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医生:心脏病患者,若是晨起有3异常,或是心衰预警

360影视 2024-12-27 17:23 10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一旦出了问题,整个系统都可能面临崩溃

然而,心脏病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它往往会提前释放一些信号,就像老旧发动机会发出异响一样。

而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清晨可能是一天中最危险的时间段,因为夜间长时间的静止状态以及清晨交感神经的活跃,都让心脏的负担大幅增加。

许多心衰患者在确诊前,身体已经悄悄发出了预警,尤其是在晨起的状态下。

研究表明,有三种典型的“异常”可能是心衰的早期征兆,识别这些信号,对于及时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

清晨刚醒来,按理说经过一夜的休息,身体应该是最放松、最舒适的状态。

但如果一觉醒来,心脏病患者感到胸闷气短,甚至需要坐起来大口喘气才能缓解,这可能是心衰的典型信号。

这种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端坐呼吸”,它是由于心脏泵血能力下降,导致肺部出现淤血,从而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

人体在平躺时,血液更容易回流到肺部,心脏负担加重。如果心脏无法有效将这些血液泵出,肺泡中的液体堆积,就会引发“肺水肿”,让患者感到呼吸困难。

一项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的研究显示,约有60%以上的慢性心衰患者在病情加重前,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夜间或晨起气短。

更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在凌晨因呼吸困难被憋醒,需要坐起来才能稍稍缓解。这种反复发作的“夜间气短”并不是普通的疲劳,而是心功能减退的信号灯。

如果晨起气短的症状已经出现,不要掉以轻心。此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以及NT-proBNP等心衰相关指标。

及时调整用药、控制体液平衡,可以有效延缓心衰的进程。

清晨醒来,脚踝或小腿出现明显的肿胀,甚至感觉鞋子都变得紧了,这也可能是心衰的早期信号之一。

很多人误以为这是“晚上喝水多了”或者“睡姿不对”,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很可能和心脏泵血功能减弱有关。

心脏的主要任务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泵回心脏,再输送到肺部和全身。

然而,当心功能不足时,血液容易在体循环中“滞留”,尤其是重力作用让下肢血液更容易淤积。久而久之,液体渗出血管壁,形成组织水肿。

脚踝肿胀是心衰患者中非常常见的表现。一项针对2000名心衰患者的调查发现,有超过70%的人在早期阶段会出现下肢水肿。

除了脚踝,水肿还可能出现在小腿、手背甚至腹部,随着病情发展,这种肿胀会逐渐加重。

与普通的“浮肿”不同,心衰引起的水肿往往是按压后皮肤会留下一个明显的“坑”,也就是所谓的“凹陷性水肿”。这种现象多出现在双侧肢体,不像静脉炎或局部损伤引起的单侧水肿。

对于晨起水肿的患者,控制体液平衡是关键。医生通常会建议使用利尿剂来减轻液体潴留,同时监测体重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如果发现体重在短时间内增加超过2公斤,也可能是心衰加重的表现,需要尽快就医。

晨起感到心跳加速、胸口发慌,甚至伴随全身乏力、站立时头晕目眩,这可能是心脏在“发出抗议”。这种异常情况在心衰患者中也并不少见。

心悸通常是由于心律失常引起的,而心律失常又是心衰的一个重要并发症。

心衰患者的心肌因为长期负担过重,可能出现结构性改变,比如心室肥大或纤维化,这些改变会干扰心脏的电信号传导,导致心律不齐。

当心脏的跳动变得过快(心动过速)或过慢(心动过缓)时,心脏的泵血效率会进一步下降,大脑和肌肉就可能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从而引发头晕、乏力甚至晕厥。

晨起心悸的另一个常见原因是交感神经的“早间活跃”。人在清晨醒来时,交感神经系统会自然地开始“接班”,让心跳加速、血压升高,以便应对白天的活动需求。

然而,对于心衰患者来说,交感神经的过度刺激可能成为压垮心脏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项研究表明,心衰患者在清晨6点到10点之间发生急性心脏事件的风险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这和晨起心悸密切相关。

因此,如果晨起的心悸频繁发生,甚至伴随晕厥或剧烈胸痛,应立即就医检查心脏功能和心电图,明确是否存在心律失常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清晨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发时间段,这不仅仅是心衰患者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雷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交感神经活跃:清晨交感神经系统会快速启动,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同时心脏的氧耗也随之增加。这对于本身心功能不佳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血液黏稠度增加:夜间长时间未进食进水,导致体内血液黏稠度升高。对于动脉硬化患者,这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进一步加重心衰的负担。

体位变化的挑战:从平卧到直立的体位变化,需要心脏快速调整泵血能力,而心衰患者的调节能力较差,可能导致晨起血压不稳定、供血不足。

这些生理变化让清晨成为心脏病患者的“危机时刻”,因此对于已经确诊心衰的患者来说,注意晨起时的身体反应尤为重要。

心衰的早期信号不仅限于晨起异常,还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夜间频繁起夜:心衰患者因为体循环淤血,肾脏的血流量会增加,导致夜间尿量增多。
运动耐力下降心脏泵血能力不足时,患者可能在日常活动中感到异常疲惫,比如爬楼梯时气喘吁吁。持续咳嗽或喘息:尤其是在夜间,这可能是肺部淤血的表现。食欲不振、腹胀:心衰导致的腹腔静脉淤血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出现胃口下降和腹部不适。

来源:健康过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