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 | 多学科共治,1例老年人“非典型摔倒”的科学运动康复之路

360影视 2025-01-16 10:41 1

摘要:在老年人常见健康威胁的“榜单”中,跌倒占据着重要位置。跌倒不仅可能导致骨折、颅脑损伤等身体伤害,还可能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常见的摔倒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安全意识的提升来预防,但对于一些原因不明的“非典型摔倒”,从医学角度该如何解释和应

在老年人常见健康威胁的“榜单”中,跌倒占据着重要位置。跌倒不仅可能导致骨折、颅脑损伤等身体伤害,还可能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常见的摔倒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安全意识的提升来预防,但对于一些原因不明的“非典型摔倒”,从医学角度该如何解释和应对呢?

不久前,84岁的刘阿姨因为频繁摔倒,来到德尔康尼就诊。近几年刘阿姨的行走能力逐渐衰退。先是表现为行走速度减慢,逐渐演变为需要他人搀扶。室内行走时,刘阿姨有固定的路线,路线左右两侧必须有墙壁或家具,尤其是在拐弯的地方。直线行走还可以独立缓慢地完成,但转身的时候若没有外物作为支撑,刘阿姨就很容易摔倒。

在详细采集病史时,刘阿姨讲述了她最近两次的摔倒病史,与以往的转身摔倒有所不同。

一次是把锅盖拿起来,想放到旁边的案板上,距离很近,双腿不需要移动,刘阿姨就摔倒了。她事后回想都不知道是怎么摔的,很明确表示当时没有头晕。

另一次是站立位看药品说明书,因为老花眼,刘阿姨就抬了一下头,结果直接后仰摔倒。很庆幸,除了造成脑后大面积的头皮下血肿,并没有颅内损伤和其他部位的骨折。刘阿姨很肯定地说:“当时没有眩晕。”

刘阿姨的跌倒史,听起来和常识中的老年人摔倒很不一样,不是绊倒,不是滑到,只是做了几个很简单的小动作。

针对刘阿姨的情况,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组织骨科、神经内科、康复科多位医生联合会诊。在进行一系列检查后,排除了神经系统病变,严重的关节炎导致的疼痛和运动障碍,服用某些药物的副作用,精神心理等问题,会诊的结论认为,刘阿姨的摔倒是由于高龄导致的身体机能减退和长时间未规律锻炼导致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下降,更重要的是刘阿姨不会正确的使用身体,也就是身体的协调能力出现了问题。

国外有一项观察性研究,录像记录了130名老年人的227次跌倒(平均年龄78岁,标准差10岁)。跌倒最常见的原因是错误的体重转移,占跌倒总数的41%(227次中的93次),其次是绊倒(48次,21%)、撞击或碰撞(25次,11%)、失去支撑(25次,11%)和跌倒(24次,11%)。滑倒仅占跌倒总数的3%(6次)。研究发现站立和转移期间跌倒的发生率较高,行走期间跌倒的发生率较低,且由于重心扰动而非支撑点扰动的比例较大。

刘阿姨的转身跌倒,就属于错误的体重转移,而放锅盖和看说明书跌倒,双脚的位置并未发生变动,这是属于典型的重心扰动,而非支撑点扰动。

德尔康尼主管康复师、康复组长赵小娜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足部前侧的主要支撑位置,逐渐从大踇指侧向小踇指侧转移。放锅盖时体重从一侧下肢转移到另一侧,如果身体控制能力不佳,更多体重放在了单侧足部的外侧,支撑面积的减小,身体重心超过支撑范围过大,均增加了跌倒的风险。一位身体控制良好的人,抬头的动作不会引起身体重心的明显变化。老年人由于身体协调性不好,头部的后移带动躯干的后移,足部支撑点从前足、中足转换到后足的幅度过大,导致平衡被破坏,从而跌倒。”

非病理性原因就无法治疗吗?德尔康尼的主管康复师赵小娜经过全面评估为刘阿姨制定了一套全面的运动康复计划。

01 锻炼和增强肌肉力量

刘阿姨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屈曲,是造成体态不佳,走路缓慢,稳定性差很重要的障碍。伸髋和伸膝的力量训练是重点项目。

过程中重要的是引导患者自主去发力,通过持续抗阻练习,有一定的疲劳感,患者肌肉组织才能得到更高效率的锻炼和增强,达到超量恢复。当然运动安全监护也很重要。”赵小娜说。

02 恢复和提升关节灵活性很重要

结合刘阿姨摔倒的特点,康复师针对踝策略和髋策略,通过特定的动作训练,恢复踝关节和髋关节的灵活性。同时设计动作提高胸椎和骨盆的灵活度。

康复师发现,由于频繁摔倒,刘阿姨走路时神情紧张,低头紧盯脚下,不敢目视前方或者观察周围情况。紧张的肩颈部影响全身的肌张力,进而影响灵活和柔韧性。通过专项训练,引导刘阿姨学会用余光观察两侧,扩展视野范围,提高运动的稳定性。

03 提高重心转移训练很关键

抬头时要伴随着胸椎的伸展;骨盆适当前移可以促进髋关节和膝关节的伸展;站立位时前足跖球部要负重;从坐位到站立位时要先身体重心前移,肩关节去找膝关节,不要直上直下地站立;坐到座位上时,要先屈髋,降低重心,臀部后移去找座位。这些动作细节可以快速提高身体控制能力,降低平衡被打破的风险。

04 关怀鼓励必不可少

康复初期,刘阿姨做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一直想扶墙或者抓住康复师的胳膊,害怕跌倒。为了缓解她的心理压力,在做动作前,康复师会详细讲解动作要领,并多次示范。必要时,康复师会请康复护士在旁协助保护。站立期的康复动作特意选择在90度的墙角里完成。从行动上给刘阿姨安全感。

“这个动作完成得很好!”“加油,比上次有进步!”每完成一个动作,康复师都会送上一句鼓励,给患者满满的肯定和成就感。

05 同步居家练习促进持续恢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化三尺也非一日之暖,全面改善刘阿姨的状况,光靠每周一次的在院康复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康复师制定了详细的居家练习计划。除了练习在院的康复动作,在家看电视时可以练习用脚打拍子、垫脚尖、直抬腿,或者在家人协助下练习单腿站立、侧向跨步等动作,持续恢复和改善身体机能。

经过一个多月5次在院康复和持续居家锻炼,刘阿姨的身体一天天发生着变化:从第1次只能在康复床上做动作,到后来完全可以下床运动;从最初抬腿15秒就开始颤抖到现在可以坚持2分钟;稳稳地起身、走路、转身、单腿站立,这些已多年不能完成的动作,现在做起来已经很熟练。

赵小娜康复师还清楚地记得,初次就诊时,刘阿姨因为气息不足,说话声音很微弱。经过呼吸练习的指导,练习用胸腔和腹腔发声,刘阿姨现在说话声音洪亮,日常交流完全没有障碍。马上年底了,刘阿姨决定居家康复,康复师赵小娜依然和她保持着联系,了解她的状态,鼓励她坚持康复锻炼。

衰老是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的自然过程,但刘阿姨的经历让我们看到,衰老≠衰弱,通过早期识别、全面评估,以及专业化、科学化、个性化的运动康复干预,完全有机会、有可能延缓老年人走向衰弱或失能的状态,让身体机能得到最佳恢复,提升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回归社区和家庭,享受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骨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