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人爱喝酒的人多,为啥肝癌患者却比中国少?3个原因很现实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喝酒,是许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欧美,酒文化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论是餐桌上的葡萄酒,还是酒吧里的啤酒,甚至节日庆典的香槟,都让人感觉喝酒是生活的一种情调。

而喝酒多的欧美人,肝癌发病率却远远低于喝酒没那么“精致”的中国人,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肝癌可是全球健康难题,尤其在中国,更像个“隐形杀手”。

为啥喝酒更“豪放”的欧美人,反倒没有中国人那么高的肝癌风险?答案藏在三个现实原因里。

酒的“玩法”就不同。

欧美人爱喝酒是真的,但他们喝酒的方式,跟我们传统理解的“豪饮”不太一样。很多欧美人喝酒更像一种生活习惯,比如餐桌上的一杯红酒,或是晚上小酌一杯威士忌,这样的喝法看似频繁,其实量并不大。

相比之下,中国的“酒局”文化,更讲究一口闷、量大为王。这种拼酒方式对肝脏的负担远大于适量饮酒。

长期大量饮酒,容易导致酒精性肝炎、脂肪肝,甚至更严重的肝硬化,而肝硬化恰恰是肝癌的重要前奏。换句话说,喝酒不是主因,喝得多才是关键。

欧美人的“优雅”喝酒方式,无意中减少了肝癌的风险。

另一个原因更扎心,那就是病毒感染的差距。肝癌的最大幕后黑手,其实并非单纯的酒精,而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

在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7000万人,其中不少是从母婴传播或幼年感染的。而欧美国家,乙肝和丙肝的感染率都远低于中国人。

乙肝病毒会直接损害肝细胞,长期慢性感染会导致肝硬化,进而发展为肝癌。中国几十年来乙肝疫苗的普及虽有成效,但成人群体的感染率依然较高。

欧美则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普及了乙肝疫苗,加上公共卫生管理严格,病毒感染率自然低得多。

第三个原因,则和饮食、生活方式有关。欧美人的饮食结构以高蛋白、高脂肪为主,但他们的食材来源和饮食习惯却有自己的特点。

欧美很多国家对食品的监管非常严格,粮食储存、食品加工等环节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黄曲霉毒素是中国人饮食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因素,它主要存在于储存不当的谷物和花生中。

这种毒素是肝癌的“元凶”之一,毒性比砒霜高68倍,且对肝脏的伤害几乎是不可逆的。对于经常食用这些受污染食品的人群来说,哪怕不喝酒,肝癌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相比之下,欧美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间接降低了他们的肝癌风险。

除了上述三点,还有一些隐藏的因素值得一提。比如欧美人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普遍较高,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疾病的意识也更强。

这种“未病先防”的理念,帮助他们在疾病早期就采取措施,避免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反观中国,不少人即使身体不适,也会选择“扛一扛”,等到发现问题时,往往已经是晚期了。

这种观念上的差距,也让肝癌的发病率在不同人群中拉开了差距。

还有一种说法,可能会让人觉得意外。那就是酒的“质”也有影响。

欧美的葡萄酒、威士忌、啤酒等酒类,大多由正规厂商生产,质量有保证,酒精含量稳定。而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自酿酒、散装酒等仍然存在,甚至有些酒中可能含有杂醇、甲醇等有害成分,这些物质对肝脏的伤害远超酒精本身。

喝这种劣质酒,就像“吃毒药”,对肝脏的破坏性可想而知。

也有人提到,欧美人种和中国人在基因上可能存在差异。

有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影响肝癌的易感性。比如一些亚洲人群中常见的基因变异,可能会增加对乙肝病毒的易感性,从而间接提高肝癌的风险。

不过这类研究还在探索阶段,结论尚未完全明确,但也为我们理解肝癌提供了新的视角。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想,那是不是喝酒就一定没问题?其实不然。酒精对人体的伤害是全方位的。

除了肝癌,长期饮酒还可能引发胃癌、食道癌、心血管疾病等问题。即便在欧美,过量饮酒仍然是健康的一大隐患。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300万人因酒精相关疾病死亡。关键不在于喝不喝,而在于怎么喝、喝多少。

健康的饮酒习惯,才是最大限度减少风险的关键。

从社会层面来看,肝癌高发也是中国医疗体系和健康教育的一面镜子。提高乙肝疫苗的覆盖率,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广健康饮酒文化,这些都是降低肝癌发病率的重要手段。

而对于个人来说,定期体检、健康饮食、适量饮酒、避免高风险行为,同样是保护肝脏的有效措施。

欧美人喝酒多,但肝癌少,这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却值得我们深思。肝癌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它是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改变习惯,或许一开始并不容易,但只要迈出第一步,就已经离健康更近了一步。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乙肝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20年。

2.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酒精与健康报告》,2018年。

3. 《黄曲霉毒素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中华肝脏病杂志》,2021年。

4. 《乙肝病毒与肝癌的关系:从分子机制到临床实践》,《中国肿瘤学杂志》,2022年。

来源:老李科普Talk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