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午九点,丽水景宁县福利中心的院子里洒满初秋的阳光,几位老人正围成一圈,专注地进行着一场投壶游戏。这里进行的是一场以“早防早治 守护认知”为主题的第32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宣传活动。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佳颖 通讯员 章涛 吴斌伟
上午九点,丽水景宁县福利中心的院子里洒满初秋的阳光,几位老人正围成一圈,专注地进行着一场投壶游戏。这里进行的是一场以“早防早治 守护认知”为主题的第32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宣传活动。
欢声笑语中,养老院的老人们通过投壶、反口令、画钟等认知训练游戏,锻炼手眼协调、时间空间思维等能力。
养老院老人参与投壶游戏
每个人都会变老,阿尔茨海默病这个词,成为了每个家庭都可能面对的漫长挑战。
当音乐响起,88岁的胡阿姨(化名)还是那个保持着优雅沉醉于舞蹈中的和蔼老人,可过了一会,她就困在了记忆交错的迷雾里:经常会收走别人的衣服,固执得认定是自己的……为此,养老院的工作人员没少寻找“失主”。
胡阿姨家里有七八个子女,是轮流照护的。看似被爱包裹,实则是一种温柔的“负担”。“胡阿姨有时候被接到子女家中住,有时候在养老院住。频繁更换居住环境,其实对于有认知障碍的老人来说是不安稳的。”福利中心院长梅伟的话语中带着无奈。
梅伟表示,在景宁当地,老百姓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很多都停留在“人来了就会糊涂忘事”的阶段,“当我们发现福利院里的老人有一些记忆减退或者行为异常的苗头,并建议子女带老人去医院筛查,很多子女并不上心。随着时间的推移,照料逐渐力不从心,他们最终还是将老人送到了这里。
图片由AI生成
这段时间,胡阿姨的情况变得更严重了。其他老人刚放下餐盘,她便走过去,自然而然地“接力”吃起剩饭。在她的认知里,整栋养老院都是自己的,而子女就住在“隔壁那栋楼”。她的性格也愈发暴躁,有时会将椅子摔在地上。
养老院工作人员会在其中一层楼晚上常年留着灯,“一位认知障碍的老人经常会在深夜睡醒,独自在走廊徘徊……”而在无数个这样的深夜里,谁该为他们点亮那盏安眠的灯?了解认知障碍高危因素,阻止更多家庭走入记忆“迷雾”。
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最新报告证实14种高危因素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相关,积极控制和干预这14种高危因素有利于减少AD发生:青少年期良好教育,中年期防止听力损失、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抑郁、肥胖、脑外伤,戒烟、限酒,积极锻炼,晚年期防止视力损失、社会孤独、减少空气污染暴露。
当家里老人出现近事记忆减退、反应迟钝、情绪反常、无时间感、词不达意、思维混乱等隐匿的“苗头”,建议到当地记忆门诊、神经内科或老年科就诊进行评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养老院老人参与义诊活动
据悉,浙江省疾控中心自2014年起在全省开展老年人健康监测项目,并于2022年起参与国家财政重大公共卫生专项“老年期重点疾病预防和干预”项目实施,重点关注阿尔茨海默病等老年期主要健康问题,今年首次将阿尔茨海默病日宣传活动落地养老院,旨在通过现场讲座、专业义诊、认知互动游戏等多元的宣传教育形式,提升公众知晓率和基层的防控能力。
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中指出,到2030年,老年期痴呆预防、筛查、诊疗、康复、照护综合连续防控体系基本建立,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得到有效控制,老年期痴呆友好的社会环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鼓励养老服务机构提升对痴呆老人的照护,建立起痴呆老人照护的专区和单元,各地加强对记忆门诊和社会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建立起痴呆防治服务网络,定期进行认知功能的筛查评估,及时发现高危人群。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和家庭,早防早治,让老年人安享健康幸福晚年。
记忆或许会迷路,我们应该在老人遗忘尚未蔓延之时就早早行动,让每一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都真切地感受到:即使世界渐渐模糊,他们依然被这个世界温柔而坚定地记得、守护着。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