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轻松的人,都学会了适度自私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21 22:35 1

摘要:前几天好友小聚,老杨眼袋浮肿、鬓角泛白,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我们差点儿没认出他来。

原创十点签约作者十点读书

2025年09月21日 18:30山东

十点读书雅君

将在09月24日 19:00 直播

预约

中式美学|品质服饰,秋冬衣橱焕新

十点读书雅君

将在09月25日 19:00 直播

预约

品质真丝/羊毛服饰,秋冬上新季!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童童朗读音频

活得轻松的人,都学会了适度自私,十点读书,11分钟

前几天好友小聚,老杨眼袋浮肿、鬓角泛白,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我们差点儿没认出他来。

一开口,他就有倒不完的酸水——

辅导孩子作业血压飙升、既要加班又要给老人陪床分身乏术、遇上事没有一个人能帮忙……

总觉得自己是顶梁柱,得有个好体格扛住,想跑步结果膝盖先报了警。

再看同龄的老李,眼角有笑纹却不见疲态。

说起上个月,他放下一切事务独自去青海湖骑行,兴奋得就像个小伙子。

我们嘴上笑骂老李自私、不着调,心里却五味杂陈。

是啊,中年人的焦虑,说到底不是责任太重,而是忘了自己也有说“不”的权利。

前段时间,杭州35岁程序员吴先生的报道令人揪心。

他脑干出血5毫升,昏迷15天,在ICU躺了28天。

从瘫痪在床到会走路,用了1个月时间,再到走好路又用了1个月。

平时,吴先生工作非常忙,有时每天只能睡两小时,凌晨一两点睡是常态。

后来,他的身体恢复了约70%,但可能没办法完全康复了,不得不放弃重返岗位的想法。

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在竞争潮流中加速奔跑,在疲惫的边缘挣扎。

似乎只有一切都做到尽善尽美,才能在这个社会站稳脚跟。

可你别忘了,人非全知全能,生命自有边界。

就算有雄鹰的能力,也要学麻雀的智慧,懂得示弱和退让,拥抱生命的有限性。

感到累了,不妨用这几个方法调节:

1.接纳自己的局限性

帮同事做PPT,你绞尽脑汁累到秃顶,成果却遭到嫌弃?

不如直接妥协。

学会示弱,把“我尽力”换成“我不行”。

允许自己有局限性,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够好。

在棘手的事情上放手,用坦然的心态替代冷酷的苛求。

2.用“二八法则”替代“全能思维”

二八法则指出,80%的成果往往来自20%的关键努力。

中年后,身体机能悄然变化,精力分配捉襟见肘。

你要主动取舍,不能“既要”“又要”。

工作中,只需聚焦核心问题,而不是包揽所有琐事;

生活中,优先满足重要需求,没必要追求面面俱到。

把事情按重要性和紧急性分类,既能提升效率,又能缓解压力。

3.允许自己偶尔失败

成长型思维强调,失败并不是个人缺陷,而是改进的机会。

不如放下零失误的执念,设定可接受的错误阈值,允许意外出现。

在计划中,明确“最低可行结果”,给心理创造弹性空间;

在执行时,预留缓冲时间,接受部分环节的延迟和变化;

意外出现时,思考如何优化下一步,通过迭代完善方法。

你有没有发现,如今大家都在忙着社交?

周末要赶两三场聚会,通讯录好友有好几千人。

但真正可以说心里话的人,一个都找不到。

中年社交最大的谎言,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在张德芬空间看到来访者淼淼的描述,很有同感。

表面上,她过得忙碌又丰富,实际上很孤独。

每次朋友跟她吐槽,她都耐心倾听,帮着出主意。

可当自己遇到烦心事时,却得不到一丝关心。

许久不见的亲戚托她找工作,她帮着到处打听,欠了一大堆人情债。

工作安排好了,亲戚又人间蒸发了。

紧密社交,并没有给她带来充实的联结感,反而给了她沉重的空虚感。

冯唐说得很通透:

