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表现人权,电影《绿皮书》就是一部宣扬黑人人权的片子。而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一队人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炮火连天战场上找寻一个人,无疑是大海捞针,但电影中真的就派人去找了——电影拍得其实并不好看,为什么能火?就是因为这是一部表现人权的片子,展现出美国政府对人权
美国电影背后的政治逻辑:塑造英雄与表现人权
为什么漫威美国队长换成黑人演员?
为什么电影《绿皮书》会意外爆火?
为什么演员威尔史密斯会一直走红?
为什么美国好莱坞有很多黑人演员?
为什么新版《小美人鱼》选择黑人女演员?
为什么《拯救大兵瑞恩》能成为战争大片?
凭心而论,电影《绿皮书》和《拯救大兵瑞恩》拍得真好吗?
而威尔史密斯的演技,真的高超吗?为什么能一直走红,和屡次获奖?
将以上六个问题放在一起,仔细想想就会知道其中原因,这无一例外是跟政治挂钩的!
美国电影,一直都是美国政府的政治宣传工具。而美国电影,历年来的宗旨只有两个:塑造英雄、表现人权。
塑造英雄,美国电影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英雄,不管是漫威和DC的超级英雄,还是一个个的平民英雄,都是美国电影成功塑造出来的,借此宣扬个人英雄主义。
表现人权,电影《绿皮书》就是一部宣扬黑人人权的片子。而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一队人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炮火连天战场上找寻一个人,无疑是大海捞针,但电影中真的就派人去找了——电影拍得其实并不好看,为什么能火?就是因为这是一部表现人权的片子,展现出美国政府对人权的重视。
还有威尔史密斯的演技并不高超,为什么一直走红?为什么好莱坞重用一些黑人演员,把美国队长和小美人鱼都换成黑人?主要还是为了表现人权,同时也是为了安抚黑人群体,安抚“黑命贵”,促进社会关系的稳定。
美国电影,历来就是美国政府的政治宣传工具,有时认真看完一部电影,可以从中读出很多东西。什么社会关系、政治走向和国际关系,都可以从美国电影中读出来,或者说美国电影是美国政治社会的折射吧,可以反映出很多东西。
但想要了解美国社会,并不能完全依靠美国电影,因为美国电影之中很多东西,比如家庭关系、婚姻爱情、政府形象、人性什么的,都加以美化了。
不像中国国内的某些导演,专拍一些丑陋的东西,挖掘中国社会丑陋的人性和社会阴暗面,拍出电影来拿到国外,给外国人看。
——以上内容,作者:卡尔赫林
为什么说美国电影之中很多东西,都加以美化了?
为什么说美国电影之中很多东西,都加以美化了?这个问题,不需要旁征博引,我们就拿电影《暮光之城》来举例。
《暮光之城》系列电影,改编自斯蒂芬妮·梅尔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人类女子伊莎贝拉·斯旺,与吸血鬼爱德华·卡伦之间的爱情故事。电影融合了吸血鬼传说、狼人故事、校园生活、恐怖悬念和喜剧冒险等多种元素。
《暮光之城》系列电影一经上映,便在海内外引起轰动,引发很多人的追捧。而我也是其中之一,完整看完了五部《暮光之城》电影。
虽然《暮光之城》受到很多人喜爱,但由于一些观众认为电影剧情狗血、玛丽苏内核、主角的演技糟糕,而遭到网民的谴责,被称为烂片。
有网友评论:“《暮光之城》确实比较垃圾,其实就是披上吸血鬼外衣的琼瑶剧。剧情老套,台词烂俗。” 更有网友评论:“《暮光之城》真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片,一个十分出名的烂片。”
就这样的,口碑两极分化,被广大网友视作垃圾的影片。但在商业上,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2008年到2012年,五部电影总共收获了24亿美元的票房,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使得主演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和罗伯特·帕丁森从新人迅速成为顶级流量明星。
而电影《暮光之城》的成功,并非只在商业上,而是成功扭转了吸血鬼和狼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看完电影《暮光之城》,你是想变成吸血鬼,还是想变成狼人? 传统的吸血鬼和狼人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都是丑陋凶残、面目狰狞的,却被《暮光之城》给彻底美化了。这是要闹哪样?!为了消除人们对邪恶物种的敌意、戒心和偏见吗?还是想要给世间增添一些美好的东西?
