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有个失眠“开关”,让你睡成死猪!每天推一推,促褪黑素分泌

360影视 2024-12-29 05:24 3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医生,我最近睡不着,翻来覆去半宿,感觉自己快废了!”

这是我最近在门诊听到最多的话之一。睡眠问题,已经成了现代人的“全民困扰”。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人存在睡眠障碍。而在中国,这个数字更令人咋舌——超过3亿人有睡眠问题,相当于每4个人里就有1个“睁眼瞎”,白天困成狗,晚上精力旺。

熬夜党的真实写照:白天困到“升天”,晚上精神赛“神仙”。

于是,催眠药、助眠枕头、白噪音APP、冥想课程轮番上阵,但你有没有想过,或许解决失眠问题,只需要——每天推一推身上的“睡眠开关”

先说个冷知识:我们之所以能睡着,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激素团队”的默契配合。

其中的头号功臣,就是褪黑素。它是由大脑里的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专门负责调节我们的生物钟,告诉身体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该起床。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睡眠的“指挥官”,当晚上天色变暗时,褪黑素分泌量增加,身体就会收到“该睡觉”的信号。但如果你深夜还在玩手机、刷剧,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指挥官”罢工,睡意自然也就跑了。

但问题来了:既然褪黑素如此重要,有没有办法让它多分泌一点呢?答案是:有!

中医里,有一个神奇的穴位,叫做安眠穴,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用来“催眠”的。它的位置也很容易找到——把手放到耳朵后面,摸一摸那个突出的骨头(乳突),然后从骨头的边缘向后摸,约一指宽的位置,就是安眠穴。

它有什么作用?

安眠穴,顾名思义,是个“催眠高手”。通过按压这里,可以改善大脑供血,调节神经系统,帮助身体放松,同时促进褪黑素的分泌,让你更容易入睡。

但别急着怀疑! 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一项发表于《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的研究发现,通过刺激安眠穴,能显著改善睡眠质量,尤其对失眠患者效果突出。

既然知道了安眠穴的位置,接下来就是实际操作了。

方法如下:

找到穴位:用你熟悉的手指(大拇指或食指),按住耳后乳突骨后方一指宽处,轻轻用力。按压技巧:用按揉的方式,先顺时针揉30秒,再逆时针揉30秒,力度以微微酸胀为宜。时间安排:每天晚上睡前,按压2-3分钟即可。

注意事项

如果觉得自己不够专业,可以用热毛巾敷在安眠穴附近,效果同样不错!按压时尽量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配合深呼吸,放松心情。

按压安眠穴的原理,其实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

神经调节:安眠穴位于头部神经密集区,通过按压可以刺激副交感神经,让身体进入“休眠模式”。副交感神经是个“佛系选手”,它的工作就是让你心率变慢、肌肉放松,逐渐进入睡眠状态。激素分泌:研究表明,轻柔的穴位刺激可以促进褪黑素分泌。换句话说,按一按安眠穴,就像给松果体发了个“加班通知”,让它多生产一点褪黑素,助你开启深度睡眠模式。

当然,光靠按压穴位就能解决失眠,这也未免太“天真”。失眠的原因五花八门,不同的“罪魁祸首”,需要对症下药。

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让你越刷越清醒。建议睡前1小时放下手机,别让屏幕成为你的“枕边敌人”。

有些人躺下后,脑子却像装了“复读机”,反复播放工作、生活中的烦心事。建议学会深呼吸或冥想,给大脑按个“暂停键”。

睡前的夜宵会刺激胃酸分泌,让身体忙于消化,无法进入放松状态。记住,最后一餐最好在睡前3小时吃完。

运动能帮助身体释放多余的能量,同时促进睡眠激素分泌。哪怕每天只是散步30分钟,睡眠质量都会大大提升。

有位患者小李,因为长期加班熬夜,导致严重失眠。他尝试了各种方法——喝牛奶、听白噪音、吃褪黑素片,但都收效甚微。后来我教他按压安眠穴,没想到一周后,他兴奋地跑来告诉我:“医生,我现在睡觉像断电一样,根本听不到闹钟响!”

当然,这是因为他不仅按压了安眠穴,还养成了规律作息、减少夜晚用手机的好习惯。

俗话说得好,“熬夜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睡眠不足不仅让你第二天精神恍惚,还会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免疫力下降的风险。每天推一推身上的“睡眠开关”,加上健康的生活习惯,让你的睡眠质量飞跃提升!

今晚,不妨试试吧!

参考文献: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Sleep and health.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2019.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中国睡眠质量报告》。

来源:老年病科安医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