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主线,看懂哪吒形象演变背后的中国抗争精神!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2-05 17:45 2

摘要:从400年前明代《封神演义》里肆意妄为的小神仙,到如今荧幕上个性鲜明、充满力量的英雄形象,哪吒的形象和性格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这一变化不仅是艺术创作的革新,更是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生动体现。

哪吒到底是个什么样?这是今天的哪吒,烟熏装上脸,邪笑挂眉间。1979年的哪吒,乌黑短发刚及肩,鲜红肚兜在身前,白衣横剑。

为什么40年时间,以哪吒为主角的动画形象和性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时代精神演变?

从400年前明代《封神演义》里肆意妄为的小神仙,到如今荧幕上个性鲜明、充满力量的英雄形象,哪吒的形象和性格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这一变化不仅是艺术创作的革新,更是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生动体现。

在这部经典著作中,哪吒一出生,便是一个肆意妄为的小神仙形象。他行事毫无顾忌,只因觉得好玩,便用混天绫洗澡,搅动龙宫,引发轩然大波。面对前来评理的夜叉和敖丙,他毫不手软,将其打死。误杀石矶的弟子后,他非但没有丝毫认错之意,反而态度嚣张。最终,在各路神仙的压力之下,哪吒不得不剔骨削肉,偿还罪责。

但他内心清楚自己身为神仙,死不了不过是做做样子,完全一副宿命定论、为所欲为的姿态,根本不惧怕任何后果,因为他认定这是自己的天命。莲花重塑肉身之后,哪吒更是助力姬发夺取商王朝的天命,通篇都在凸显他作为天命之选的特殊地位,展现出封建时代等级森严制度下,神仙拥有特权、肆意妄为的观念。

《封神演义》哪吒

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的《哪吒闹海》对哪吒形象进行了颠覆性的重塑,使其与原著中的形象截然不同。在《哪吒闹海》中,冲突的源头不再是哪吒的肆意闹事,而是手握资源和特权的龙王。龙王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索要童男童女作为祭品,才肯降雨缓解大旱。哪吒挺身而出,勇战夜叉,智斗敖丙。恼羞成怒的龙王以水淹陈塘关、淹死所有百姓为威胁,逼迫李靖交出哪吒。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李靖虽手持宝剑对准哪吒,但内心却充满了挣扎与痛苦。他深爱着陈塘关的百姓,更疼爱自己的儿子,无奈之下,只能说出“天命难违”四个字。而哪吒,这位年仅半大的孩子,在面对如此沉重的命运时,展现出了令人震撼的勇气和担当。他心一横,咬下头发,拿起宝剑,一跃腾空,对着龙王怒吼:“老妖龙,你听着,我一人做事一人当,不许你们祸害别人!”随后,他转头对李靖说:“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刹那间,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哪吒在不甘中大吼一声,拔剑自刎。

1979年 上美《哪吒闹海》

此时的哪吒,知天命却不认命,他用自己的生命向命运发起了最强烈的反抗,拒绝成为命运的傀儡。这一版哪吒的塑造,与《封神演义》中那个依仗神权为所欲为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打破封建枷锁、追求自由平等的时代精神。在那个全世界都在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大背景下,《哪吒闹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作为第一部入选戛纳电影节的华语动画片,它先后被翻译成英语、法语、日语等多国语言,成为了全世界一代人心中的经典之作。

在《哪吒闹海》上映24年后,央视推出了大型动画片《哪吒传奇》。这部作品一经播出,便迅速风靡全国,在10年时间里重播70多次,最高收视率超过了7%。这一版的哪吒又呈现出了全新的形象和内涵。故事的背景依旧是龙王主动挑起事端,龙宫的龙珠丢失,龙王一口咬定是哪吒所为,逼迫李靖交出哪吒。哪吒虽未偷窃龙珠,但却百口莫辩,最终选择引剑自杀以示清白。

乍看之下,这似乎与《哪吒闹海》中的哪吒形象并无太大区别,同样是不认命的表现。深入探究便会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而关键就在于李靖这一角色的塑造。在《哪吒传奇》中,哪吒做出决断之前,李靖先将哪吒轻轻抱起,又缓缓放下,然后独自走上前,对着龙王大声说道:“龙王,李靖愿以命相抵。”

2003年 央视《哪吒传奇》

而在1979年的《哪吒闹海》中,李靖却是拿起剑,颤抖着对哪吒说出“天命难违”四个字。一个是主动提出以命换命,充满了父爱的担当;一个是无奈之下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尽显无力与迷茫。有人认为,这一版的李靖更有人情味,更像一个父亲。但这仅仅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含义在于,李靖对于哪吒来说,不仅是父亲,更是一种外部力量的象征。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外部强权的压迫和污蔑,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渴望借助外部力量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实现自身的发展。当李靖提出以命换命的请求时,龙王却直接拒绝,还嘲笑他幼稚。而哪吒最信赖的外力小龙女,在他自刎之后才带着证明哪吒清白的证据姗姗来迟,却已无法挽回哪吒的命运。这一情节安排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外部力量的一种思考和探索,以及在追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这部电影狂揽50亿票房。今年春节期间,《哪吒之魔童闹海》火爆上映中。

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2月5日9:00,《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为48.39亿元。据新京报消息,截至2月5日10时6分,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50.36亿。

在这一版中,哪吒的形象再次实现了质的飞跃。李靖延续了《哪吒传奇》中不认命的形象,试图用仙符为哪吒换命。但哪吒在最后关头却一把烧掉了换命仙符,将父母捆了起来,坚定地说道:“我自己的命自己扛。”在天雷之下,哪吒被牵引到半空,以为自己的人生即将结束,却没想到敖丙和太乙真人会一起用法宝帮他渡劫。

《哪吒之魔童降世》剧照

敖丙记得哪吒是唯一一个愿意和自己踢毽子的朋友,太乙真人也记得哪吒曾为了一个小女孩与夜叉以命相搏。尽管申公豹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无法搬动,但哪吒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

这一版的哪吒,少了几分悲情色彩,多了七分不服输的傲骨。他不再依赖外部力量,而是坚信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才能改变命运。魔童降世上映的时间是2019年7月,当时的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半年多之前,孟晚舟事件爆发;电影上映两个月之前,特朗普加码中国商品2000亿美元关税,中美贸易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当代中国人集体意识到,我们不能再幻想借助外部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也无需向他人自证清白。我们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自己的命运,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成为了全体中国人的心灵写照,“我命由我不由天”也成为了中国人向全世界发出的宣言。

回望400年来哪吒形象的变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时代发展的脉络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从封建时代那个依仗天命、肆意妄为的小神仙,到改革开放后敢于反抗、不认命的英雄少年;从入世之后渴望借助外部力量改变命运的迷茫青年,到如今依靠自我努力、主宰命运的热血青年,哪吒的形象不断演变,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

每一个时代的哪吒,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精神寄托。而这一形象的演变,也正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内心世界变化的真实写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机遇,但始终不变的是我们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已经深深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勇往直前,不懈奋斗,将我们中国人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来源:男科孔医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