某些在你印象中不好的东西,如果你改变了对其的看法,而与之接近或融合,那么你的人生也会走向毁灭。《暮光之城》中,人与吸血鬼不仅恋爱结婚,还繁衍出半人半吸血鬼的生物,让人类与吸血鬼达成了融合。但这种融合,对人类而言是悲哀的。假如人类都与吸血鬼通婚,再繁衍后代,那么人类最后的下场就是毁灭,必将走上灭亡之路。
电影《暮光之城》美化了吸血鬼和狼人,试图通过影片来改变人们原有的认知,来消除人与邪恶物种之间存在的隔阂、成见和芥蒂。但不要忘记,吸血鬼和狼人的本性就是嗜血和凶残的,所以,在生活中真的遇见吸血鬼和狼人,还请尽快逃离,不要被影片之中所展现的美好爱情故事所麻痹和引诱。
吸血鬼和狼人,一直是西方文化和文学中,令人恐惧、受人敌视和被人疏远的邪恶生物。电影《暮光之城》的上映,将吸血鬼和狼人的人物形象,都设计得很高尚很光鲜。在讲述一段新奇唯美又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之余,主要是为了消除人们对西方社会的一些不好的印象和偏见。美化了吸血鬼和狼人,也就美化了西方世界。
吸血鬼和狼人,在很多西方文学和电影中一直是反面角色,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一直是负面的,并在历史传说、坊间传闻和茶余饭后的谈资中饱受诟病。电影《暮光之城》对角色的形象设计,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认知和印象。影片中的吸血鬼,高贵、优雅,颇具绅士风度和淑女风范;而狼人,正直、强悍,又敢于担当。
影片《暮光之城》其实是美化美国文化的一个缩影,换言之美国文化一直在美化自己,用各种“美好”来吸引人和诱惑你,影响你的个人判断力。而在接触美国文化的时候,要看清良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把所有东西都照单全收。
美国电影《暮光之城》美化了吸血鬼和狼人,而其他的美国电影呢?很多美国电影都在美化美国社会家庭和西方世界。
美国好莱坞电影中经常强调家庭价值、美国爱国主义等主题,这些价值观通过电影传播到全球,影响了全球观众的认知。例如,许多电影中都会提到为了家庭、为了子女而奋斗的情节,这种设定不仅迎合了美国本土观众的口味,也通过全球发行影响了国际观众。
此外,美国电影中的家庭观念和西方价值观,也是其美化的重要内容。许多美国电影通过家庭主题来传递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强调家庭的重要性,从而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美国社会形象。这种设定不仅在电影中得到了体现,也在全球范围内影响了人们对美国的看法。
美国电影经常通过多种方式美化美国的社会家庭、黑人和美军。
电影中美国社会和家庭的正面形象,例如:电影《教父》通过描绘黑手党老大的家庭生活和事业,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和男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影片中的维克多·柯里昂虽然是一名黑手党老大,但在观众眼中,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用心照顾家庭,这种形象塑造使得观众对美国家庭价值观有了正面印象。
电影中黑人的正面形象,例如:在电影《绿皮书》中,黑人钢琴家唐·谢利和意大利裔保安托尼之间的友谊被描绘得温馨而深刻。影片通过他们的互动,展现了黑人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所面临的种族歧视问题,同时也展示了黑人艺术家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这种正面描绘有助于改变公众对黑人的刻板印象。
电影中美军的正面形象,例如:好莱坞电影中,美军经常被描绘成正义之师。例如,电影《12勇士》讲述了美军特种部队在阿富汗的行动,尽管实际中美军在阿富汗的行为备受争议,但电影中却极力塑造美军为正义之师的形象,忽略了其在阿富汗的负面行为。此外,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也极力将美军塑造成拯救欧洲的正义之师,而实际上真正拯救欧洲的是苏军。
美国电影经常通过多种方式美化美国和美军,在好莱坞电影中,美军经常被描绘成正义之师,执行着拯救世界的任务。美国电影通过多种方式美化美军,包括将美军描绘成正义之师,掩盖或忽视他们的罪行和争议话题,以及塑造英雄形象等。这些手法使得美军在银幕上的形象与现实中的形象存在巨大反差。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风语战士》:这部电影描绘了美军与日本军队的战斗场景,美军被塑造成正义之师,但实际上美军在二战中的行为存在争议。
《黑鹰坠落》: 这部电影以1993年美军在摩加迪沙的行动为背景,描绘了美军士兵在敌后执行任务的英勇形象。然而,在现实中,这次行动是基于错误的情报,导致美军陷入了索马里军队的重重包围,最终造成了重大伤亡。但在电影中,美军被描绘成正义之师,为了人道主义援助和缉拿敌军将领而英勇战斗,这种描绘方式明显美化了美军在战争中的形象。
