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奇葩吃土史:吃土吃成紧缺物资?

360影视 2025-02-05 16:13 2

摘要:可你知道吗?人类与泥土之间,还存在着一段绵延百万年,横跨医疗、文化、生存、情感等多个维度的奇妙“食缘”。

在大众认知里,泥土是孕育万物的根基,是大自然的底色。

可你知道吗?人类与泥土之间,还存在着一段绵延百万年,横跨医疗、文化、生存、情感等多个维度的奇妙“食缘”。

2019年10月26日,河南济源王屋山热闹非凡,一场别具一格的吃土大会在此举办。

数千人齐聚,共同品尝了约一吨的土馍。这种土馍以观音土烘焙而成,是当地独特的风味小吃。

外出远行带上它,据说能防水土不服,那质朴的味道里,满满都是浓浓的乡愁。

人类吃土的历史,远比这一场吃土大会要悠久得多。

考古学家在非洲赞比亚和坦桑尼亚边界的卡兰博瀑布地区,发现了180万年前能人的遗体,旁边的白色黏土上,有着被食用过的痕迹,这是人类吃土最早的证据。

在动物界,鹦鹉、蝙蝠、黑猩猩也有吃土行为,但人类吃土显然更有讲究。

原始人会挑选深层土壤,通过烟熏、火烤的方式杀菌后再食用,而且食量控制得很好,非洲原始部落的人每日吃土大多在30克左右,最多也不超过100克。

在文明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吃土也屡见不鲜。

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发现有些孕妇对吃土情有独钟;美索不达米亚人用粘土入药,治疗肠道疾病;古埃及人将粘土处方记载于纸草文书;

而在我国,明代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更是集吃土文化之大成,土部记载了61种可入药的土;

像东壁土、天子籍田三推犁下土等,有的需吞服,猪槽上垢土、寡妇床头尘土等则用于外用,其中不少还带有神秘的巫俗色彩。

吃土现象在全球广泛存在,除了少部分沙漠地区或者人迹罕至之处,几乎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尤其以美国和热带地区最为突出。

热带地区对吃土的热情,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得食物容易腐败,蚊虫和病菌滋生,吃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保健作用。

此外,热带国家普遍经济落后,卫生水平较低,许多部落和欠发达地区保留着吃土的习惯,以此来保障消化道的健康。

从古典时代到20世纪,多数医学记载中孕妇吃土的情况较多。

古典医学认为孕妇吃土是为补矿物质,被现代医学证伪。

但医学不发达时,吃土确有保健作用,粘土能防病菌侵入肠黏膜并排出,土中矿物盐可中和植物毒素、激发其抗疟疾功效。

孕妇由于孕期需要摄取更多热量,采食更多植物,所以可能需要更多的土来解毒,这种孕期饮食习惯也作为偏方延续到了文明社会。

在非洲的不少地方,孕期吃土除了解毒,还因为当地人认为土是生殖力的象征,吃土可以帮助孕妇繁衍后代,部分原始部落男子在土中射精的仪式便是佐证。

大航海时代之前,吃土文化主要在非洲流行。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吃土文化也漂洋过海传播到了新大陆。

15世纪的贸易使大量黑人从非洲迁至美洲种植园,他们相信吃土能让自己死后灵魂回到故乡,所以劳作时经常偷偷吃土,这导致他们身体衰弱甚至死亡。

种植园主为避免投资打水漂,给他们戴上特制面具防止吃土,但也让美国保留了发达国家中少见的群体食土现象。

2021年疫情之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为吃土亲近自然,能提高免疫力,吃土现象愈发普遍。

在童年时期,不少人或许都有过把土往嘴里塞的经历。

儿童阶段,大家几乎都吃过奇怪的东西,不过一旦大脑通过味觉或嗅觉接触到刺激性信号,就会启动咽喉锁闭或者呕吐等自我保护机制,阻止儿童继续吃土,家庭或者学校教育也会矫正这种行为。

但也有极个别的案例,据《燕赵都市报》报道,一位内蒙女孩从7岁起吃土,到18岁吃了近3吨。

她7岁在河边玩耍时突然想吃,吃后上瘾,父母禁止她就绝食,几次戒除都失败,这种嗜土行为属于典型的异食癖。

人类在漫长的文明史中,多数时候都饱受饥饿的困扰。

在饥荒时期,土和同类尸体都成了无奈的选择。

土没有营养,短时间内大量吃土还可能危及生命,会堵塞消化道,粘土加水膨胀后甚至可能压迫内脏,最终致人死亡。

但在农业社会,土随处可见,能带来空洞的饱腹感。

封建历史上饥荒频发,吃土现象屡见不鲜,公元616年江淮饥民煮土而食,612年军阀王世充被围洛阳城时用泥制饼,1641年徽州歙县饥荒百姓挖土吃。

长期的经验积累,让人们发现高岭土质地软嫩,最适合果腹,这种原本用于制造瓷器的原料,被人们赋予了“神仙面”“观音土”的称号,在饥荒时成为紧俏物资。

此外,饥民们还食用过煤块、马粪等,难以统计有多少人因吃土而活,又有多少人因吃土而死。

人类的吃土史,是一部充满无奈与挣扎的历史,它反映了人类曾经的贫病与愚昧。

在过去,吃土或是为了治病,或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或是因为异食癖,更多的是在饥荒时用来果腹。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我们不再将吃土与那些凄惨的意象联系在一起。

吃土成为了反思消费主义的符号,当我们说“吃土”时,是在调侃消费过度后的拮据;

它也成了爱情里的浪漫想象,如《百年孤独》中丽贝卡为情人吃土,泥土让那份遥远的爱意变得更加真切。

从被迫吃土到将吃土赋予新的内涵,这背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是我们从与生存困境的对抗,走向对生活意义多元探索的过程。

它让我们明白,无论历史多么沉重,人类总能在前行中找到新的方向,赋予事物新的价值。

文本来源 @赛博食录 的视频内容

来源:暴雪游戏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