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间测血压最准?医生坦言:有2个最佳时间,很多人或白测了

360影视 2025-02-02 14:59 2

摘要:家人们,今天咱必须好好唠唠血压测量这件事儿。在门诊坐诊的时候,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患者一脸困惑地走进来,急切地问我:“医生,我每天都测血压,可为啥总感觉不准呢?” 看着他们焦急的眼神,我深知这背后隐藏着大家对健康的担忧和对血压测量知识的欠缺。

家人们,今天咱必须好好唠唠血压测量这件事儿。在门诊坐诊的时候,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患者一脸困惑地走进来,急切地问我:“医生,我每天都测血压,可为啥总感觉不准呢?” 看着他们焦急的眼神,我深知这背后隐藏着大家对健康的担忧和对血压测量知识的欠缺。

测血压,看似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日常小事,可实际上,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就拿测血压的时间来说,这一关键因素往往被很多人忽视,却直接决定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要是测血压的时间不对,那可就不仅仅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这么简单了,更有可能因为这些 “假数据”,导致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被耽误,后果不堪设想。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好好讲讲,一天当中到底什么时候测血压最准,让大家都能真正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

测血压时间,为何如此关键?

咱们先来说说,为啥测血压的时间这么重要。血压,简单来讲,就是心脏在泵血的时候,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这就好比水管里流动的水对管壁的压力,要是压力太高,水管就有 “爆管” 的风险,对应到人体,就是血管破裂,可能引发中风等严重疾病;要是压力太低,又会导致供血不足,让人头晕乏力。

但血压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值,它就像个调皮的孩子,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一天当中的时间变化、情绪的起伏波动、饮食的摄入以及运动的强度,都会让血压跟着 “上蹿下跳”。血压其实也有自己的 “生物钟”:清晨刚刚睡醒的时候,身体就像从沉睡中苏醒的机器,从 “休息模式” 迅速切换到 “工作模式”,血压也会像坐火箭一样迅速升高;而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身体进入放松状态,血压就会慢慢下降。这种在一天当中的起伏变化,我们称之为 “昼夜血压节律”。

正因为血压的这种特性,测血压的时间就显得尤为关键。选对了时间,测量出来的数据才能准确反映身体的真实血压情况,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可要是选错了时间,就好比给医生提供了错误的线索,可能会让医生误判你的血压状况,误以为正常或者异常,从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抓住两个黄金时间,测出真实血压

清晨起床后 1 小时内:解锁 “基础血压” 密码

清晨,这个看似平常的时间段,其实是测量血压的黄金时刻。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清晨可是血压的 “危险时段”。大量的研究都表明,早晨 6 点到 10 点这个时间段,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峰期,像中风、心肌梗死这些严重的疾病,常常在这个时候 “找上门来”。

这背后的原因也不难理解。清晨起床的时候,身体从睡眠状态一下子切换到清醒状态,交感神经就像被闹钟叫醒的小卫士,开始活跃起来。它会让心率加快,心脏跳动得更有力,血压也会随之迅速升高。要是在这个时候测量出来的血压过高,那就很有可能说明你的 “基础血压” 存在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那在清晨测量血压的时候,具体该怎么做呢?

一起床,先别急着干别的,赶紧去排空膀胱,让身体处于一个轻松的状态。

千万别喝咖啡,也不要吃早餐,这些食物和饮品可能会影响血压的测量结果。

更不要进行剧烈活动,比如晨跑、跳绳之类的,要让身体保持平静。

找个椅子坐下,安静地休息 5 分钟,让心情也平复下来,然后再开始测量血压。

测量完之后,一定要认真记录测量结果,并且连续多天观察,看看是否有持续异常的情况。

清晨测量的血压,就像是身体的 “基础数据”,对于医生了解你是否需要调整药物或者治疗方案来说,这可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它能让医生清楚地知道,你的血压在一天开始的时候,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准确的方向。

晚上睡前:把握全天血压 “收尾”

如果说清晨的血压是一天血压的 “开场秀”,那么晚上睡前的血压就是全天血压的 “收官之作”。在正常情况下,夜间的血压会比白天低 10%-20%,这是身体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但要是夜间血压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升高了,这可就不是个好信号了,它可能提示你患上了 “非杓型高血压”。这种类型的高血压在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和慢性肾病患者中比较常见,而且它还是中风、心衰等严重并发症的高危信号。

晚上测量血压的时候,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晚饭后不要马上测量,先休息 1 小时,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消化食物。

