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三联考作文试题及解析集锦

360影视 2025-01-14 05:40 2

摘要:初冬象征着外界环境的寒冷与萧瑟,这是无法避免的自然现象。而“你要成为自己的好天气”则意味着,在面对生活的不易和外界的冷漠时,我们应该学会自我关怀,用自己的内心温暖去抵御外界的寒冷。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在内心培养正能量,保持乐观和温暖。

贵州省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高考实用性联考卷(三)

【解析】

漫画作文审题立意三部曲:看懂漫画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审题立意。

漫画中的人着冬装,戴围巾,可见天气之寒冷,但他仍然伸出手去接住飘落的银杏叶,

再结合我们看到的“初冬虽冷,你要成为自己的好天气”这句话,可见该漫画极富哲理

与温情,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

①自我温暖:

初冬象征着外界环境的寒冷与萧瑟,这是无法避免的自然现象。而“你要成为自己的好天气”则意味着,在面对生活的不易和外界的冷漠时,我们应该学会自我关怀,用自己的内心温暖去抵御外界的寒冷。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在内心培养正能量,保持乐观和温暖。

②情绪管理:

这句话也暗示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就像天气有晴有雨,人的情绪也会经历起伏。在“初冬”这样的困难或低谷时期,我们需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成为那片能够照亮自己心灵的“好天气”。这要求我们有意识地培养情绪调节的能力,不让负面情绪过度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决策。

③内在力量:

成为自己的“好天气”,还意味着要发掘和培养自己的内在力量。这种力量可能来源于对自我的深刻认识、对目标的坚定追求,或是对生活的热爱和热情。当我们拥有足够的内在力量时,就能更好地应对外界的挑战,甚至在逆境中也能找到成长的机会。

……

综上所述,这句话鼓励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寒冷时,要学会自我温暖、管理情绪、发掘内在力量,并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影响他人。它提醒我们,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有能力成为自己生命中的“好天气”。

立意参考:

①在面对生活的不易和外界的冷漠时,我们应该学会自我关怀。

②在“初冬”这样的困难或低谷时期,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让“丧”的情绪漫延。

③人生处处有冬天,我们要保持乐观和温暖,用内心的热情去跨越。

……

2025届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第一次预热考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修辞手法是人在交流过程中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通过修饰、调整语句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例如,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称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形式。它使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而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有助于说理抒情,增添文采。

目前,对偶和引用在中学生的写作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强化。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妙笔生花,走出“辞藻温室”

语文课上,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要善用修辞手法,才能使文章文采斐然。于是,在中学生的作文中,便出现了这样一道“奇景”:对偶和引用,如同雨后春笋般,在方格纸上争奇斗艳。诚然,对偶句式工整,音韵和谐,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引用名言警句,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彰显作者的思想深度。然而,当这些原本应该锦上添花的技巧,被过度依赖,甚至沦为“辞藻堆砌”的温床时,便会使原本充满生机的文字,陷入无形的“温室”,最终失去成长的力量。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应试教育的压力,如同无形的指挥棒,引导着学生们追求“套路”,而忽视了对真情实感的表达。对偶和引用,因为其明显的格式和深刻的内涵,成了快速提升文章“格调”的捷径,仿佛只要套用得当,便能获得高分。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部分学生阅读量不足,生活体验匮乏,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当他们的内心世界一片荒芜,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时,便只能借助古人的智慧,用华丽的辞藻来掩盖思想的贫瘠。

然而,过犹不及。试想,一株植物,常年生活在温暖舒适的温室中,虽然枝繁叶茂,却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同样,过度依赖对偶和引用,只会让文章显得矫揉造作,如同在温室中精心培育的花朵,虽然外表艳丽,却缺乏自然的芬芳和生命力。一篇充斥着华丽辞藻却毫无真情实感的文章,如何能打动人心?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辞藻堆砌”的习惯,还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使他们习惯于套用模板,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最终在“温室”中迷失方向,丧失了文字原本的力量。

