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疾控重要提醒:流感已进入流行高峰期

360影视 2025-02-05 16:22 2

摘要:监测显示,当前我国正处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流行季,但总体流行强度低于上一个冬春流行季水平。

2月健康提醒

据南京市疾控中心最新消息,监测显示,当前我国正处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流行季,但总体流行强度低于上一个冬春流行季水平。

流感已进入流行高峰期,短时间内可能仍将处于较高流行水平。诺如病毒感染仍处于流行季,春节假期人员跨境、跨区域流动和聚集性活动明显增加,可能进一步加大疫情传播扩散风险。

2月南京的气温仍旧比较低,室内活动仍较多,且春节期间人员流动性大,人群聚集性增加,南京疾控温馨提示,需要重点关注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感染、食源性疾病和一氧化碳中毒。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即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是RNA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I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儿童相对于成年人更易罹患流感。

流感的症状包括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咽痛、咳嗽等,病情较重时可能引发肺炎等并发症,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易出现并发症,需特别注意。

预防措施

一、加强个人防护,接种流感疫苗

外出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建议科学佩戴口罩。疫苗接种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注意个人卫生,注意勤洗手或用消毒纸巾擦手。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三、保持环境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定期清洁、消毒家居和工作环境,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品表面。

四、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得了流感怎么办?

对于平素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在流感季节,自己的小区、学校、办公场所等有流感病例,突然出现发热、咳嗽、肌痛或无力症状时,临床可以疑诊流感。

此时,可以选择自购抗原家庭检测,但受采样技术影响,阳性的准确率可能达不到预期的50%~70%,有需要明确诊断时,在1~2天内多次采样有助于提高阳性的准确率。

无并发症的流感:成人的发热和呼吸道症状通常持续约3天,随后大多会改善,完全康复可能需要10~14日(年纪大、免疫力低下恢复时间更长),部分患者的乏力症状会持续数周。

出现并发症的流感:或者有脱水(口渴、疲倦、尿少黄)、心肺功能受损、精神状态改变的情况,通常属于重症,应住院治疗。

疑诊或确诊流感时,符合以下任一情况,需要积极抗病毒治疗:

并发症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流感,无论症状轻重、病程是否超过2天,都建议抗病毒治疗。

高危人群接触者:非高危人群流感,但会接触到高危人群(比如家里有小孩、老人等),无论症状轻重、病程是否超过2天,也建议抗病毒治疗。

流感持续或重症:流感样症状持续进展,超过3天,或者出现流感并发症、重症时,建议遵循医嘱选用对应抗病毒药物及时治疗。

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病毒,全年均可发生感染,但在冬季更为常见。诺如病毒传播速度快,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感染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等。

感染后,患者通常在12至48小时内出现症状,发病以轻症为主,起病突然,以轻重不等的呕吐或腹泻为主要表现,可单有呕吐或腹泻,亦可先吐后泻。儿童以呕吐症状为主,腹泻为黄色稀水样便,可伴有低热、乏力、腹痛、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通常不会表现为重症,但可出现脱水。症状一般持续1至3天,虽然病程短暂,但由于其高度传染性,容易在学校、医院等人群密集场所引发暴发疫情。

预防措施

一、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食物蒸熟煮透,特别是一些海鲜水产类。瓜果蔬菜类食物要清洗干净。不喝生水。饭前、便后、加工食物之前或手被污染后要彻底清洗双手。

二、提高免疫力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和保持良好心态,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诺如病毒的风险。

三、做好隔离

诺如病毒感染者应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患者应居家休息,避免上学或上班,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后48小时。厨工、保育员等从业人员需症状消失、确保传染风险消除后方可返岗工作。

四、做好消毒和个人防护

孩子呕吐、腹泻后,污染物品和场所要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清洗和喷洒。应注意不同的物品和场所,其污染程度不同,需要的消毒剂浓度也不同。在进行消毒处理时,家长也要佩戴好口罩和手套,做好个人防护。家庭做好开窗通风。要特别注意的是,酒精对杀灭诺如病毒无效。

食源性疾病

冬春季除了预防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还要注意预防食源性疾病。春节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发生食源性疾病的风险也相应增加。食源性疾病通常在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预防措施

1.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

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

3.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4.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不吃不干净的水果和蔬菜,不吃来历不明的食物,不吃不明野生菌及野生植物。

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我国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季节为冬春季,主要发生场所为家庭,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使用煤炉、炭火、土炕、火墙等取暖,燃气、煤气热水器使用、安装不当或质量不合格,煤气灶或煤气管道发生气体泄露等,比如,在饭店密闭包间聚餐时因锅仔和火锅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时有发生。此外,使用炭火、燃气、煤气的餐馆、宾馆,使用小型油、汽发电机的车库、地下室,以及密闭的空调汽车内也是高危场所。

预防措施

1.使用煤炉或炭火等取暖设备、燃气或煤气热水器、燃气或煤气或炭火灶具、小型油或汽发电机时,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最好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并定期检查维护。车辆停放在车库、地下室时,不要让汽车引擎持续运转;车在停驶时,不要长时间开着空调,也不要躺在门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

2.一旦发生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开窗通风,迅速关闭煤气、燃气、炭火等设施设备,同时迅速将中毒者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并注意保暖。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对于出现呼吸及心跳停止的危重患者,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来源:闽南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