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聚会变“低头族”大会,家长表示“愁啊!!!”

360影视 2025-02-03 18:57 2

摘要:春节假期接近尾声,在欢乐氛围中放松对孩子手机使用时长要求的家长发现,孩子们对手机的兴趣远大于与亲人朋友之间的交流。无论是吃年夜饭,还是走亲访友,他们总是低头刷手机,甚至连手机发烫、电量不足了也不肯放下。

海峡教育报 曾子欣

春节假期接近尾声,在欢乐氛围中放松对孩子手机使用时长要求的家长发现,孩子们对手机的兴趣远大于与亲人朋友之间的交流。无论是吃年夜饭,还是走亲访友,他们总是低头刷手机,甚至连手机发烫、电量不足了也不肯放下。

家长们纷纷表示既无奈又焦虑:“大过年的,本来想着给孩子手机让他们放松一下,可他们一拿到手机就停不下来,真是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还有的家长笑说:“再这样玩,过了初四,可以打骂了!”

家庭聚会变身

“屏幕争夺战”

今年春节,福州杨女士带着五年级的儿子回老家过年。出于节日考虑,她允许儿子适度使用平板电脑放松。然而,杨女士发现,无论是在拜访亲戚还是家庭聚餐时,儿子总是抱着平板电脑不离手,即使电量耗尽也要插上充电器继续玩。此外,杨女士还注意到,其他亲戚的孩子也几乎人手一台电子设备,没有设备的孩子则凑在一起玩他人的设备。

“原本想着让孩子和他那几个兄弟姐妹一起聊聊天,联络感情,结果都玩手机去了。”杨女士说自己曾多次提醒儿子放下平板电脑,和长辈还有表哥表姐们聊聊天,但儿子总是敷衍了事,沉迷在自己的电子世界里。

“几个小孩还因为玩手机闹矛盾,真是让人头疼。”杨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儿子和堂兄弟们近日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还因为玩手机游戏的时长问题起了争执。几个孩子为了谁先玩、谁玩得更久而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差点闹得不欢而散。导致杨女士不得不介入调解,最终只能通过设定轮流使用的时间来平息这场“屏幕争夺战”。

“锁门学习”

实则在刷剧

如果说春节聚会中的“低头族”现象让家长们感到无奈,那么寒假期间孩子们对电子产品的“花式操作”则更让家长们头疼不已。

近日,初一学生小黄的父母发现,女儿每次做作业时都会锁上房门。起初,父母以为她在认真学习,然而经过观察,他们发现小黄的作业进度并未加快。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小黄的妈妈推门而入,发现她正匆忙将手机藏在作业本下,屏幕上还停留在剧集播放的画面。

“我们一直很信任她,没想到她会这样。”小黄的妈妈无奈地说道。她回忆起归还手机时,小黄曾信誓旦旦保证只用于学习,没想到短短几天就打破了这份信任。即使被发现后,小黄仍未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试图用书本遮挡视线继续刷剧。

为纠正这一行为,小黄的父母决定暂时没收手机,并与她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他们提醒小黄,寒假作业是为了巩固知识,而非应付了事,沉迷刷剧不仅影响学习,还会损害视力。

半夜偷刷手机

视力下降作业正确率下滑

提及孩子的“手机”问题,四年级小江同学的妈妈直呼“太伤脑筋”!最近,小江的父母发现,孩子的视力明显下降,做作业的正确率也有所下滑,白天还经常无精打采。经过观察,小江的父母发现,小江竟然半夜偷偷躲在被窝里打游戏。

“我们一直以为他早就睡着了。”小江的妈妈回忆起之前的几次“异常情况”,告诉记者,曾经有一次晚上,她像往常一样推门查看孩子是否睡着,突然发现被子里透出一丝亮光。被发现的小江当时解释说,他是在设置第二天起床做作业的闹钟。“虽然当时有些疑惑,但还是选择相信了他。”小江妈妈说。

然而,类似的情况后来又发生了好几次。小江的父母终于意识到事情并不简单。经过观察,他们发现,小江几乎每晚都会躲在被窝里打游戏,直到凌晨才睡觉。

“大意了,早知道假期不该把手机给他。”小江的妈妈懊悔地说道。为了防止情况进一步恶化,小江的父母决定每晚睡前没收小江的手机,并限制他在白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同时,给他制定了新的规则即寒假期间每天晚上9点后必须上交手机,且白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管控电子设备

这些家长如何做?

对于电子设备的管控,记者也在网上搜寻到了一些家长们的好办法。

小李同学的妈妈发现女儿偷偷刷短视频后,果断更换了家里的路由器,选择了带有儿童关爱模式和一键断网功能的新设备,有效控制了女儿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范围。

小张同学的妈妈采取了积分奖惩机制。她通过积分卡奖励孩子的优秀表现,比如考试成绩优异、作业完成出色或积极参与家务劳动,表现好可以加分;反之,如果表现不佳,则会扣除积分。这些积分卡可以兑换孩子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长,此方式不仅帮助孩子学会了自我管理,还激励了他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积极表现。

小赵同学的妈妈则通过与儿子签订协议的方式,让孩子参与制定使用规则,家长则在过程中给予适当引导和把关。协议内容包括每天使用手机时长,以及违反规则的惩罚措施。由于规则是双方共同商定的,小赵自觉遵守,避免了以往因电子产品引发的冲突,母子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如何“放下”电子设备

心理老师建议

为了帮助孩子们合理使用手机,让他们心甘情愿地给手机“放假”,并更好地投入到寒假的学习生活中去,以下有几点建议:

1.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沉迷手机往往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满足感,家长应尝试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通过关爱和引导,帮助孩子找到更有意义的活动。

2.家长以身作则家长应树立良好的榜样,减少自己对手机的依赖,展示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孩子往往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家长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

3.丰富孩子的真实生活:多带孩子体验不同的事物,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无论是学习新技能还是接触大自然,丰富的生活体验能有效减少孩子对手机的依赖。

4.举行告别仪式:通过一些仪式感强的活动,如告别手机的仪式,帮助孩子逐渐减少对手机的依赖。这种仪式感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改变。

5. 耐心与持续支持:帮助孩子摆脱手机依赖是一个长期过程,家长需要保持耐心,持续支持孩子的进步,避免急于求成。

来源:海峡教育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