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好,我是费健医生。在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工作了30多年,我做过的甲状腺手术和微创消融治疗不计其数。每天在门诊和线上咨询中,都会遇到很多朋友拿着甲状腺B超或穿刺报告焦虑地问我:“费医生,我这个结节严重吗?”“需不需要手术?”“会不会复发?”
【科普正文】
大家好,我是费健医生。在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工作了30多年,我做过的甲状腺手术和微创消融治疗不计其数。每天在门诊和线上咨询中,都会遇到很多朋友拿着甲状腺B超或穿刺报告焦虑地问我:“费医生,我这个结节严重吗?”“需不需要手术?”“会不会复发?”
今天想借一篇刚刚首发在《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上的专业文章(张佳宁等,《甲状腺癌分子分型驱动精准诊疗的转化与挑战》),跟大家聊一个听起来很“高科技”、但却与每位甲状腺患者息息相关的话题——甲状腺癌的“分子分型”。
简单说,就像我们每个人有不同的性格和命运,甲状腺癌也不是“一概而论”的。以前我们主要靠显微镜看细胞形态来分类,而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借助“基因检测”和“分子标记”,就像给癌细胞做“基因身份证”,从而更精准地判断它的“脾气”——是温和还是凶猛?会不会复发?该怎么治疗?
关键知识点:甲状腺癌的几种“分子性格”:
BRAF V600E突变型: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尤其在成人中。它就像癌细胞里的“加速踏板”,让肿瘤更容易生长、转移,甚至抵抗放射性碘治疗。但它也让我们有了明确的靶点,已有靶向药可用。RAS突变型:这类通常“性格”比较温和,生长缓慢,很多是良性或低风险肿瘤,复发转移几率很小。处理上可以更保守,避免过度治疗。基因融合型(如RET/NTRK融合):这在小孩子和年轻人中更常见。虽然它可能让肿瘤长得更大、更容易转移,但好消息是,现在也有对应的“精准导弹”(靶向药)可以对付它。高危组合型(如BRAF+TERT或RAS+TP53):这是最需要警惕的“坏组合”。当两个或多个坏突变同时出现,肿瘤会变得极具侵袭性,容易复发和转移。及时发现这种类型,有助于我们采取更积极的治疗策略。除了基因,还有代谢和免疫分型:
科学家们还发现,通过分析肿瘤的代谢物或免疫细胞浸润情况,也能对甲状腺癌进行分型,预测复发风险。比如有些肿瘤虽然基因突变不凶,但代谢活跃或者免疫细胞“助纣为虐”,也可能提示预后不佳。
这对我们普通人意味着什么?
诊断更精准:对于穿刺结果“不明确”的结节,基因检测可以帮助我们大幅提高诊断准确率,让至少60%的人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更个体化:是选择常规手术,还是术后需要靶向药或免疫治疗?分子分型给了我们重要的参考依据,实现“因人施治”。预后更清晰:它能更准确地告诉我们复发的风险有多大,需要怎样密切随访。当然,目前的分子分型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检测费用较高、肿瘤异质性导致结果不准等,但它无疑是未来精准医疗的大方向。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我深知一把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一把“智能的、有导航的刀”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分子分型,就是为我们提供了这副“精准的导航地图”。
希望大家能科学看待甲状腺问题,不要过度焦虑,也不要忽视风险。定期体检,理性看待报告,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才是对自己健康最好的负责。
文章来源:本文观点参考自《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网络首发文章《甲状腺癌分子分型驱动精准诊疗的转化与挑战》(张佳宁等,2025年9月)。
作者介绍: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擅长甲状腺外科手术及微创消融治疗,荣获多项省部级科技奖项。长期致力于医学科普,全网粉丝超百万,愿做您身边值得信赖的医生朋友。
推荐理由:用最易懂的语言,解读最前沿的医疗进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您!如果还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来源:费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