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许很多人认为:微塑料属于异物,即便吃进身体也应该会从粪便中排出呀!但科学家们陆续在人类切除的结肠标本,甚至胎盘组织中发现微塑料的存在。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在人类血液中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
塑料制品
质地轻便、清洗方便、价格适宜
几乎出现在生活的每个场景
但也是它
正在危害我们的身体
从肠胃到心脏
无处不在
Microplastics
人体内发现微塑料
也许很多人认为:微塑料属于异物,即便吃进身体也应该会从粪便中排出呀!但科学家们陆续在人类切除的结肠标本,甚至胎盘组织中发现微塑料的存在。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在人类血液中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
研究流程说明图
一项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有害材料杂志》上的研究发现:所有参与者的骨髓样本中均含有微塑料,大多数尺寸在20~100微米之间。其中,聚苯乙烯(PS)、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和聚己二胺66(PA66)5种塑料类型均被检出。
研究中典型微塑料的显微照片
Microplastics
微塑料对人体的危害
目前,受限于伦理等问题,关于暴露于微塑料环境对人体健康潜在危害的研究较少,有限的证据认为微塑料在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可能被分解为更小的颗粒,进而进入循环系统,对胃肠道、大脑、免疫系统产生潜在的危害。
大脑
研究表明,微塑料颗粒在被摄入体内后,仅2小时即可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在大脑中的塑料颗粒可能会增加炎症、神经紊乱,甚至是阿尔茨海默病或帕金森氏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炎症性肠病IBD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粪便中含有的微塑料颗粒是健康受试者粪便的1.5倍,IBD患者体内的微塑料含量越高,疾病相关的腹泻、直肠出血和腹部绞痛症状就越明显。图源:图虫创意
Microplastics
这样做减少摄入微塑料
塑料是目前最重要的食品包装材料之一,在许多场景下仍无可替代。虽然避免不了使用,但依旧可以通过减少不合理使用,降低健康风险。特别是这3个习惯,千万别再做了。
Point
01 不吃海鲜内脏
来自英国赫尔大学赫尔约克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系统分析了2014至2020年间超过50篇的研究,以调查全球海洋生物的微塑料污染水平。发现亚洲沿海的软体动物微塑料污染严重,存在于海洋动物的肠道、肝脏等各个部位中,其中贻贝、牡蛎和扇贝的微塑料含量最高。
微塑料能够进入一些海洋生物的体内,污染鱼类和贝类食物。所以,吃水产品的时候千万不要生吃,一定要烹调熟透,其次,要去除其胃肠、内脏和腮。Point
02 不重复使用塑料制品
很多人喜欢利用饮料瓶盛放液体调料,尤其是老一辈。然而,饮料瓶、矿泉水瓶等在设计生产时主要针对水、碳酸饮料、果汁、茶饮等液体,如果让它来承装其他液体,可能会因为液体性质的变化而让有毒物质释放变快、变多。
Point
03 少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高温会增加微塑料产生的速率和数量。所以要减少使用一次性的塑料水杯、塑料吸管、塑料勺子等,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微塑料摄入。此外,不要在碗里套塑料袋盛烫食,也尽量不要在使用微波炉加热食物时使用塑料容器。如果需要打包的话,可以自带饭盒。
图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Xiaoli Guo, Lin Wang, Xiaoyang Wang, et al. Discovery and Analysis of Microplastics in Human Bone Marrow.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4, 20, 135266.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304389424018454.
2.2024-07-30 河南省肿瘤医院《全球首次发现人体骨髓中存在微塑料 | 这项研究为血液肿瘤病因学和机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3.2024-08-02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人体骨髓中存在微塑料!或是血液肿瘤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4.Assessing the Release of Microplastics and Nanoplastics from Plastic Containers and Reusable Food Pouches: Implications for Human Health.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3; 57 (26): 9782 DOI: 10.1021/acs.est.3c01942.
5.2024-03-08科普中国《说真的,别再用塑料瓶装东西了!》.
来源:邵逸夫医院 临床营养科、
健康时报、科普中国
审核:邵逸夫医院 临床营养科
此内容已获授权
经邵逸夫医院综合编辑整理
微信改版了
现在刷到我们的科普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关注邵逸夫医院
来源:邵逸夫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