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 | 肿瘤相关高血压整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360影视 2025-01-17 19:04 2

摘要:肿瘤相关高血压(cancer-related hypertension,CR-HTN)包括肿瘤导致的高血压、肿瘤合并高血压和肿瘤治疗相关高血压(cancer therapy-related hypertension,CTR-HTN)[1-2]。CR-HTN增加

前言

肿瘤相关高血压(cancer-related hypertension,CR-HTN)包括肿瘤导致的高血压、肿瘤合并高血压和肿瘤治疗相关高血压(cancer therapy-related hypertension,CTR-HTN)[1-2]。CR-HTN增加心血管损伤风险,常导致抗肿瘤治疗药物减量、甚至中断,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与预后[3-5]。肿瘤导致的高血压属于继发性高血压,其诊疗参见相关指南。而肿瘤合并高血压和CTR-HTN的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故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结合临床研究证据和实践经验制定本共识,为其规范管理提供建议。

01

概述

1.1 流行病学

高血压是恶性肿瘤常见共病,29%~38%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高血压[6-8]。CTR-HTN是抗肿瘤治疗常见不良反应之一,其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主要与年龄、肿瘤类型、抗肿瘤药物种类和剂量以及疗程有关[9]。多种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可进一步增加CTR-HTN发生风险[10]。放射治疗和肿瘤辅助治疗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等)也可导致CTR-HTN[11-15]。

CTR-HTN发生时间因抗肿瘤药物不同存在差异,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通路抑制剂(VEGF signaling pathway inhibitor,VSPI)、v-raf肉瘤病毒致癌基因同源物B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抗雄性激素药物等常在用药早期(甚至24 h内)诱发血压升高[16-19];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抑制剂常在应用数月后导致血压升高,并可持续数年[18,20]。接受铂类化合物和放射治疗的患者多在远期监测中发现CTR-HTN[5]。

1.2 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

恶性肿瘤和高血压具有许多共同危险因素,如年龄、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糖尿病、心理因素及遗传因素等。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肠道菌群紊乱等均参与二者发生发展[1]。有些恶性肿瘤能够分泌多种激素和血管活性肽导致高血压发生发展[21]。恶性肿瘤相关焦虑、抑郁等心理应激和肿瘤局部压迫肾动脉及分支等均可激活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导致血压升高[22]。

CTR-HTN发病机制包括血管舒缩因子表达失衡[18,23-25]、内皮功能受损、血管重塑[9,22,26]、氧化应激、交感神经系统和RAAS激活[27-28]、肾损伤[29]及盐敏感性增强等[30]。多种抗肿瘤药物联用可具有协同致高血压作用。头颈部放射治疗可损伤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31],腹部放射治疗可引起肾动脉狭窄和放射性肾病,从而诱发CTR-HTN[32]。

【推荐意见】

推荐抗肿瘤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进行全生命周期主动血压监测,以早期发现并管理CR-HTN。

02 CR-HTN诊断性评估

2.1 CR-HTN诊断

2.1.1 病史

病史是诊断CR-HTN的重要依据,除完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要求的评估内容外,还需了解肿瘤治疗史,如肿瘤类型和部位,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方式、药物种类、剂量和疗程等[33]。

2.1.2 血压测量

血压测量是CR-HTN诊断、分级和疗效观察的基本方法,包括诊室血压测量和诊室外血压测量(家庭血压测量和动态血压监测),需主动监测血压以早期发现CR-HTN[19,34]。抗肿瘤治疗增加白大衣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发生率[35-36],诊室外血压测量能避免白大衣效应,识别白大衣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对诊室血压和家庭血压测量值相差较大的患者,推荐动态血压监测[9]。动态血压监测可重复性好,能够准确评估血压及其昼夜节律,了解抗肿瘤药物治疗与血压变化规律的关系。相比诊室血压测量,每日两次家庭血压测量更利于早期发现CTR-HTN[19,34]。对经静脉置管、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或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不宜采用患侧上臂袖带式血压测量。

2.1.3 诊断标准

肿瘤合并高血压沿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的诊断标准: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140/90 mmHg;或连续5~7日测量家庭血压≥135/85 mmHg;或24 h动态血压≥130/80 mmHg,白天血压≥135/85 mmHg,夜间血压≥120/70 mmHg[33,37]。因抗肿瘤治疗引起持续性(≥24 h)血压升高达到上述标准,或原有高血压恶化(收缩压/舒张压升高幅度≥20/10 mmHg)即诊断为CTR-HTN [38-39]。

2.2 CR-HTN鉴别诊断

肿瘤合并高血压需与继发性高血压相鉴别。CTR-HTN本质上属于继发性高血压,需与原发性高血压、肿瘤本身引起高血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肾素瘤和类癌综合征等)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如肾实质性疾病和肾血管狭窄等)相鉴别。

2.3 CR-HTN心血管风险分层

高血压是恶性肿瘤患者预后差和死亡风险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40-41]。降压治疗能减少CR-HTN患者抗肿瘤治疗中断和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和延长生存期[42-44]。目前尚缺乏CR-HTN患者心血管风险分层循证证据。恶性肿瘤长期幸存者伴有CR-HTN时可考虑采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的心血管风险分层原则和基本内容[33]。

【推荐意见】

建议患者在接受短期内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抗肿瘤治疗后最初4~8周内至少每周进行1次诊室血压监测和(或)每日2次的家庭血压测量,以便早期发现CTR-HTN。