那么,如何才能走出“辞藻温室”,让文字在阳光下自由呼吸,写出真正打动人心文章?答案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走出书斋,用心感受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用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广泛阅读,积累素材。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厚积薄发,写出有深度、有内涵的文章。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才能让自己的文字更加丰盈。勤于练习,勇于创新。写作是一个不断练习的过程,只有不断尝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打破思维定式,不拘泥于形式,才能让文字鲜活起来。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真正的妙笔生花,并非堆砌辞藻,而是用真情实感去打动读者。让我们走出“辞藻温室”,拥抱文字的春天!用心感受生活,用真情抒写人生,让我们的文字,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呼吸,尽情绽放!

【解析】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解释了修辞手法的定义,并具体举例说明了对偶和引用的含义和作用。然后引出核心问题:对偶和引用在中学生写作中被最大程度强化这一现象。材料希望考生就此现象进行联想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材料中“最大程度的强化”暗示了这种现象可能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需要辩证地看待。

本次作文材料的关键词:“修辞手法”指在语言表达中使用的各种技巧,旨在提高表达效果;“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称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引用”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些词语提示了写作方向:要围绕修辞手法,特别是对偶和引用在中学生写作中的过度使用展开讨论,分析其利弊,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写作时,可以从分析对偶和引用被强化的原因入手,并运用举例论证或对比论证来分析其带来的正面影响(例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负面影响(例如导致语言僵化、缺乏真情实感)。可以列举一些学生作文的实例来佐证观点。在论述正面影响时,可以引用一些名家名篇中运用对偶和引用的成功事例。最后,提出如何在写作中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的建议,例如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修辞等,并再次强调避免过度强化造成的弊端,最终达到提升写作水平的目的。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并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立意:

1.修辞勿喧宾夺主,真情实感最重要。

2.恰当运用对偶引用,莫让技巧遮蔽内容。

3.莫拘泥于对偶引用,写作还需百花齐放。

四川省乐山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林语堂说:“以声辩声,不如以无声辩声。以言辩言,不如以无言辩言。” 马丁·路德·金却认为:“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感到悔恨,不仅因为坏人可憎的言行,更因为好人可怕的沉默。”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解析】

林语堂的话指出当以声辩声、以言辩言没有什么作用时,沉默是最好的选择,阐明了沉默有时是一种无声的反击,比发声更有力量;马丁·路德·金强调在面对坏人可憎的言行时,我们不能保持沉默,要勇于发声,认为沉默是一种消极行为,沉默代表着逃避和怯懦,意味着麻木和冷漠,面对黑暗与不公,我们应敢于发声。这个题目看似简单,却意义深远,蕴含着时代价值取向。

考生需要认真体察生活,关注社会,在思辨中准确把握“沉默”的意义和“发声”的时代责任感。考生可以解读“沉默”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突出“沉默”是为人宽容的一种处世哲学,是暗地里积攒力量有助快速成长的途径。

也可以强调“发声”的重要性,与“沉默”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入阐述不恰当的“沉默”的危害,指出“沉默”是对事实的亵渎、对真理的侮辱、对邪恶势力的妥协、对强权的屈服、对正义的戕害,从而指出“发声”是对自己、对社会、对时代负责的一种行为。

还可以辩证地思考“沉默”和“发声”的关系,不是所有的沉默都值得鼓励,在该发声疾呼时选择沉默即是对罪恶的包容,在该反抗时缄口不言即是对暴力的纵容,一味沉默即是懦弱冷漠的象征。同样,不是所有的发声都有积极意义,冒险冲动的发声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自己陷入僵局和险境,并且发声者的立场、境遇、格局也决定着发声是否得当。因此,一味追求发声也是不可取的。

