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花的父母在云南腾冲经营着一家商铺。2024年6月的一个下午,68岁的男子杨某某到店里,得知小花父母不在后,将小花哄骗至店铺柜台外,对其实施了猥亵。
公安机关决定拘留 15天的猥亵儿童案,检察机关介入后被告人被判了两年十个月。
这是澎湃新闻在腾冲市检察院了解到的一起,性侵未成年人典型案例。
如此巨大的反差,人们有理由怀疑案件存有猫腻。
强烈的质疑将这条消息推上了热榜头条并成为了焦点。
那么事实到底如何呢?
小花的父母在云南腾冲经营着一家商铺。2024年6月的一个下午,68岁的男子杨某某到店里,得知小花父母不在后,将小花哄骗至店铺柜台外,对其实施了猥亵。
小花害怕地退回到店内并拨通父亲电话,杨某某才离开。小花父母回来发现女儿的遭遇后立刻报警。当日,公安机关将此事立为行政案件,并于次日给予杨某某行政拘留十五日的处罚。
对此 小花的父亲表示不服,向腾冲市检察院申请立案监督。市检察院未成年人犯罪检察部对此案进行了审查。发现,当天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小花不愿开口陈述事实,家长担心对小花造成 “二次伤害”也不愿让公安机关对孩子进行询问,犯罪嫌疑人始终否认自己有犯罪行为。
为突破案件,检察院指派有丰富心理学经验的优秀女检察官和小花面对面谈心交流,成功破除家长疑虑,让小花打开心扉。
与此同时,检察人员对案发地点监控视频进行细致审查,对比小花的陈述,推翻了犯罪嫌疑人的无罪辩解。
2024年6月,公安机关将该案由行政案件转为刑事案件立案。同月25日腾冲市检察院批准逮捕,2024年10月,杨某某因犯猥亵儿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十个月。
不难看出,此案公安机关侦查过程中不仅有被告人的拒不供述,还有小花的一言不语,更有着小花父母拒绝同意公安机关对小花询问取证的障碍。视频证据并未直接记录下现场核心影像,不具有独立定案的证明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公安机关依法实现打击犯罪的职能呢?
本案的转折点在于小花的父母觉得公安机关对案件的处理不当,主动要求检察机关监督,并不再拒绝检察机关对案件真相的进一步了解,小花也打开了心结,道出了真相,并与视频记录的细节吻合,也能合理解释视频细节存在的原因。
但媒体为了吸引眼球,突出某一个机关的作用,将公安机关在人为原因下,无法正常调查取证情况下的处理意见与重新获得新证据下的判决结果进行比较,让人们对公安机关是否忠于职守产生疑问,留言区里充满着对公安人员的不信任和要求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的呼声。
法律徐说认为,对真实案件带有噱头的报道,不值得提倡。它不利于正确法律思想的传播,反而极易造成公众误解。应该引起高度警惕。
案例报道不应让人陷入误区!
分析不易,成篇更难,欢迎评论、转发。
来源:法律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