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弘扬人文智慧、传播传统文化,兼具科普与启发意义,不传播封建迷信,也不涉及宗教崇拜。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以开放的心态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弘扬人文智慧、传播传统文化,兼具科普与启发意义,不传播封建迷信,也不涉及宗教崇拜。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以开放的心态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
城西那片坟地,年头比城里岁数最大的人都大。
守坟地的老汉,没人知道他多大岁数。
他不说自己叫啥,我们这些晚辈就管他叫老汉。
老汉不种地,也不养牲口,就住在坟地边上一间土坯房里。
每天提着个半旧的铁皮酒壶,在坟堆里转悠。
他说,他看的不是坟,是住在坟里面的人,和将要住进来的人。
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神很静,像一口老井,看不见底,也看不出波澜。
我年轻时候胆子大,总爱往他那儿跑,听他讲些外面听不到的事。
有一回,村里送走了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太太,喜丧。
儿孙满堂,吹吹打打,都说老太太是有福气的。
可我去老汉那儿,他正拿一块破布擦着一把生了锈的铁锹。
他头也不抬地问我,看见了没?
我说,看见了,全村都出动了,风光。
老汉“哼”了一声,像是从鼻子里挤出来的。
他说,风光是给活人看的,她自己走得不风光。
我不解,问他为啥。
他说,眼角挂着珠子呢。
我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说的是眼泪。
我说,人老了,油尽灯枯,控制不住,流点泪水不也正常吗?
老汉把铁锹往地上一戳,站直了身子。
他看着我,摇了摇头。
那不是水,是魂魄里带出来的咸。
他说,人活一口气,这口气,连着你的精、你的神。
寻常人看人要死了,是看他还有没有气,摸他心口还跳不跳。
我们看人,是看他的神还在不在。
神在哪?
在眼睛里。
一个人的眼睛,要是没神了,就像屋子没人住,窗户是黑的。
那这个人,离走就不远了。
山根塌陷,人中变浅,耳朵轮廓干得像张放久了的树叶,这都是败相,是房子要塌的预兆。
但最准的,还是看眼睛。
有的人,临走前会突然精神一下,眼睛瞪得老大,说话也有劲了,这叫回光返照。
家里人以为好转了,其实是灯油烧到了底,最后“噗”地亮那一下。
那一下的光,不是神聚,是神在往外散。
真正的神散了,瞳孔里就映不出你的影子了,像一口没了水的枯井,黑洞洞的。
可有的人,就在这神将散未散的时候,眼角会滚下来一滴泪。
清清亮亮的,挂在那儿,也不往下掉。
老汉管这滴泪,叫“辞尘珠”。
意思就是,跟这红尘俗世,告个别。
也叫“牵魂引”。
意思是,魂魄要走了,还被这颗珠子牵着,引着,一步三回头。
这泪,跟伤心时候哭出来的泪不一样。
哭,是肝气动了,是情绪。
这滴泪,是“神”跟“识”要跟这副皮囊分开时,最后的一点黏连。
是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要拆了,主人站在门口,最后看一眼。
那一眼里的东西,就凝成了这滴泪。
老汉说,这泪要是从眼尾,也就是相书上说的“夫妻宫”那个位置流出来,大多跟男女情缘、枕边人有关。
要是从眼下,也就是“子女宫”那地方溢出来,十有八九,是为的儿女。
所以,人到最后那个坎节上,旁边的人最好别大声哭。
你一哭,声太大,就把他那要离体的魂给“压”住了。
让他舍不得,走得不利索,心里头乱。
这是添堵,不是孝顺。
老一辈人守夜,都是静悄悄的,竖着耳朵听那最后一口气。
那口气,是顺顺当当散出去的,还是憋着一口气咽下去的?
咽下去的,就是心里有事没完,气堵着。
散出去的,才是走得安详。
这临终一滴泪,就是心里那口气没顺。
是那件没办完的事,那个没见到的人,那句没说出口的话,凝结成的。
它比金子都重。
压得魂魄,起不来身。
老汉呷了口酒,眼神飘向了远处那片密密麻麻的坟头。
他说,守了一辈子坟,见过的人多了,就看明白了。
能让一个人到死都闭不上眼,心里放不下的,翻来覆去,也就那么三件事。
这三件事,就像三条绳子,把人的魂,死死地拴在了这人世间。
第一件,是人情债没还完,怕路上没盘缠。
老汉说,人活一辈子,就是个“欠”字。
欠天地的,欠父母的,欠夫妻儿女的,欠朋友的。
有的人,还欠自己的。
年轻时候觉得,来日方长,欠着就欠着,以后总有机会还。
可日子过得快啊,一眨眼,就到了还不了的时候。
这不是说你欠银行多少钱,欠亲戚多少米。
人一死,阳间的账,也就烂了。
银行拿你的房子抵债,亲戚最多骂你几句。
我说的是另一种债,看不见,摸不着,但一笔一笔,都刻在你的魂上。
佛家管这个叫“业”。
老汉不懂那么深奥的词,他说,这就是你心里过不去的那个坎儿。
你活着的时候过不去,死了以后,这坎儿就成了拦你的山。
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这话不是吓唬人的。
人临死前那一会儿,脑子会特别清楚。
一辈子的事,不管你记不记得的,都会像皮影戏一样,一幕一幕在眼前过。
这时候,那些你欠下的“债”,就格外清晰。
东头老李家,三十年前你家盖房,他二话不说来帮你抬木头,砸了脚,你当时说以后一定报答。
后来人家有难处,你躲了。
这事儿,你忘了,可它在账本上记着呢。
南边张婶子,有一年你孩子发高烧,半夜没钱,她把压箱底的几块钱都掏给了你。
你说,婶子,这恩我记一辈子。
后来你日子好过了,逢年过节,一块肉都没给她送过。
这事儿,你也忘了,可账本上,它没忘。
还有你年轻时候许下的承诺,对父母说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结果让他们为你操心到老。
对爱人说要相守一生,结果半路跟别人走了。
对朋友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结果人家落魄了,你电话都不接。
这些,都是债。
人情债,最难还。
因为它不像钱,有个数目。
它是一颗心换一颗心。
你没还,心里就有个窟窿。
临到头,这辈子一过完,你再回头看这个窟窿,晚了。
悔,怨,怕。
这些情绪,就从那个窟窿里冒出来,结成一滴泪。
来源: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