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肥胖作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管理理念不断更新变化,目前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日前,《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在全球范围内发布“临床肥胖症定义和诊断标准”,指出临床肥胖症的治疗与管理方式涵盖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多个方面,
原创 国际糖尿病 国际糖尿病idiabetes
2025年01月29日 14:51河北
肥胖作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管理理念不断更新变化,目前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日前,《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在全球范围内发布“临床肥胖症定义和诊断标准”,指出临床肥胖症的治疗与管理方式涵盖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多个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明确的治疗决策依据。值此新春佳节,本刊特邀请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张海清教授,分享肥胖症的综合管理和未来发展方向,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深入理解肥胖症管理理念与模式。
张海清教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主任医师,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甲状腺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甲状腺疾病科普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甲状腺学组组长
•山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糖尿病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美国拉霍亚免疫研究所访问学者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1项
•发表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奖励5项
《国际糖尿病》
International Diabetes
近20年来,肥胖的管理理念不断更新变化。1月16日,《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发布重大报告,提出了全新的基于证据的临床肥胖症定义,将对肥胖症的管理产生什么影响?
,时长03:12
张海清教授
全球肥胖症问题日益凸显,肥胖症备受临床关注。目前,多个国际学术组织和机构一致认为,肥胖是一项全球健康挑战,需要“慢性病管理模式”。《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杂志提出了两种新的肥胖诊断类别——临床肥胖和亚临床肥胖,前者代表着由肥胖导致的持续性器官功能障碍的慢性疾病;后者代表着与健康风险程度变化相关,但尚未出现持续性疾病的状况。二者管理策略有所不同,亚临床肥胖的照护以降低风险为目标;临床肥胖患者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全面恢复或改善因体脂过多而受损的身体机能,而并非单纯追求体重减轻。
这与多年来肥胖症管理理念的更新变化不谋而合。肥胖症管理从过去的“以体重指数(BMI)为中心”过渡到“以并发症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直至现在的“以患者为中心”,体现出了“整体医学”观,即肥胖症管理关注的不仅仅是体重的减轻,更要关注患者并发症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整体健康的恢复。
《国际糖尿病》
目前肥胖症的管理策略是什么,临床主要采取哪些手段治疗肥胖症?
,时长09:27
张海清教授
我国指南强调肥胖症分阶段治疗和长期体重管理,倡导根据个体情况分阶段设定具体减肥目标,初始体重控制目标是在起始的6个月内减重5%~15%,以达到在肥胖相关危险因素和并发症上获得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1]。肥胖症治疗有多种手段,包括心理干预、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
生活方式干预是肥胖治疗的基础,包括营养、饮食、运动等方式。我国《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提出6条建议[2]: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合理膳食;少吃高能量食物,饮食清淡,限制饮酒;纠正不良饮食行为,科学进餐;多动少静,睡眠充足,作息规律;食养有道,合理选择食药物质;安全减重,达到并保持健康体重。我国指南还建议为肥胖患者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3],推荐18~64岁成人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活动,或等量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有氧活动组合;每周至少进行2天肌肉力量练习;保持日常身体活动,并增加活动量。但单纯生活方式管理难以长期维持体重降幅,通常由于减重后的代谢适应而出现体重反弹[4-6]。
多国指南建议在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基础上应用药物减重治疗[7-9]。目前我国共有5种药物获批用于减重治疗,包括奥利司他、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司美格鲁肽及替尔泊肽。司美格鲁肽是目前唯一获批用于体重管理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周制剂,其长期减重效果在STEP系列研究中得到深入探讨和验证[10-14]。司美格鲁肽2.4 mg显著降低体重达15%~17%,其中超过85%的患者减重幅度超过5%,约70%患者减重幅度超过10%,超过一半的患者减重幅度超过15%,约1/3的患者减重幅度超过20%。其总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通常为轻中度、一过性的胃肠道反应[15]。
对于重度肥胖症患者,必要时采取减重代谢手术治疗。中国指南[16]提出BMI≥37.5 kg/m2时建议积极手术;32.5 kg/m2≤BMI≤37.5 kg/m2时推荐手术治疗。袖状胃切除术(SG)和Roux-en-Y胃旁路术(RYGB)是临床常见的减重代谢手术术式,术后需继续进行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且需要多学科诊疗(MDT)团队帮助患者维持治疗效果,实现长期获益。
《国际糖尿病》
随着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等技术的兴起,您认为肥胖症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怎么样的?
,时长03:37
张海清教授
肥胖症管理的未来是利用精准医学,实现微观与宏观的结合、通用与个体的结合,通过考虑个体变异性来改善疾病分层并最大限度地提高肥胖症预防、诊断和治疗效果。微观与宏观的结合,即基于包括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等可量化的患者数据,同时考虑到生活方式、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差异,实现个性化医疗干预。通用与个体的结合,即针对肥胖症制定出通用的解决方案,同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分级诊疗。总之,肥胖症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未来是否能有更好的“神兵利器”造福患者,我们拭目以待!
结语
肥胖症的管理不仅是短期体重控制,更重要的是通过持续干预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恢复健康。因此,肥胖症的管理应是综合性的,通过生活方式改善、药物治疗以及减重手术等多种治疗手段,实现长期管理目标。随着生物医学的进步,希望未来精准医学的发展能为不同类型的肥胖症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Zeng Q,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1; 9(6): 393-40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 22(4): 292-294,306.
3. 《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编写委员会, 等.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22; 30(1): 1-2.
4. Morten Nordmo, et al. Obesity Review. 2020; 21(1): e12949.
5. Simone Theilade,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21; 23 Suppl 1: 17-35.
6. Sumithran P, et al. N Engl J Med 2011. 365(17): 1597-1604.
来源:营养和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