要避免饮酒,酒精会对血管产生刺激,影响血压;也要避免剧烈运动,让身体保持平静;更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激动或者生气。

测量之前,同样要排空膀胱,然后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休息 5 分钟,让自己完全放松下来。

最后,认真测量血压,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晚上测量血压,就像是给全天的血压变化做一个总结。通过这个测量结果,医生能够评估你全天的血压控制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夜间的药物或者治疗方案,从而更好地保障你的健康。

避开这些 “雷区”,别让血压测量 “白忙活”

很多人在测血压的时候,完全不考虑时间因素,想什么时候测就什么时候测。比如刚吃完饭,肚子吃得圆滚滚的,就拿起血压计开始测;或者刚运动完,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时候,也不管不顾地测血压;还有在情绪激动,和别人吵完架或者遇到特别开心的事情之后,马上就测血压。这些时候测量出来的血压,往往都是偏高的,并不能反映你真实的血压情况。

常见的 “无效测量” 时间

饭后 1 小时内:大家都知道,吃完饭之后,身体就开始忙着消化食物了。这个时候,消化器官需要大量的血液来帮忙,心脏为了满足它们的需求,输出的血液就会增多,血压也会随之短暂升高。就好比一条原本流量稳定的河流,突然有了更多的水流需求,河水的流速和压力都会发生变化。所以,在饭后 1 小时内测量血压,得到的结果往往是不准确的。

运动后或情绪激动时:当我们运动或者情绪波动的时候,交感神经就像被点燃的火药桶,会变得异常兴奋。它会让血管收缩,心脏跳动加快,血压也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想象一下,你刚跑完 1000 米,心脏还在 “砰砰” 直跳,这个时候测血压,血压值肯定会比平时高很多。又或者你和别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情绪特别激动,血压也会跟着飙升。所以,在这些情况下测量血压,根本不能反映你正常的血压水平。

喝酒、喝咖啡后:酒精和咖啡因就像是两个调皮的小捣蛋,它们会刺激血管收缩,让血管变得狭窄。这样一来,血液在血管里流动的时候,受到的阻力就会增大,血压自然就升高了。而且,这种升高是暂时的,和你平时的血压状况没有太大关系。所以,要是你刚喝完酒或者咖啡就测血压,那得到的结果肯定是不准确的。

要是你总是在这些错误的时间测血压,很可能会误以为自己患上了高血压,然后开始过度用药。可实际上,你的血压可能并没有问题,这样盲目用药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就像本来没病却吃错了药,结果吃出了新的毛病。

解锁正确测血压姿势,医生的贴心建议请查收

除了选对测血压的时间,还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只有都做到了,才能测出真正准确的血压。

1. 姿势正确,让血压测量更靠谱

测量血压的时候,姿势一定要正确。找一把舒适的椅子坐下,后背要靠在椅背上,让身体有足够的支撑。双脚稳稳地平放在地面上,就像大树扎根一样,保持身体的稳定。手臂要自然地放在桌上,并且要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这一点非常重要。千万不要翘二郎腿,因为这样会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导致血压测量不准确。也不要在测量的时候说话或者随意移动身体,要让自己完全安静下来,就像在图书馆里看书一样安静。

2. 安静环境,为准确测量保驾护航

一个安静的环境对于测血压来说,就像阳光对于植物生长一样重要。在测量血压之前,一定要保证周围环境安静,没有外界的干扰。比如,不要在嘈杂的菜市场或者热闹的商场里测血压,这些地方的噪音和人员流动都会影响你的情绪和身体状态,从而影响测量结果。最好在测量前静坐 5 分钟,让自己的身体和心情都放松下来,就像暴风雨过后的湖面,恢复平静。

3. 选对血压计,测量更安心

现在市面上的血压计种类繁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家用电子血压计是个不错的选择,它方便快捷,适合在家中进行日常监测。但是,要记得定期校准血压计,就像给手表定期调时间一样,这样才能确保它的准确性。手腕式血压计虽然携带方便,但是它可能会受到姿势的影响,测量结果不太稳定。所以,建议大家还是使用上臂式血压计,它的测量结果相对更准确可靠。

4.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更准确

每次测量血压的时候,不要只测一次就完事了,至少要测两次,而且两次之间要间隔 1 - 2 分钟。然后把这两次的测量结果取平均值,这样得到的血压值会更准确。要是两次测量的结果差距比较大,那就再测一次,多测量几次,取最稳定的值作为最终结果。这就好比考试的时候,多检查几遍答案,才能确保成绩的准确性。

来源:民生播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