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胜利召开,教师队伍建设步入关键阶段。教师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其重要作用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中央及地方在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培训体系、配置管理机制以及地位待遇
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胜利召开,教师队伍建设步入关键阶段。教师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其重要作用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中央及地方在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培训体系、配置管理机制以及地位待遇保障等多方面,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进一系列行动部署,涵盖各级各类教育,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其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这一核心任务,进行了全面且系统的战略部署。随着一系列教师相关政策的出台,教师政策体系得以不断完善,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切实推进筑牢了坚实的基础。
一、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为统领,整体推进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教师节前夕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成为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意见》指出,要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经过3至5年努力,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意见》提出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涵养高尚师德师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教师权益保障、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五大举措,旨在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能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意见》具有三个鲜明特征:第一,强调教育家精神是铸魂强师的价值追求,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注重提升德行品格,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第二,注重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同时,强调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能力,并将这些关键要素贯穿教师培养和发展的全过程;第三,提出从全面深化教师队伍综合改革、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健全教师荣誉制度等多维度发力,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和支持。
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从中央到地方全面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教育部开展“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活动”,选派大中小幼优秀教师代表在12个省份进行宣讲,树立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榜样示范,凝聚师者之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主流报刊陆续刊发教育家精神系列笔谈文章,引领广大教师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陕西、河南等地开展专项行动,将2024年确定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行动年”,印发“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系列活动实施方案等。各级各类学校通过教育家精神的事迹报告、专题培训、主题宣讲、制作优秀教师风采微视频、创作以教育家精神为主题的话剧、微电影等,深入学习和传播教育家精神。这些宣传阐释活动不仅为教师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勾勒出清晰的行动路径,同时也向全社会展现了教师积极向上的正面社会形象。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对标教育强国相关标准,不断完善细化相关政策要求、创新弘扬和践行举措;还需要高度重视《意见》的落实保障机制建设,强化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评价与激励,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让教育家精神活跃在教师日常教书育人活动中。
二、以庆祝第40个教师节为契机,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2024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在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相关政策部署以“示范引领+规范监督”双驱动的模式,不断夯实制度根基,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第一,持续开展教师先进典型选树表彰活动,树立师德榜样。教师节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张晋藩、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大年“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各地广泛开展师德论坛、师德风采演讲等活动,组织“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等先进典型到校开展师德宣讲,大力宣传践行教育家精神典型案例。系列宣传、庆祝活动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的榜样引领和带动作用,树立了一批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大先生”,激发了广大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营造了立德树人和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第二,以党建为抓手,强化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在推进第三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工作中,首次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师德警示教育,健全预警机制”纳入党建主责主业范畴,强化依托高校教师党支部这一平台,促进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将师德师风教育纳入教师党支部党建活动,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功能,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教育上做出实效。
第三,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强化师德师风工作落实。基于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声誉评价、能力提升、责任落实和监督曝光制度,重点规范整治师德师风失范问题,列明负面清单,阐明师德师风管理底线。“规范管理年”行动明确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支持教师积极管教,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意识,促进师德师风长效治理机制的形成,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为规范基础教育教师行为、预防师德失范问题提供政策遵循。
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需要继续坚持以“示范引领+规范监督”双驱动的政策制度安排。要进一步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在思想引领、评价激励、多方协同、广泛监督、严格惩戒、责任落实等多方面进行突破,不断完善宣传、教育、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五位一体”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创新师德师风教育管理举措,以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三、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旨归,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教育对于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教师教育政策围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宗旨,从制度上推进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系统性跃升。
第一,持续推进“国优计划”,进一步推动高水平高校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优秀教师。继2023年教育部实施《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简称“国优计划”),教育部再次出台政策,明确提出要在总结“国优计划”首批试点基础上启动第二批试点,支持1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和2所香港地区高校承担“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任务,并提供了系列支持保障,从资源共享、学位授予、从教通道等方面为组织高水平院校培养教师、创新培养模式提供政策支持。“国优计划”的持续推进将进一步推动教师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改革,优化教师学历结构,补充科学教育师资。
第二,提质升级师范生公费教育,开启本研衔接公费教育新局面。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印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简称《办法》),对2018年发布的公费教育实施办法提质升级,大力推动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增加教育硕士招生计划,并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倾斜。该《办法》在提升公费师范生培养层次之外,在优化师资配置、强化履约要求和创新激励机制方面均有创新性的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优化培养层次结构、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和优化师资配置的重要价值。
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造就大国强师,需要在充分发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综合性人才培养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师范院校的培养服务能力,推动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性和协同性;需要结合地方实际需求和培养能力,分区域逐步升级地方公费师范生本研衔接培养模式,稳步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从而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四、聚焦重点领域突破,持续补齐教师政策体系短板