没事不要和任何人搅和在一起,什么聚会什么闲聊,能免就免,能推就推,聊多了生是非,聚多了惹麻烦。

现在有个流行词叫“社交节能模式”,就像手机开省电模式可以多续航一样,减少无效社交能够更轻松地生活。

可以这样尝试:

1.精减关系,把人际圈分层

有些关系,就像过期的食物,留着占空间,用起来还可能伤人。

不如列个清单,重新定义你的人脉关系。划分出:核心层、缓冲层和绝缘层。

看看目前的人际关系里,哪些应该升级,哪些必须清理。

靠近给你正能量的人,对那些消耗型关系直接设置"消息免打扰"。

2.设置限度,保护自我能量

作家浮石在《青瓷》中写道:“适度是药,过度是毒。”

真正值得维护的关系,会在互动中体现出对等性。

那些单方面付出、只接收负面情绪的关系,如同能量黑洞,不断吸走我们的热情与快乐。

果断启用止损模式,减少互动频率,避免因过度讨好而透支精力。

3.学会独处,试着享受孤独

人到中年,各有各的轨迹,各有各的难题。

你指望不了任何人,只能自己陪伴自己、疗愈自己。

试着享受一个人的时光,冥想、旅游、健身……

在独处中品味生活、丰盈自己。

不慌不忙过好自己的日子,即是生命圆满的开始。

知乎上看到一个扎心提问:

为什么你对一个人越好,那个人反而越反感?

有个回答一语中的:

做得太多,会让人有压抑感,不自觉地与你保持距离。

你为他人拼尽全力,说不定他还吹毛求疵。

想起小区的赵姐,她对老公孩子的关心面面俱到。

每天5点半起床做早餐,平日事无巨细地照顾,周末还要陪孩子辗转于各个补习班之间。

可儿子却说,看到她就发慌,还把她微信拉黑了。

老公也嫌她烦,让她多找点自己的事去做。

赵姐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掏心掏肺竟换来这样的下场。

上个月,赵姐查出了甲亢,医生开的药里竟有抗抑郁成分。

令人唏嘘不已。

人到中年,要扮演各种角色,很容易被社会观念绑架。

可一味付出,就打破了平衡,弄丢了真实的自我。

无论何时你都要记得,爱自己才是一生最重要的课题。

1.拒绝身份绑架

人到中年,被贴上了太多标签:单位的骨干、父母的依靠、孩子的榜样……

为了迎合社会定义,失去了原本的自由和快乐。

不如撕掉标签,痛痛快快做自己。

别总想“我还能为他人做什么”,多想想“怎样才能使我更快乐”。

设立界限,表达立场,胜任不了就直接说“不”,避免过多解释,必要时远离施压者。

2.多关注自身

硅谷钢铁侠马斯克的母亲梅耶,72岁仍活跃在舞台上,是一位出色的模特、企业家、营养师和演说家。

她不仅活出自己,还有充分的自由选择喜欢的事物、过喜欢的生活。

半辈子你都在为别人活,后半生要把自个儿还给自个儿。

注意力就是生命力。

多关注自己、投入自己,在感兴趣的领域,感受愉悦和满足。

3.学会“偷能量”

中年人天天被各种琐事追着跑,哪有完整的空闲时间?

只能在生活的缝隙里,给自己喘息的机会。

晨起提前十分钟,散散步看会儿晨光;

午休放下手机,闭眼养神听首老歌;

晚归路上放空大脑,看看万家灯火。

利用好碎片时间忙里偷闲,给疲惫的自己补充点元气,就像给高速运转的机器上油,又能续航一段里程。

很认同一句话:

想要过得轻松,除了保持该有的善良,还要有一些恰到好处的自私,没必要所有事情都太过关心。

“适度自私”,才是中年人最清醒的自渡。

卸下全能重负,在有限中寻求满足;

精简人际关系,在独处中确认价值;

拒绝工具化生存,在本真中重获自由。

要知道,这世上除了“必须”,还有许多精彩等着你。

你最该疼的人,应该是你自己!

点个

,人生后半场,愿你能轻装上阵,获得更真实的轻松、更自足的安宁。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