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时代发展的壮阔浪潮中,湘潭敏锐洞察到产业发展的核心密码 ——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交织融合。在湘潭这片充满活力与潜力的土地上,正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精铸科教赋能、产教互融、基教革新的“教育大花园”,擦亮湘潭教育品牌,让教育之花迎着新时代的
湘潭作为全省第二科教中心,拥有15所高校资源。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楚湟 湘潭报道
湘江浩荡,时代潮涌。
在时代发展的壮阔浪潮中,湘潭敏锐洞察到产业发展的核心密码 ——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交织融合。在湘潭这片充满活力与潜力的土地上,正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精铸科教赋能、产教互融、基教革新的“教育大花园”,擦亮湘潭教育品牌,让教育之花迎着新时代的暖风绽放。
智蕊绽放,科教赋能展芳华
当前,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升级、建设湘江科学城、“4+4科创工程”、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五大科技创新高地标志性工程正在全力推进,湘潭更是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抓紧对接谋划,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湖南科技大学海洋实验室“将课堂搬到海上”。
由“时代楷模”、湖南科技大学万步炎教授领衔研发的我国首台“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在南海超2000多米深的深海海底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了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为我国海洋矿产勘探技术和装备研发作出了开创性贡献。2023年,“海牛”团队26项专利技术成果以1.2亿元作价入股湖南海牛地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产学研融通平台、人才培养、研发落地、知识产权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建设,面向深海海底沉积物、软岩、硬岩的系列化海底勘探成套装备产品和配套装备技术等应用,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2024年,湖南科技大学三亚研究院正式揭牌,致力于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及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与装备等领域,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海牛”团队海洋矿产资源勘测领域全方位、全链条的创新潜能,着力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
湖南科技大学三亚研究院揭牌。
如今,湖南科技大学在大中小学开设“海牛班”,构建了大中小学贯通式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打造科技创新人才梯队,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支撑,让科学家精神闪耀,引领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向着更深更广的海域挺进。
与此同时,湖南工程学院创建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先进功能材料、智能纺织5个创新研究院,组织百名博士深入企业一线,精准服务产业链,破解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工艺等方面的难题。这种紧密的校企合作模式,使得高校的科研优势与企业的市场优势得以充分结合,加速了科技成果向实际产品和经济效益的转化,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的创新发展步伐。
湖南工程学院博士创新站聂笃忠博士团队破解企业难题。
在湘潭华进重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湖南工程学院博士创新站聂笃忠等6名博士与该公司技术团队,正进行球墨铸铁管内衬聚乙烯复合管的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通过不断的技术攻关,已初步解决了内衬聚乙烯复合管在设计、成型等关键技术环节中的一系列难题。
“这项新技术的变革,为生产出高质量的内衬聚乙烯复合管奠定了基础,所生产的复合管道不仅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抗老化能力,还能有效保证市政管道水质的安全与卫生。”在湘潭华进重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德平看来,博士创新工作站的建立,为企业长期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专业化的人才,提升核心竞争力。
湖南工程学院聘请了彭德平为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联合开展本科、硕士人才培养,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湖南工程学院博士创新站,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到企业实操实训、就业的机会,打通了学生适应企业需求的通道,真正将科研成果落地开花。
2023年湖南省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指数,湖南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工程学院分别位列第4、第6、第7。
馨风拂枝,产教互融育繁枝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只有形成面向质量提升的“内循环”和面向多方合作的“外循环”,拓宽“多元教学”新路径,让职业教育办学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办学的质量才能越来越高。
刘静姝正在进行手术。
在湘潭医卫职院内的中惠时代口腔医院治疗室,刘静姝正拿着口镜和探针,为患者进行口腔根管治疗的小型手术。
“我们要实习一年左右才能‘上手’,期间会有学校老师、医院医生进行‘手把手’的指导,还有机会参与到医学博士等专家的病例交流和观看显微根管治疗的手术直播。”湘潭医卫职院2021级口腔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刘静姝说道,在“校门口”就能就业,工资待遇与同类城市相比在中等偏上。
在湘潭医卫职院,这种“校中厂”“校中院”“校门口”就业的场景并不少见。除了口腔医院,湘潭医卫职院口腔医学技术、医学美容技术等5个专业,建有集教学、实训、生产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湘潭医卫职院在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成立湖南医疗器械产业学院,开设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智能医疗装备技术专业“定制班”,将触角延伸至医疗器械领域,打造产教深度融合链,源源不断地向医卫行业输送众多高素质、专业化的优质人才,有力推动医卫领域的蓬勃发展与进步。
范军卫正在授课。
在湖南电气职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奥的斯电梯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的培训师范军卫为 5 名学生讲授电梯制动器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知识,学生们“踮起脚、探着脖子”专注倾听的样子,正是现代学徒制教学的生动写照。
“我们安排入职一年的学长当助教,以‘老带新’分组教学,及时更新技术与企业文化,帮助学生快速上手。”范军卫说道,这种将岗前培训前置的教学模式,缩短了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适应期。
湖南电气职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止于学生培养,还延伸到了教师队伍建设。奥的斯电梯的5名培训师与湖南电气职院青年教师结成师徒,通过“双向导师”模式,企业培训师帮助教师提技能,职院教师帮企业师深理论、强实操。
“这一举措促进了教育理念与技术技能上的相互交融,打造出一支既能传道授业解惑,又具备精湛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湖南电气职院电梯工程学院院长李书舟说道。
湖南城建职院“楚怡”工坊。
湖南城建职院则借助“楚怡”工坊,探索装配式建筑连接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教学与实践,为装配式建筑产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推动建筑产业的现代化转型;湖南国防职院通过实训基地、项目式教学等方式,培养从事无人机驾驶及应用、无人机培训、无人机维护工作的军民两用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湖南理工职院光伏发电系统控制与优化湖南省工程实验室,参与“风光储充”一体化项目,为双碳未来开拓出崭新的发展途径。
青苗壮基,基教革新强根脉
湘潭县一中创办海军航空班、钱学森实验班、丘班等精品班级,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后备人才,在基础教育领域树立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标杆;湘钢一中通过集团化办学,打造实践活动课程、各类表彰激励课程、生命健康课程等“多元课堂”,最大限度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激发学生兴趣,开挖学生潜能,真正让学生站在教育中央。
湘潭县一中新建的“特立海航楼”。
今年以来,湘潭市围绕“擦亮湘潭教育品牌”目标,争创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探索大中小各学段、学科有机衔接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重视情境化、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指导,着力培养学生学科相融相通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湘潭市精心浇灌“教育大花园”,积极促进产业与教育之间血脉相连、深度交融,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紧密关系,如同肥沃的土壤与茁壮的植株相互滋养,共同孕育出教育事业蓬勃向上、枝繁叶茂的良好态势。展望未来,湘潭市将坚定地秉持深化改革的决心,持续优化资源配置,不懈探寻契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模式与前沿路径,向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湘潭的壮丽远景笃定前行。
相关链接:
来源:红网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