《12勇士》:这部电影讲述了美军特种部队在阿富汗的行动,虽然表面上是对抗塔利班,但实际上美军在阿富汗的行为多有争议。在电影《12勇士》中,美军特种部队被描绘成与阿富汗当地的武装一起行动,对抗恐怖分子,展现出英勇无畏的形象。然而,现实中美军在阿富汗的行为却远非如此,他们劣迹斑斑,与电影中的正义形象大相径庭。
《拯救大兵瑞恩》:电影中极力塑造美军为正义之师,但实际上拯救欧洲的主要功劳应归功于苏军,而非电影中所描绘的美军。
《钢铁侠》:这部超级英雄电影中,军火贩子被塑造成英雄,试图减轻西方军队在阿富汗等地的罪行指控。
《战争机器》:尽管这部电影描绘了西方军队在阿富汗的行动,但其核心仍然是“一个西方白人从沙漠和废弃城市中拯救阿富汗人”的设定。
《深入敌后》:这部电影也是美化美军侵略行为的典型代表。影片中的美军士兵被描绘成勇敢、无畏的英雄,他们深入敌后执行任务,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和英勇精神。然而,这种描绘方式却忽略了美军在战争中的真实行为,如侵略、杀戮等,从而美化了他们的形象。
《拆弹部队》: 该片主要反映了美军拆弹部队在伊拉克战场上的生活状态。虽然电影中有对战争残酷性的描绘,但整体上对美军士兵的英勇和无私进行了高度赞扬。然而,现实中美军在伊拉克的行动充满了争议和罪行,如“虐囚门”事件等,这些在电影中并未得到体现,反而对美军进行了美化。
《猎杀本·拉登》: 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美军特种部队击毙本·拉登的故事。在电影中,美军被描绘成高效、精准的战斗机器,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安全不惜一切代价。然而,现实中美军在击毙本·拉登后的处理方式和后续影响都充满了争议,这些在电影中并未得到深入探讨,反而对美军进行了英雄化的描绘。
《美国狙击手》: 该片根据美国著名狙击手克里斯·凯尔的自传改编,讲述了他在伊拉克战场上的传奇故事。在电影中,克里斯·凯尔被描绘成一位英勇无畏、技艺高超的狙击手,为了国家和战友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然而,现实中关于他在伊拉克战场上的行为也存在着争议和质疑,这些在电影中并未得到体现,反而对他的形象进行了美化。
美国电影美化美国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文化吸引力:通过好莱坞大片,美国成功构建了一个民主灯塔、自由象征的国家形象,这种形象对全球精英人才产生了吸引力,促进了美国的文化霸权。
政治价值观:美国电影中常常强调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和自由主义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认同感,有助于提升美国的软实力。
国际形象塑造:美国电影通过塑造西方白人为英雄的形象,试图减轻西方军队在海外行动中的罪行指控,增强国内民众的自豪感和对政府的支持。
——以上内容,由AI辅助完成。
文章之中包含《聊聊吸血鬼与狼人 | "暮光之城“观后记》中的内容,作者:卡尔赫林。
其余内容,由AI辅助完成。
电影《暮光之城》海报和简介
《暮光之城》系列电影一共有五部。分别是《暮光之城》、《暮光之城:新月》、《暮光之城:月食》、《暮光之城:破晓(上)》和《暮光之城:破晓(下)》。
这五部电影紧凑地讲述了吸血鬼爱德华、狼人雅各布与人类少女贝拉之间的爱情故事,深受观众喜爱。
《暮光之城》系列电影一共有五部,分别是:
《暮光之城》(Twilight):2008年上映。《暮光之城:新月》(The Twilight Saga: New Moon):2009年上映。《暮光之城:月食》(The Twilight Saga: Eclipse):2010年上映。《暮光之城:破晓(上)》(The Twilight Saga: Breaking Dawn - Part 1):2011年上映。《暮光之城:破晓(下)》(The Twilight Saga: Breaking Dawn - Part 2):2012年上映。这些电影的剧情简介如下:
《暮光之城》:讲述了普通女孩贝拉·斯旺与吸血鬼爱德华·卡伦之间的禁忌爱情,贝拉发现爱德华和他的家族是吸血鬼,并陷入了爱与危险之间的纠葛。《暮光之城:新月》:贝拉经历了与爱德华分离的痛苦,期间她与狼人雅各布·布莱克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并发现雅各布和他的族群也有着超自然的身份。《暮光之城:月食》:贝拉面临选择,她必须决定是与爱德华结婚并成为吸血鬼,还是选择与雅各布在一起。同时,吸血鬼和狼人之间的冲突逐渐升级。《暮光之城:破晓(上)》:讲述了贝拉和爱德华的婚礼及蜜月之旅,但贝拉在怀孕后面临生命威胁,揭示了吸血鬼和狼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暮光之城:破晓(下)》:贝拉成功转变为吸血鬼,并与爱德华和他的家族一起保护他们的半人半吸血鬼女儿,最终面对来自吸血鬼世界的强大敌人。——以上内容由AI提供
来源:吉棠说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