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要求微短剧片名应提升思想内涵,传递主流价值观,不得使用恶俗、恶趣味等违背公序良俗的片名,不渲染极端对立、复仇、暴戾、焦虑。为及时纠正和扭转部分微短剧在片名上的跑偏倾向,管理提示就加强片名审核工作,分别在导向、体例和
□蒋璟璟
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要求微短剧片名应提升思想内涵,传递主流价值观,不得使用恶俗、恶趣味等违背公序良俗的片名,不渲染极端对立、复仇、暴戾、焦虑。为及时纠正和扭转部分微短剧在片名上的跑偏倾向,管理提示就加强片名审核工作,分别在导向、体例和艺术上提出新要求。(北京青年报)
作为一个新事物,“微短剧”从无到有、做大做强,呈现出一派供需两旺的态势。其诞生伊始、发展初期,由于“剧情狗血”“格调低俗”等原因而备受争议,其后随着职能部门专项治理、“分类分层”管理的深入,整个行业运作,迅速进入规范化轨道。在基本完成底层生态建设的大背景下,相关治理进程,进一步切换到一些技术性、精细化的议题上,比如说对新出现的AI魔改视频的排查,以及对“微短剧片名”的提升与引导,就属于其列。
以往有段时间,“微短剧片名”确实是个炸裂的存在。微短剧,本身就讲究个第一时间抓人眼球,而“片名”就是先声夺人的重要抓手。很多问题微短剧,首先片名就有很大的问题。其中,有的暧昧擦边乃至赤裸露骨,有的简单粗暴煽动仇恨,有的大玩机巧、把恶俗当有趣……此番,管理提示要求,不使用过度冗长和口语化的片名;合理和巧妙运用比喻、拟人、倒装、对比、双关、设问、迭音等手法增强其艺术性,不滥用仿拟、谐音、夸张等手法进行恶搞等等。可以说,条条件件,都言有所指。
其实影视作品,未必就一定是靠“片名”出奇制胜。而某些微短剧的制作团队,对人心的算计、对“恶趣味”的投合、对“注意力”的调动,则到了以秒计、逐帧计的地步。基于此,当然会不遗余力,对“片名”百般大做文章。与之同理,在很多平台上,对微短剧三言两语的“推介词”,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当“遣词造语”的动因,不是客观准确、传情达意,而是撩拨情绪、耸人听闻、故弄玄虚,那么其难免走偏、走歪,也必然会让自己走进了死胡同。
很多时候,我们太过于追求“语言”的奇效,太过于热衷那些金句、妙语与“词组爆破”的效用,反倒忽略了那些最基本的东西,比如说文字的精准、真诚。当观众见多了那些油腻、浮夸的微短剧片名,平实与克制,或许反而会成为独特的魅力。
来源:诗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