推荐对CR-HTN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建议采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分层原则评估恶性肿瘤长期幸存者伴有CR-HTN的心血管风险。

03 CR-HTN和抗肿瘤治疗的整合管理

整合管理目标:1)保障抗肿瘤治疗足剂量、足疗程实施,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减量、甚至中断,有效治疗恶性肿瘤;2)控制CR-HTN,防治高血压急症,降低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和死亡风险。具体措施包括去除诱因、生活方式干预、降压药物选择及抗肿瘤治疗策略优化调整的动态过程,实现最优化抗肿瘤和降压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开始抗肿瘤治疗前,推荐所有患者行基线血压测量,并进行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抗肿瘤治疗可能导致高血压和加重原有高血压,督促患者监测血压。有研究提示,预防性使用降压药物虽可减少重度高血压发生,但并未降低抗肿瘤药物减量或中断风险[45]。对于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如血压控制已达标,应坚持原降压治疗方案;如血压控制未达标,应依据指南优化降压治疗至血压达标,除3级高血压外,不建议因血压未控制而延迟抗肿瘤治疗(图1)[46]。对于CR-HTN患者,推荐由肿瘤心脏病团队(肿瘤心脏病医师或心内科医师、肿瘤医师和临床药师等)参与的多学科协作整合医学(multiple discipline team to holistic integrative management,MDT to HIM) 模式实施血压管理和抗肿瘤治疗。

图 1 CR-HTN整合管理流程

3.1 启动药物降压阈值和降压目标

CR-HTN启动药物降压治疗的阈值及降压目标需结合患者年龄、预计生存期、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和合并症等因素决定[33,43-44,47-49]。启动药物降压治疗的血压阈值通常为诊室血压≥140/90 mmHg,如伴高龄(≥80岁)、虚弱或预计生存期降压目标通常为诊室血压

降压治疗期间,推荐诊室血压和家庭血压联合监测,应至少连续3天测量血压,早晚各1次,直至血压达标;之后每周至少测量血压1~2次,以及时优化降压治疗方案[15]。

【推荐意见】

推荐抗肿瘤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进行基线血压测量,同时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措施以降低CR-HTN风险。

不推荐对基线无高血压的患者预防性服用降压药物;除3级高血压外,不建议因血压未达标而延迟抗肿瘤治疗。

推荐绝大多数CR-HTN患者启动药物降压治疗的血压阈值为诊室血压≥140/90 mmHg,降压目标为

3.2 降压治疗

降压治疗能提高CR-HTN患者耐受抗肿瘤治疗的能力,减少高血压引起的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降低死亡风险[50-51]。使用VSPI的患者发生CTR-HTN提示抗肿瘤治疗有效且预后较好[34,52-54] 。降压治疗不仅不降低VSPI抗肿瘤治疗带来的生存获益,而且还防止严重高血压导致的抗肿瘤治疗中断或减量[53-54]。CR-HTN降压措施包括去除诱因、生活方式干预和降压药物治疗。

3.2.1 去除诱因

推荐开始使用降压药物或增加降压药物种类和剂量前,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和止痛药物滴定治疗,以充分止痛[36]。肿瘤患者常伴有紧张、焦虑及恐惧等心理应激情况,建议采取心理疏导,必要时联合药物治疗缓解焦虑和精神压力[33]。

3.2.2 生活方式干预

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进行全方位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限盐增钾、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运动干预、减轻精神压力等。限盐饮食(氯化钠

3.2.3 降压药物治疗

肿瘤患者的降压药物选择需要考虑多重因素,包括:⑴降压药物对肿瘤预后的影响;⑵降压药物与抗肿瘤药物间的相互作用;⑶降压药物对抗肿瘤药物心血管毒性的防治作用;⑷存在的其他危险因素及疾病(如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等)。

1)常见降压药物对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纳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对不同种类恶性肿瘤患者预后影响临床研究的3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ACEI/ARB对肿瘤患者预后无不良影响;基于瘤种进一步分析发现,ACEI/ARB能够延长胰腺癌和尿路上皮癌患者生存时间,但未能使乳腺癌患者生存获益,并对结直肠癌、肝癌和前列腺癌患者生存获益存在争议;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铂类药物联合ACEI/ARB 可显著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和胃癌患者生存结局,而吉西他滨联合ACEI/ARB 并未使胰腺癌患者获益[56-58]。

2项关于ACEI/ARB对肾癌(含转移性)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ACEI/ARB能够使肾癌患者生存获益;与未使用ACEI/ARB治疗的患者相比,ACEI/ARB能够显著降低肾癌患者死亡率,明显延长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其中ARB使患者获益可能更大[59-60]。纳入9项关于ACEI/ARB与胰腺癌预后关系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ACEI/ARB能显著降低胰腺癌患者死亡率[61]。6项卵巢癌患者预后观察性研究结果显示,ACEI可使卵巢癌患者死亡风险降低24%~47%,但ARB对卵巢癌患者的死亡影响结论并不一致[62-67]。

纳入10 903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发现,ACEI/ARB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可延长合并高血压的恶性肿瘤患者OS[68],提示ACEI/ARB与ICIs可能有协同抗癌作用。

但也有研究报道,对于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行根治术的直肠癌合并高血压患者,接受非ACEI/ARB降压药物治疗组患者预后更好,ACEI治疗组患者OS明显恶化[69]。

②钙通道阻滞剂

回顾性研究发现,CCB能够显著延长胰腺癌术后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