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诊断性测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从传媒、文旅,到警务、军事,时下,不少单位的新媒体账号,一改往日严肃风格,用网友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信息。不打官腔、或用鬼畜剪辑,或拍无厘头短剧,形式生动活泼,表达幽默风趣,这样的传播形式,能否得到网友的广泛好评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解析】

从材料上看,这是一则关注社会现象的作文,引导学生关注材料的现象,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材料包含着三个层面的信息。第一层,材料关注的单位的新媒体账号,这些单位包括传媒、文旅,到警务、军事等行业,领域范围较广泛;第二层,这些单位的新媒体账号,往日的宣传风格都是严肃的风格;第三层,这些单位的新媒体账号,现在选择用网友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信息,这些喜闻乐见的方式或用鬼畜剪辑,或拍无厘头短剧,形式生动活泼,表达幽默风趣,这个部分是对这种现象的特征的概括;本材料既考查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同时也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既要关联社会素材,也要分析其利弊,对此类现象进行反思。

不打官腔、或用鬼畜剪辑,或拍无厘头短剧,形式生动活泼,表达幽默风趣,既提高了传播效率,也收获了网民好评。

但是也出现了低俗和过度玩梗的情况,偏离传播正能量的轨道,忘了服务好群众的初心的一些行为。

河南省六市重点高中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4年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在升级改造之后重新开放,“两弹一星”元勋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在“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之孙王世华幼时的印象里,爷爷“住在信箱里”。王世华回忆小时候家里很多旧物箱子上总是写有“王京”二字,但父辈没有详细说起“王京”的故事,只告诉他“爷爷住在信箱里”。20世纪60年代,王淦昌化名“王京”投身中国核武器事业,发出“愿以身许国”的誓言,从此隐姓埋名17年。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材料核心是“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隐姓埋名投身核武器事业。关键信息有“王淦昌”“隐姓埋名17年”“愿以身许国”“住在信箱里”等。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爱国奉献精神:王淦昌为了国家的核武器事业,放弃个人身份与家庭生活,这种舍小家为大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爱国奉献精神可作为核心立意。可以阐述爱国奉献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当今时代如何传承这种精神。

默默坚守与担当:他隐姓埋名17年,在幕后默默耕耘,坚守在艰苦且保密的岗位上,体现出一种非凡的担当。可探讨在平凡岗位上如何坚守职责,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不追求名利,专注于事业。

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的融合:王淦昌作为科学家,将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与对祖国的热爱完美融合。可以思考科学研究如何在爱国情怀的引领下更具动力与方向,以及具有家国情怀的科学家对国家科技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

【参考立意】①爱国奉献,是个人价值于国家层面的崇高彰显。②坚守担当,是平凡通向伟大跨越的坚实桥梁。③家国情怀与事业追求相融合,铸时代奋进之强劲动力。

河南省十所名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们人类有两件要紧事:履行职责与享受快乐。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写作提示 本则材料比较简单,典型的一句话材料。材料有三个关键词:要紧事、履行职责、享受快乐。“要紧事”说明重要;“履行职责”指明人的社会角色该履行义务、承担责任等,强调人的社会担当;“享受快乐”指出

人的个体角色所追求的需求、享受、价值等,强调人的自我实现。但材料只单纯指出二者同样重要,并没有明确指出我们如何对待,如何权衡,如何取舍,这就是材料留给我们“联想和思考”的空间。

材料意蕴丰富,具有一定的思辨性,关键是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学生可以将二者融合统一,在责任担当中实现自我,将个人感受与社会价值融为一体;也可以认为二者同等重要,既要有责任担当,也要身心愉悦、彰显自我;当然,也可以围绕二者出现矛盾对立时如何取舍来立意,比如牺牲自我、职责为先等;也可以凸显自我、追求个性自由等。

参考立意:①平衡之道——在职责与快乐中寻找和谐;②职责为基,快乐为翼;③快乐源于尽责,尽责促进快乐;等等。

来源:高中语文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