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一个残酷的事实摆在人类面前!

360影视 2025-01-17 14:20 2

摘要:在地球上寻找某个群体,这种逻辑似乎成立,毕竟地球的尺寸有限,地表两点间的最大距离不过20000公里,例如上海至北京不过千里,伦敦到纽约的直线距离也不足6000公里,乘坐现代交通工具可轻松抵达。

肯定的是,宇宙中存在外星生命的可能性极高,但人类在短期间内(数百年后或许有希望,但目前数十年内)找到他们的可能性,可谓微乎其微。

生活在地球这个微小的蓝色星球上,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将思考局限于地球的框架内,因而有观点提出:若外星生命存在,我们为何至今未曾遇见?

在地球上寻找某个群体,这种逻辑似乎成立,毕竟地球的尺寸有限,地表两点间的最大距离不过20000公里,例如上海至北京不过千里,伦敦到纽约的直线距离也不足6000公里,乘坐现代交通工具可轻松抵达。

此外,地球人口分布密集,每平方公里约有47人,城市核心区域更是人头攒动,因此人类的交流和冲突不断。

但宇宙的规模实在是庞大无比,仅以银河系为例,其直径达到数十万光年,包含至少2000亿颗恒星,而人类发射的最远航天器,距离一光年依然是遥不可及的距离。

恒星温度极高,生命体一般仅能在行星或卫星上繁衍生息,而这些不发光的天体直径通常不超过数万公里。

在数百数千光年的广阔空间内寻找一个直径仅数万公里的微小目标,人类现有的搜寻手段无异于大海捞针,更别提找到外星人了。

最新的研究表明,约15%的恒星周围存在行星系统,即在银河系中存在着超过300亿个类似太阳系的系统,行星总数可能超过千亿颗。只要这些行星具备适宜的温度、化学环境和水资源,并且经历了数亿年的稳定发展,生命就有可能萌芽,并且演化出智慧生命。

尽管我们无法确切知道银河系中有多少类似太阳与地球的组合,但根据恒星分类法,如O、B、A、F、G、K、M七大类(见下图):

从高温的O型到低温的M型,其中M、K、G三类恒星系统中,行星产生生命的可能性较大,而太阳正属于G型。在数以千亿计的恒星-行星组合中,必然存在许多与我们相似的系统,地球绝不是孤独的。

如同蚂蚁,它们可能不知道同类的存在,因为尽管它们能够爬行的距离有限,仅有50米左右,但同类可能远在重洋之外,相隔数万公里。

人类的文明史仅有几千年,假设从我们祖先建造长城的时代开始,向外太空直播,发送视频信号,那么这些信号直到今天也仅能触及2240光年之外的地方。如果在2500光年之外存在文明世界,现在还未必能看到,而这2500光年仅占银河系直径的2.5%而已。

将整个宇宙想象成一个村庄,村庄中有许多家庭,而这些家庭的居所巨大无比。人类自诞生以来的第一声啼哭,迄今为止尚未能传过自家的“院墙”,因此我们与邻居虽近在咫尺,却长久互不相识。

很有可能,人类在外星朋友的存在,但相较于138亿年的时间尺度和930亿光年的空间广度,我们的历史实在是短暂,光速也显得缓慢无比,因此我们无法发现彼此。

根据已知的科学理论,无论是电磁波还是引力波,其传递速度均无法超越光速,已知在银河系中移动速度最快的宏观物体是人马座的恒星S4714,在围绕黑洞的椭圆轨道上运动,最接近黑洞时的速度高达每秒24000公里,约是光速的8%。

若要飞船加速到每秒24000公里,并在目的地减速至停,现有的人类技术根本无法制造出动力如此强大的引擎,而且太空并非真空,以这样的速度撞击飞船的宇宙尘埃,任何已知的材料都将无法承受。

假如比邻星十倍远的地方,也就是42光年之外存在着文明,在宇宙尺度中,这可以算是极其接近的距离,如同鼻尖抵鼻尖的情侣之吻。

在这样的距离下,想要发送信息并让对方收到,全球的电力可能都不足以支撑,即使不计代价发送一条信息,对方收到、解读并回复,我们也要等待84年才能收到并理解,这样的几率或许低至万分之一。

因此,外星生命的客观存在与我们迄今未曾发现外星生命的事实并不矛盾。

例如,地球上有五群蚂蚁,分散在伦敦、悉尼、上海、东京和纽约。从整个地球的角度来看,蚂蚁(即文明生物)显然是存在的,但北京的蚂蚁群体(相当于地球人)却信誓旦旦地声称:“哪里有同类?我们已经搜索了很大的范围,50米内没有发现任何东西。”

蚂蚁们不知道,同类确实存在,只是距离太远,它们最远能爬行的50米范围,而同类却远在重洋,相隔数万公里之外。它们最远能爬行的50米范围,而同类却远在重洋,相隔数万公里之外。

来源:宇宙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