以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为总目标,以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需求和现实问题为导向,聚焦重点领域,不断创新制度机制,补齐短板,教师政策体系持续得到充实完善。
第一,建立健全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机制,服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有关要求,多地发布支持科学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从配齐配强科学教师队伍、建强校外教师队伍、加强专业教师培养、强化教师素养提升、建立教师多元评价和激励制度等多方面对科学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作出重要部署,健全科学教师教育体系,支撑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二,大力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为贯彻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多地印发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和相关措施,强调从加大心理人才供给、加快心理健康师资配备、全覆盖开展专业培训、畅通队伍发展渠道等方面加强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教育部部署开展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部署安排加强教师培训,面向教师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系列政策举措旨在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推进新时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着力解决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
第三,重点关注教师数字素养,以此为突破口提升教师专业素养。2024年,教师数字素养作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抓手,在多个与教师队伍建设相关的政策文件中被提及,已成为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帮扶乡村教师、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路径;成为高校教师素养提升计划的重要专题;成为打造职业教育“金师”、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关键举措。随着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的持续深入和经验总结,数字化赋能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智能素养提升、智能条件环境改善和优质教育共享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聚焦科学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教师数字素养三大重点问题,增补政策体系短板,着力解决当下制约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问题。整体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要进一步科学规划教师教育体系布局,推进教师培训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将培训资源向薄弱地区、乡村教师倾斜,进一步补齐短板;探索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新举措,积极应对教育新变革和新挑战。
五、持续加强教师资源统筹,健全师资调动调配机制
面对人口波峰式变化与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优化师资配置是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相关政策持续加强教师资源统筹,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教师队伍新动能。
第一,“特岗计划”“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等教育帮扶计划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24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持续推进,相比2023年,首次提出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积极鼓励“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高校作为培养院校参与、进一步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并要求各地对标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制定相应培训规划,为进一步补充乡村教师师资,吸引人才到乡村任教提供了政策遵循。“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有序推进,促进教育扶贫工作和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银龄计划”深入落实,充分挖掘优秀退休教师资源,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继2023年“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在各级各类教育的部署安排,2024年进一步对银龄教师支持民办教育行动发布具体实施工作安排。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县镇和农村学校的银龄讲学计划持续推进,较2023年在招募计划上增加1000名。各地积极响应,从省域层面统筹规划,推进退休教师继续投身教育事业,服务教育强国建设。“银龄计划”在各级各类教育上的深入落实为统筹优秀教师资源开创了新路径,也为教师队伍提供了重要补充。
加强教师资源统筹,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要进一步把握人口变化新趋势,分时期、分城乡动态优化专任教师资源配置标准,探索区域教师编制资源管理新机制,增加对科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音体美教师等薄弱学科编制的倾斜,提高编制使用效率;进一步凝练区域治理经验,深入实施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计划、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探索其中影响教育实效的关键机制,推进优质师资队伍共建共享。
六、建立健全教师减负长效机制,为教师安心从教提供政策支持
教师减负事关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高质量发展。党和国家持续关注教师减负问题,部署实施了多项治理举措。2024年,“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印发《关于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集中整治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和工作随意进入校园情况,以及社会事务进校园过程中重留痕轻实效的形式主义,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事务进校园审批报备制度和监督管理长效机制,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这一政策聚焦社会事务进校园加重教师负担的关键问题,强调建立监测、举报、核查等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并在工作机制上强化多部门统筹协调,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为教师减负工作在制度层面提供支撑和保障,有助于教师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主业上。
建立健全教师减负长效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专项整治工作的现有成效上,针对违规督查检查评比、违规抽调教师等增加教师负担的重要问题上持续开展专项行动,将教师减负与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等政策相结合,完善工作机制,一体推进;要将教师减负与教师心理健康支持相结合,从积极视角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满意度。
七、全面实施尊师惠师行动,健全教师待遇保障支持体系
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其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待遇保障,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若干措施》(简称《措施》)。该《措施》旨在全面实施尊师惠师行动,健全教师待遇保障支持体系,以此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措施》的核心目标是全方位重塑教师职业生态,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教育成为汇聚人才的高地,为教育改革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让教师能够安心从教。《措施》通过直击教师生活的痛点,如保障优渥薪资待遇、完备福利保障体系,涵盖医疗健康、文化提升、生活服务、住房保障等方面,切实增强教师的获得感与生活幸福感。同时,《措施》提升了教师社会尊崇度,使“尊师重教”成为社会风尚,吸引更多有志之士投身教育,稳固教育人才根基,确保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贯彻落实尊师惠师行动,应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各地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细则,确保各项举措的适切性、有效性和可及性。应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尊师惠师工作的知晓度和认同感。同时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尊师惠师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师的良好氛围。
经过2024年的不懈努力,中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方向更加明确,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更加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师教书育人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基本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2025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全力推进之年。展望2025,教师政策体系要牢牢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着力点,以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为核心,进一步抓住关键环节,突破教师发展瓶颈,完善人口变动背景下师资培养和优化配置的政策机制,前瞻性规划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布局。同时,要发挥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作用,加大已有政策具体落实的力度,考虑区域、城乡和校际差异定向发力,推动政策体系的评估、监测和督导制度建设,保证政策部署的真正落实和准确执行。
(执笔人:鞠佳雯、易凯谕、郭恒、仲米领)
《中国教师报》2025年01月22日第13版
作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