文山州丘北县支教,身为语文教研组长的他毅然报名参加,并作为带队队长始终担当作为,带领9人团队圆满完成支教任务。
踏村寨连家校,做乡镇学校“接地气”的教育者。“教育不是独角戏,得家校同心”,这是他扎根基层35年的心得。在澄江三中时,他利用周末、课余时间,骑着自行车跑遍阳宗镇18个村寨;在澄江四中工作的21年间,西至立昌、禄充,北至提古,东至新村、松元等村落,都留下他家访的足迹。入户家访、田间聊天、电话沟通,他一步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旨在发挥出家校育人的最大合力。
2
不被定义 做一束光
澄江市龙街中心小学数学教师 李力
李力,澄江市龙街中心小学数学教师,获评2025年澄江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先进个人”。在李老师看来,师者必须以爱为先,努力成为一束光,照亮孩子们看世界的眼睛,也照亮自己不被定义的教育人生。
讲台之上:让数学“活”在山里。李老师让数学跃出课本,扎根乡土。她带学生丈量农田、观察烤烟栽种,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山间生活的鲜活实践。面对沉默的学生,李老师发现其舞蹈天赋,鼓励他以身体律动感知图形特征,由此点燃他的自信与兴趣。他从此抬头举手,迷上几何。讲台之上,他以生活为教材,化知识为体验,不仅让数学在山里活了起来,更用智慧与关爱照亮了孩子心中的光。
班级之中:做孩子们的“大哥哥”。李老师在山区坚守九年,是老师,更是孩子们的“大哥哥”。清晨他为学生整理衣领,晚自习后护送留守儿童回家,并与老人促膝长谈。一个冬夜,他搀扶生病的学生走夜路回家,孩子紧紧抓着他的衣角说:“老师,你像我的哥哥一样。”这句话让他动容。他深知,在这片土地上,班主任不仅是管理者,更是孩子缺失亲情的依靠与迷茫时的引路港湾,用陪伴温暖他们的成长之路。
校园之外:做学校的“一块砖”。负责安全工作时,他带学生画逃生图、认真组织演练,将安全意识化为具体行动;管理食堂时,他精心研究食谱,兼顾营养与口味,让孩子吃得健康开心;在教务岗位,他耐心指导新教师,分享教学技巧,并系统整理资料,推动团队共同进步。他深信,唯有每位教师都发光,才能汇聚成照亮山区孩子的璀璨星河。他默默耕耘,以多重角色托起孩子的未来。
3
用爱点亮乡村教育的星光
华光小学数学教师 马艳花
马艳花,华光小学数学教师,2025年获评澄江市教育先进个人。“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23年教育生涯里,这句话始终是马老师的教育箴言。从2002年初登乡村讲台,到如今成为华光小学的育人骨干,她始终扎根土地,以爱为犁、以耐心为种,在教育的田野上,静待每一朵“花儿”绽放。
让课堂“破纸而出”,把抽象知识种进生活里。乡村孩子的课堂,曾受限于资源匮乏,但马老师从不认为这会阻挡知识的传递。“要让知识走出课本,走进孩子能摸得着、看得见的生活里”,这是她深耕教学多年的坚持。在教授《分数的意义》时,面对学生们对抽象概念的困惑,她策划了一节“生活数学微课”。把月饼分成均等的小块,用彩纸折出小船,带着卷尺去量村里的田地,这些指尖的操作让知识在孩子心中悄然扎根。
做“慢下来”的守望者,用耐心陪孩子走出迷茫。作为班主任,马老师深知,班里的留守儿童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灌溉,更是心灵的陪伴。面对父母在外打工,性格内向,成绩也跟不上的学生,她从兴趣出发进行引导。她送孩子一盒彩色铅笔,鼓励其“把心里的话都画出来”。渐渐地,这个学生用画笔抒发“语言”,画出了同学们夸赞“有故事”的画作。再后来,学生的成绩有了稳步提升,还在毕业时塞给她一张道尽师生温暖守望的纸条。
在生活之间育人,让孩子成为成长的主角。“教育不只是在课堂上讲课,更要在生活里教孩子做事、做人”,这是马老师的教育理念。去年六·一儿童节,她发起了一场“舌尖上的六·一”美食实践活动,把教室变成了充满烟火气的“美食工坊”。当天,同学们纷纷亮出放学后在家学到烹饪本领,做出了澄江特色凉米线、炸出了金黄的洋芋,调配了爽口的米凉虾。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学到了分工协作的默契、体会了分享美食的快乐,感悟到了对家乡味道的传承。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