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福建省厦门市立足市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成果导向相结合,开展“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路径探索,通过创新持续、切实可行的“四下功夫”实施策略,不断开创区域内思政教育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福建省厦门市立足市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成果导向相结合,开展“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路径探索,通过创新持续、切实可行的“四下功夫”实施策略,不断开创区域内思政教育新局面。
党政领航搭建“大平台”,在构建联席推进机制上下功夫
制度支撑,联动推进。厦门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扛起政治责任,健全党组织全面领导、主要领导带头参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专业教师具体落实、各方协同作为的一体化领导机制,统筹各学段一体化标准研制、资源开发、教育宣传、总结表彰等,构建常态化联席管理推进机制。
团队搭建,推介品牌。按照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要求,厦门教育部门牵头组建多支区域内一体化专业研究团队,聚焦大思政,研讨一体化,贡献集体智慧;全面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科学设置思政教育的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实施一体化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定期推介“大思政课”年度人物,抓典型、树品牌。厦门现已评选“大思政”系列精品课300余节,优质论文600余篇,课题、案例100余项,获奖品牌“金课”72节、省市级教学成果30余项等。
放大格局培养“大先生”,在壮大一体化队伍上下功夫
组建特殊团队,推进实施特聘教师制度。厦门市教育局与区域内高校签约,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书记)培养工程,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讲员;聘请优秀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老同志等各行业先进以及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院)长、名师大家等担任中小学校外思政辅导员、课外导师和特聘专家,组建了一支300多人的“大思政课”特殊团队。
贯通“三大”抓手,构建思政课教师成长共同体。厦门以“大思政课”教研科研团队为抓手,开展一体化集备、课堂展示、学术交流、实践调研、成果提炼、经验推广等工作,建设了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以“大思政课”培训团队为抓手,统筹规划,学研同行,关注系列化课程审定、跨学科骨干培养,探索建立“师范生+任课教师+用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机制,打通思政课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成长新通道;以“思政课名师团队”为抓手,发挥区域内石红梅、郭贯群、王守琼、李圣德、黄锦英等47个大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使思政课教师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层宣讲员、播种员,守好一段渠,画好“同心圆”,种好责任田,成就“大先生”。
聚焦教学建设“大课堂”,在打造思政“金课”上下功夫
开发课程资源,编写本土读本。厦门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同步推进,借助数字学校,用好专家团队,打造网络教育云平台,统筹编辑出版《厦门市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教育指导纲要》《五育融合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及实践育人优秀案例等一体化读本44本,汇集一体化活动课程师资培训资源180门课(项),覆盖25册基础教育思政课程,内含章节内容、课件、资料、微课、作业、题库等教师一键克隆使用的同步教材资源以及3000多个视频图片等,逐步建立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衔接联通、螺旋上升的厦门本土课程读本体系。
坚持“三个贴近”,优化教学实践。一是贴近时代思想。厦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把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与传播好厦门声音有机结合,推动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让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二是贴近生活实际。学校站稳育人立场,把握生活逻辑,立足学生生活和成长环境,结合地方改革实践和文化禀赋,发挥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所开创的一系列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的独特优势,推动“大思政课”建设落小落细落实。三是贴近“儿童学习”。学校站稳儿童视角和学生立场,结合“行在八闽”实践上好“思政大课”,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使“大思政课”建设更具时代价值、本土价值和生活价值。
厦门坚持把打造思政“金课”作为推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进一步优化教学实践,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一是开展改革试点。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堂联学联讲联研活动,遴选区域内“大思政课”建设龙头学校,培育校本典型案例,如翔安中学的时事点评课程等;二是引领课堂出新。立足学段学情,运用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和矛盾分析方法抓关键、找重点、明规律,用好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和党建新课堂,寓情于理,讲透讲活;三是坚持项目推动。以比赛促提升,打造特色思政“金课”,推出更多“网红课”,制作电子书捐赠分享,升级“育人含金量”。
落实常规推进“大思政”,在落地“教学评一体化”上下功夫
学校层面。一是聚焦学业质量标准,根据不同学段特征,率先研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学业质量具体标准,推进学科备、教、学、评一体化。二是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社区评价相结合,采取多种方式完善结果评价。三是注重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重点发现学生思想品德的进步增量和存在的问题减量,以评促学、以评促备、以评促教、以评促研。四是对接普通高校、高职院校,贯通公、民办学校,组建若干区域联盟,围绕热点主题,运用历史故事、现实例证、逻辑推理、情景表演、现场教学、虚拟仿真等方式,打出一体化课例(课题)研究、专题研讨、教师研修、考核评价等“组合拳”,进行综合评价。
社会层面。在各级党组织统一领导下,厦门统筹日常管理和年度协同评价,促进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紧密合作,整合大中小学、宣传、网管、场馆、基地等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创设相关部门参与、督导评价有力的联动平台,实现区域内“大思政课”建设的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和同心联动,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新时期,厦门将立足闽南,面向世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党政领航、家校社联动打造区域特色,做好“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德育实践”协同大文章,守正创新,聚力共振,搭建“大平台”,培养“大先生”,拓展“大格局”,推进“大思政”,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厦门实践提供高质量可复制的思政经验。
(作者分别系福建省厦门市翔安中学正高级教师、厦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厦门南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厦门市名师工作室课题“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思政课‘四化’教学实践研究”相关成果,课题编号:XMMS2022054)
《中国教师报》2024年11月27日第9版
作者:李圣德 刘 娟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