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备选方案——面积法

360影视 2025-01-04 23:10 2

摘要:初中数学的面积法其实是个概述,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只要是利用图形面积关系的方法,皆可称面积法,正由于这个模糊不定的界定,它不如某些大名鼎鼎的方法那样容易被想到,一般会屈居幕后,耐心等待学生遍历其余方法,实在走投无路,才会想到它。

“永远”的备选方案——面积法

初中数学的面积法其实是个概述,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只要是利用图形面积关系的方法,皆可称面积法,正由于这个模糊不定的界定,它不如某些大名鼎鼎的方法那样容易被想到,一般会屈居幕后,耐心等待学生遍历其余方法,实在走投无路,才会想到它。

但是考场上时间有限,不允许学生遍历所有可能用到的方法,一旦初次选择有误,不能首发命中,极大概率是在复杂的计算中迷失,从而导致时间上的浪费。解决这种“想不到”的难题,一般也没什么灵丹妙药,老老实实积累解题经验就好。作为教师能做的事情,就是帮助学生在尽可能减轻负担的前提下,积累足够多的经验。

例1

已知:AB是⊙O的直径,OC⊥AB交⊙O于点C,点D是OB的中点,OB=4,点P是劣弧CB上的一个动点,点Q是线段CB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C,PB,PQ,当△PCB面积最大时,求PQ+√10/10CQ的最小值.

解析:

典型的线段和最值问题,脱胎于“将军饮马”问题,基本思路是将它们转化到一条线段上;

虽然题目中有两个动点P和Q,但“当△PCB面积最大时”,点P已经确定,因此真正的动点其实只有一个;

对于△PCB而言,底边BC固定,所以在弧BC上找到一个点,使其到弦BC距离最远即可,我们可以较容易找到这个点就是弧BC中点P;

结论PQ+√10/10CQ中,PQ比较好办,哪条线段长是√10/10CQ,需要多观察图形,我们过点D作DE⊥BC,如下图:

由OC=OB=4,得OD=2,且∠DBE=45°,所以DE=√2=BE,CD=2√5,在Rt△CDE中,CE=3√2

,于是CD=√10DE,我们找到了符合要求的一组线段;

只要形状与△CDE相同,那么斜边一定是较短直角边的√10倍,就利用这个特征,我们来构造新的直角三角形,如下图:

过点Q作DG⊥CD,我们在新构造出的Rt△CDG中,可同样得到CQ=√10QG,即QG=√10/10CQ;

这样我们完成了前面的任务,找到了一条线段QG符合要求,现在可以完成转换了,我们只需要求出线段PG的最小值即可;

显然当PG⊥CD时,PG最小;

学生遇到的困难在于,如何求PG的长?

PG是一条垂线段,所以它的另一个身份,是某个三角形的高,我们连接PD、OP,如下图:

由此出发,考虑△CDP的面积,是从四边形ODPC中减掉△COD得到,而四边形ODPC的面积又可以由△COP和△ODP相加得到,如下图:

我们可证得OP是∠BOC角平分线,因此点P到边OB和OC的距离相等,且这两个距离分别是△ODP和△OCP的高,分别是2√2,而OD=2,OC=4,所以△ODP的面积是2√2,△OCP的面积是4√2,因此四边形ODPC的面积是6√2,而△COD的面积是4,所以△CDP的面积是6√2-4,我们可求得CD=2√5,最后得到PG=(6√10-4√5)/5.

例2

已知:Rt△ABC中,∠BAC=90°,AB=AC,点D是BC的中点,点P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

(4)如图4,已知BC=4,若点P从点B出发向点C运动,过点B作BE⊥AP于点E,过点C作CF⊥AP于点F,设线段BE的长度为a,线段CF的长度为b,试求出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a+b的最大值.

解析:

前面的探究中,我们已经得到了△ABE≌△CAF,所以BE=AF=a,AE=CF=b;

我们将BE看作是△ABP的高,CF看作是△ACP的高,如下图:

△ABC的面积为4,故△ABP与△ACP面积之和为4,可得AP×(a+b)=8,即a+b=8/AP;

当AP最小时,a+b最大,显然当AP与AD重合时,依据垂线段最短,此时AP最小值为2,因此a+b最大值为4.

解题思考:

这两道例题中,学生解题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也尝试了不同方法,例1中有学生建系,试图用解析法,虽然理论上所有几何问题都可以通过建系转化为函数图象问题,但是本题转换后计算量较大,并不容易求解;例2中,面对a+b最大值,有学生观察到了a²+b²=8,尝试用不等式最值,同样也遇到了困难。

所以学生解题中遇到的困难,反映出学生对面积法运用仍然不够,对于垂线段同时也是高,没有足够认识。由此反思我们的教学中,是否对面积法足够重视,还是在讲完其它方法之后,问学生“还有别的方法吗?”,再展示面积法,如果是这样的课堂,那注定面积法永远是备胎。

课堂教学中,对于多种解法的处理非常关键,教师很难做到自已讲解时没有偏好,事实上讲题时不经意的态度也流露出该方法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同时也会传递给学生,因此,究竟是学生没有重视面积法,还是教师自已没有重视面积法,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果是教师自已经过尝试之后,不得不选择面积法,那应该将尝试的经历通过某种方式告诉学生,帮助他们避坑;如果教师首先就想到了面积法,那应该将自已如何想到的经验传递下去,让学生也能积累方法选择的经验。

这又绕回到最初的教学问题,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经验,课堂上创设尽可能丰富的情景,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放,同时正确评价每一种解题思路,把方法的选择权交还给学生,在这个时候,不要老师觉得简单,而要让学生觉得简单;不要学生觉得老师觉得简单,而要学生自已觉得简单。

来源:爱数学做数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