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ASH | 姜华教授:卡非佐米联合方案为RRMM患者的更深缓解带来新希望

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M)目前尚不可治愈的疾病,患者不可避免地进展为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RRMM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逐渐缩短

多发性骨髓瘤(MM)目前尚不可治愈的疾病,患者不可避免地进展为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RRMM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逐渐缩短1。近年来,新的治疗策略不断涌现,为RRMM患者的深度缓解和高质量生存带来新希望。

2024年12月7-10日,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在美国圣迭戈隆重召开,血液学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大会公布了多个关于RRMM的研究进展。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姜华教授分享RRMM的最新治疗进展及临床研究的开展经验。

医脉通:蛋白酶体抑制剂(PI)是MM治疗的基石,纵观ASH大会公布的RRMM最新研究进展,以PI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在RRMM治疗领域已成未来趋势,请您结合本次ASH大会上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谈谈创新药联合PI的治疗方案在RRMM中的前景?

姜华教授:

PI作为MM治疗领域的基石类药物,是最早被确证可以克服高危MM患者的不良预后的靶向药物之一。新一代卡非佐米联合新药更是显示出巨大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多个国际临床研究设计中,研究者们选择卡非佐米与CD38单抗、免疫调节剂及激素组成四药联合方案用于高危MM患者的一线治疗,以期获得早期的持续深度缓解。由法国骨髓瘤工作组牵头的IFM 2018-04研究2,旨在评估达雷妥尤单抗(Dara)联合卡非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KRd)诱导巩固治疗后联合双次移植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维持治疗前10-6阈值下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率为94%,这是迄今为止针对高危适合移植的新诊断MM一线治疗最为亮眼的疗效。

国内尚未获批卡非佐米的一线适应症,对于RRMM患者,卡非佐米与多种新药的组合在挽救治疗领域凸显了强大的优势。例如,CD38单抗与卡非佐米的联合在既往来那度胺耐药的RRMM就显示了强大的优势;马上再次回归的靶向BCMA的抗体偶联药物Belamaf联合KRd方案的≥完全缓解(CR)率为52.6%,10-6阈值下的MRD阴性率高达36.8%;此外,卡非佐米和新型cereblon E3连接酶调节剂Mezigdomide也可强强联合协同治疗RRMM,ORR和≥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分别为75.0%和39.3%3 4。

医脉通:除临床研究外,K-based方案也在真实世界研究中展现出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请您谈谈这些真实世界数据为临床决策带来了哪些新视角?

姜华教授:

与国外相比,卡非佐米在中国的获批上市的时间较晚,因此卡非佐米的国内临床实践经验相对较少。然而,要充分发挥新一代PI卡非佐米的治疗潜力,需关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应确保治疗方案足疗程地应用,例如,在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挽救治疗后达到缓解或深度缓解的患者,建议至少延续原诱导方案继续进行巩固和维持治疗,这对于RRMM患者维持良好的挽救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其次是启用卡非佐米为基础方案的治疗线数尽量前移,比如首次复发时即可使用,这是因为任何药物放在后线疗效势必都会大打折扣,影响患者预后。

医脉通:CAR-T疗法已成为了RRMM的重要治疗选择,您所在团队开展了一项Ⅰ/Ⅱ期研究,旨在评估BCMA×CD19 CAR-T治疗RRMM的疗效和安全性,该项研究结果在ASH年会上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公布,请您谈谈开展该项研究的初衷并分享一下研究的结果?

姜华教授:

中国同行们在CAR-T研究领域一直以来都非常活跃,也始终吸引着全球的关注。在本次ASH大会上公布了一项由我中心傅卫军教授发起的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标签的Ⅰ/Ⅱ期研究5,纳入了23例既往接受过≥1线治疗的RRMM患者,旨在评估BCMA×CD19 CAR-T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在这一组中位既往治疗线为5线(范围为2-11)的RRMM中,18例具有血液学可测量病灶的患者100%获得≥VGPR;在20例可评估MRD的患者中,6个月和12个月MRD阴性率分别为82%和100%。同时,我们的研究最为亮眼之处是双靶点CAR-T疗法对伴有髓外病变患者的疗效显著,通过PET-CT评估的ORR、完全代谢缓解和部分代谢缓解率分别为85.7%、64.3%和21.4%,50%患者获得超过>75%的软组织浆细胞瘤的缩小。

安全性数据显示,3级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发生率仅为8.7%5,但经过常规处理后全部患者转归良好,总体耐受性可控。期待该研究更长时间的随访结果,未来我们将会进一步探索该BCMA×CD19 CAR-T疗法对于伴有髓外病灶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医脉通:贵中心深耕MM治疗领域,并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助推RRMM治疗领域高质量发展。请您结合贵中心的临床研究开展经验,谈谈未来该如何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推进RRMM诊疗领域的进展?

姜华教授:

傅卫军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一直以来专注于新药临床试验,我们的团队成员通过不断参与大规模国际及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获得了非常宝贵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的实践机会,已经充分掌握了GCP的操作流程,并能够保证团队的GCP执行质量,并获得良好的口碑。通过以上锻炼,参与临床研究的年轻医生们在新药未上市或上市初期,已经提前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新药应用经验。同时,基于这些早期体会或经验,我们的团队成员也有机会开展感兴趣的课题研究。而这种基于早期临床实践开展的研究,普遍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优势,这也是不断参与新药临床工作的一种获益。

姜华 副教授

血液学博士、副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

哈佛大学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访问学者

亚洲骨髓瘤网委员

上海医学会血液学专委会委员

上海医学会血液学专委会实验诊断学组成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多发性骨髓瘤专委会委员

上海医药行业协会血液转化专委会委员

上海浦江人才计划、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负责人

第一作者SCI论文发表于leukemia、Mol Oncol、Clin Exp Med、Mol Cancer等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疾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 中国首次复发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版) [J] .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2, 43(10) : 810-817.

2. Touzeau C, et al. Blood. 2024 May16;143(20):2029-2036.

3. Shebli Atrash, et al. 2024 ASH. Abstract 4751.

4. Irwindeep Sandhu, et al. 2024 ASH. Abstract 1025.

5. Hua Jiang, et al. 2024 ASH. Abstract 923.

编辑:Huining

审校:Lesley

排版:Red

执行:Baa,Cherry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灵科超声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