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市场上的牛价普遍出现下滑,但跌价最大的还是母牛犊及瘦片母牛,五六月龄的小母牛最低才两千多元,片子母牛每斤又跌破10元关口。当然,一些体型、品种好的小母牛跌幅相对较小,但总体来说养繁殖母牛的小农户没有利润或者说利润很小了。
最近这段时间,我们西北地区的活牛价格又是连续稳步下行,使一些散养户又一次失去了利润空间,养殖户还有继续坚持下去的必要吗?
现在市场上的牛价普遍出现下滑,但跌价最大的还是母牛犊及瘦片母牛,五六月龄的小母牛最低才两千多元,片子母牛每斤又跌破10元关口。当然,一些体型、品种好的小母牛跌幅相对较小,但总体来说养繁殖母牛的小农户没有利润或者说利润很小了。
牛价下跌而饲料价格上涨,一袋80斤的麦麸上涨5元,从80元上涨到85元;一袋豆粕也上涨5元,从160元涨到165元,个别还上涨了10元;油渣从原来每斤1.60元上涨到了每斤1.75元。总体大部分饲料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牛价的持续下跌让不少散养户犯了难——辛辛苦苦喂牛,到头来利润薄得像层纸,甚至有的还在赔钱,心里的那股子劲儿难免泄了一半。“还能坚持下去吗?”成了很多人夜里辗转反侧的问题。
其实,散养户的难处,大家都看在眼里。一头牛从小喂到大,要耗上一年多的时间,草料、人工、防疫,哪一样都得花钱。以前牛价好的时候,忙活一年能攒下些家底;现在价格掉了,成本却没降,算下来可能白忙活,换谁心里都不是滋味。
但要说彻底放弃,很多人又舍不得。毕竟养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有的人家祖辈就跟牲口打交道,手里的技术、圈舍的设备,都是一点点攒起来的“家业”。而且对不少农村家庭来说,养牛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一旦停下,短时间内很难找到合适的营生。
那到底该咋办?或许可以换个角度想想。
首先,牛价有涨就有跌,这是市场规律。回顾这些年,牛价起起落落不是第一次了,低谷期往往也是调整期。比如有的散养户趁着这个时候,开始优化牛的品种,以前养土牛长得慢、出肉少,现在引进些改良品种,虽然前期投入多一点,但长得快、卖价高,等行情好转时,优势就显出来了。
其次,成本能不能再往下压一压?散养户的优势在于“散”,可以利用自家的田地种些青贮玉米、苜蓿,减少外购草料的开支;平时多琢磨防疫知识,少生病就是少花钱。有的地方几户人家凑在一起,团购饲料、分摊运输费,也能省出不少钱。
再者,销路能不能再拓宽些?现在不光是等着牛贩子上门收,不少人开始学着拍短视频,记录喂牛的日常,让城里人看到自家牛是怎么养的,肉质有多好。有人就通过直播把牛卖到了外地,价格还比本地收购高一些。还有的搞起了“认养”模式,提前锁定客户,也能规避些市场风险。
当然,要是实在没精力、没条件扛过去,及时止损也不是坏事。把牛处理掉,用手里的钱做点别的,比如跟着村里的合作社搞种植,或者学门手艺外出打工,条条大路通罗马。
说到底,坚持还是放弃,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得结合自家的实际情况——有没有本钱扛过这段低谷?有没有办法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对养牛这行还有没有信心和热情?
市场起起伏伏是常态,低谷期或许难熬,但也往往藏着转机。无论是咬牙坚持做些改变,还是转身寻找新出路,想清楚、做踏实,日子总会有奔头。你觉得呢?
来源:老农大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