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晚年感叹:行医多年,用药无数,至今才顿悟万药不如一味

360影视 2025-02-05 15:33 3

摘要: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在唐代贞观年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此时,药王孙思邈已八十岁高龄,经常一个人在药圃里发呆。

他的弟子不明白,这位饱读诗书、精通医术的老师为何总是一脸愁容。

一天,弟子壮着胆子问:"师父,您老钻研医术一辈子,著有《千金要方》,总结了数千种药方,桃李满天下,还有什么不开心的呢?"

孙思邈叹了口气说:"我用了一辈子,直到现在才明白,天下万种药材,不如一味。"

"是什么药这么神奇?"弟子好奇地问。

"这个说来话长......"

那是个秋日的午后,药圃里药草飘香。

孙思邈正在整理新采的草药,一位衣着华贵的中年商人匆匆走进来,他满头虚汗,面色发黄。

"孙神医,我实在是走投无路了。"商人从袖中掏出一摞药方,"这些都是我找各路名医开的方子,可就是不见好。"

孙思邈放下手中的草药,接过药方细细翻看:"清热安神,补气养血,理气和胃...这些方子都不错,按理说应该有效才对。"

商人连连摇头:"我都按时吃药,可这头痛欲裂的毛病一点没好,晚上还睡不着觉。"

"让我给你号号脉。"

孙思邈轻轻按住商人的手腕,闭目沉思片刻,"你这脉象,肝火旺盛,气血两亏,心神不宁......不过这都是表象。"

"那病根在哪?"商人急切地问。

"且让我问你几个问题......"

"你是做什么生意的?"

"开典当铺的,长安城里有十几家分号。"

"生意一定很忙吧?"

"可不是,"商人叹气道,"天天算账到半夜。那些伙计不太可靠,我得亲自盯着。有时算错一文钱,我都睡不着觉。"

"你有几个儿子?"

"两个。大儿子聪明,但性格暴躁。小儿子老实,可不太会做生意。他们整天为了继承家业争吵不休。"商人说着,眉头越皱越深。

孙思邈继续问:"那你妻子呢?"

"别提了,"商人摆摆手,"她整天担心我把家产分给妾室生的孩子。为这事,没少跟我吵。"

孙思邈轻轻点头,在一张纸上写下两个字,递给商人。

商人接过一看,却愣在了原地......

"神医,这......这不是药名啊?"商人紧紧握着那张纸,声音中透露着疑惑。

孙思邈不紧不慢地沏了杯茶,随后缓缓说道:"你仔细想想,你这些年过得快活吗?"

商人怔住了。

"你的病根不在身上,在心上。你为钱财操心,为儿女烦恼,为妻妾忧虑。你的心一直悬着,就像绷紧的弓弦,怎么可能不生病?"

"可是......"商人欲言又止。

"你以为你抓住了财富,其实什么都没抓住。钱财如流水,你越是紧抓,它越容易从指缝中溜走。你现在身体每况愈下,到时候钱也保不住,命也保不住,值得吗?"

商人沉默许久,突然双膝跪地:"求神医救我!"

孙思邈扶起他随后给他提了三个建议,让他回家后照做,商人将信将疑地点了点头。

三个月后,这位商人又来了,整个人容光焕发。

"神医,我把您说的都照做了,我的病真的好了!"商人激动地说。

这件事在长安城传为美谈,不久,又有一位朝廷大官登门求教。

这位官员是秋闱主考官,自从当了主考,就整夜失眠,吃什么药都不管用。

"大人可是为考生的事烦恼?"孙思邈问。

"正是,"官员说,"每次看到那些寒门学子的卷子,我就睡不着。他们家境贫寒,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这场考试上。我生怕判错一个字,耽误了别人的前程。听闻孙神医盛名特来求药。”

孙思邈为他讲述了商人的事迹,将那药方也告诉了官员,原来,那药方上的两个字竟是如此简单,知道的人纷纷赞叹果真万药不如一味......

“我的药方就只有两个字,‘放下’。”

这时,忽听门外传来诵经声。

一位身披袈裟的老僧站在月光下,正是刚从西域归来的玄奘大师。

玄奘大师走进药圃,微笑道:"听说神医这里有一味药,能医百病,特来讨教。"

孙思邈合掌施礼:"大师远道而来,让我想起一件往事。"

"什么往事?"官员和玄奘都好奇地问。

孙思邈说:"三十年前,我曾在终南山遇到一位老僧......”

“那时我刚写完《千金要方》,自以为已经掌握了医道精髓。

老僧问我:'你著书立方,可曾想过为何人会生病?'

我答不上来。老僧说:'你只医病,不医心,就像逐片抓落叶,不知扎根。'"

玄奘大师点头道:"佛法讲究究竟解脱。你这'放下'二字,正是究竟法门。"

官员若有所思:"大师此言何解?"

玄奘说:"我西行取经,路经大漠。有次口渴难耐,眼前忽现清泉。我狂奔过去,泉水却越来越远。

直到我停下脚步,不再追逐,才发现身后就有一汪清泉。人生亦是如此,越是执着,越是痛苦。"

孙思邈接道:"我年轻时遍访名山,搜集药草。见过太多病人,富贵的,贫贱的,男女老幼,形形色色。

但他们的病,十之八九是因为放不下。富人放不下财,贫人放不下愁,官人放不下权,贾人放不下利。"

"那该如何是好?"官员问。

孙思邈说:"《黄帝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这'恬淡虚无'就是放下。你放不下考生的前程,这份慈悲心难能可贵。但你睡不着,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对考生反而是种伤害。"

玄奘大师说:"佛法讲'慈悲喜舍',这个'舍'字很重要。要在慈悲中带着智慧,在关怀中懂得放下。"

官员醒悟道:"原来如此!我一直以为放下就是不负责任。现在明白了,放下执着,不是放下责任。"

孙思邈欣慰地说:"你明白就好。这些年,我渐渐参透了一个道理:天地有大药,非草木之谓也。你放下忧虑,自然能安睡。这才是最好的药。"

玄奘大师说:"神医此言,与《心经》相通。'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说的就是放下的智慧。"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续篇中写道:"予行医六十载,用药无数,方知万药不如一味'放下'。人能放下,则气顺脉和,百病自消。人若执着,则气郁血瘀,百药难治。"

这味"放下"的药方,流传千年,至今仍在疗治着世人的身心。

正如孙思邈晚年常说:"悟到放下,便是良医;懂得放下,便是良方;能够放下,便是良药。"

病有千种,原因万般,但归根结底,不过是放不下。

这味"放下"的药,不用煎,不用熬,不分剂量,不论贵贱,人人可服,个个有效。它是治心之药,更是养身之方。

来源:剧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