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紧急腹部手术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源于患者复杂的合并症、延迟就医以及有限的医疗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准确预测术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于及时实施精准干预以及改善患者护理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紧急腹部手术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源于患者复杂的合并症、延迟就医以及有限的医疗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准确预测术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于及时实施精准干预以及改善患者护理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和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作为潜在的预后标志物,已经在平衡炎症反应和营养状况方面显示出重要的价值。
近日,Cureus.发表一项研究,旨在评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在预测急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的有效性。研究发现,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患者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这表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指标,预警患者的不良预后。
研究方法
在2022年8月至2024年6月期间,共纳入102名接受紧急腹部手术的患者。所有进入外科住院部的急腹症患者在术前均接受了全血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检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分别在术前、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进行评估。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包括手术部位感染率、住院时间以及恢复或死亡情况。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2名患者,平均年龄为43.7岁,标准差为18.9岁;其中74名参与者(占比72.5%)为男性。在所有患者中,最常见的手术类型为剖腹探查术(64例,占比62.7%)和阑尾切除术(32例,占比31.4%)。研究结果显示,与术前基线水平相比,术后第1天和第2天的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显著升高(P
研究结论
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患者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这表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指标,预警患者的不良预后。与此同时,术后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的变化可作为监测手术部位感染风险的重要标志物。
参考文献:
Shrihari V, Baloorkar R, Kannur SS, et al.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to Assess the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 and C-reactive Protein-to-Albumin Ratio (CAR) in Predicting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Undergoing Emergency Abdominal Surgery. Cureus. 2024 Sep 1;16(9):e68369.
来源:Sinocare三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