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安眠药物,大脑或存在污染,睡得好,大脑是否真的得到休息?

360影视 2025-02-06 10:55 2

摘要:许多人喜欢在清晨品味一杯浓郁诱人的咖啡,开启充满活力的一天。每当我们喝下咖啡,能明显感受到它迅速作用于身体,雾蒙蒙的大脑和眼前的世界瞬间变得清晰,仿佛所有的疲惫和困倦都被一扫而空,整个世界变得明亮起来。

许多人喜欢在清晨品味一杯浓郁诱人的咖啡,开启充满活力的一天。每当我们喝下咖啡,能明显感受到它迅速作用于身体,雾蒙蒙的大脑和眼前的世界瞬间变得清晰,仿佛所有的疲惫和困倦都被一扫而空,整个世界变得明亮起来。

在你清醒之前,咖啡分子正在悄悄地作用于你大脑中的腺苷受体,阻止腺苷和这些受体结合。腺苷是细胞代谢过程中由三磷酸腺苷(ATP)转化而来的副产物。当你白天活跃时,腺苷会逐渐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和腺苷受体结合,推动身体进入休息模式。它像是我们“睡眠债务”的指示器,提醒我们需要休息。然而,咖啡通过阻止腺苷与受体结合,打断了这种信号传递,让我们重新感到清醒。

然而,当夜幕降临,很多人又面临一个困扰——如何入睡。脑中不断回旋的明日计划,常常让我们在应该入睡的时刻却依然保持清醒。这种经历对大多数人而言都极为煎熬。据统计,全球约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曾遭遇此类困扰。为了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安眠物应运而生。

除了腺苷,另一种与睡眠密切相关的分子便是褪黑素。晚上的光线减少时,大脑中的松果体开始分泌褪黑素,这会引导体温下降,让身体进入安静、放松的状态,从而帮助我们进入睡眠。研究表明,褪黑素能有效缓解偶尔失眠,调节时差反应,同时它对患有睡眠相位延迟综合征的患者也有帮助,这类患者的睡眠时间规律,但起床和入睡时间往往比常人晚2至4个小时。

另外,还有一个对睡眠至关重要的分子——γ-氨基丁酸(GABA),它是大脑中的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能够通过作用于GABA-A受体,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帮助人放松、入睡。许多常见的安眠便是通过与GABA-A受体结合来抑制神经活动,达到催眠效果。

这些安眠物包括苯二氮䓬类、非苯二氮䓬类(如唑吡坦)和巴比妥类等。尽管它们都作用于GABA-A受体,但它们作用的具体位点各不相同。除了治疗失眠外,这些药物还具有抗焦虑、镇静等多重功能。

然而,借助药物诱发的困意与身体自然产生的睡意之间究竟有什么差别?这两者的睡眠效果是一样的吗?研究表明,情况并非如此,至少对于某些药物而言,效果是不同的。例如,唑吡坦。

最近,在《细胞》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唑吡坦可能会扰乱大脑在自然睡眠中的清洁过程。该研究的通讯作者、丹麦罗切斯特大学的神经学家梅肯·内德歌德(Maiken Nedergaard)是“类淋巴系统”概念的创始人之一。2012年和2013年,她领导的团队首次证实,睡眠期间,脑脊液会进入脑组织的间质液中,促进大脑的清洁过程,并通过星形胶质细胞上的水通道蛋白AQP4排出废物。内德歌德将这一过程比作打开“洗碗机”,通过睡眠清理大脑。

在新研究中,内德歌德和她的同事发现,去甲肾上腺素在小鼠大脑清洁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去甲肾上腺素主要由位于脑干的蓝斑核产生,正是它调节了大脑中的血流和废物清除过程。在深度睡眠中,每隔50秒,脑干会释放一次去甲肾上腺素,促使血管收缩、产生慢搏动,并推动脑脊液有节奏地流动,将废物带走。

然而,当小鼠服用唑吡坦时,深度睡眠中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量明显下降,导致脑脊液的运输量也减少了30%以上,从而影响了废物的清除过程。这一发现也在人类身上得到了类似的证实。唑吡坦的这种副作用可能会对大脑的清洁机制产生不利影响,虽然这一现象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多数安眠能让我们快速入睡,但它们可能改变睡眠的结构。例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增加了浅睡眠的比例,减少了深睡眠时间,从而影响了睡眠质量。根据之前的研究,唑吡坦虽然能改善睡眠质量,增加慢波睡眠(即NREM中的N2和N3阶段),减少夜间觉醒,但最新研究表明,它可能并未如预期那样有效。

睡眠时相系列图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人类的睡眠分为多个周期,包括深度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REM)。在这一过程中,深度睡眠对恢复体力、促进细胞生长和免疫功能至关重要。此外,深度睡眠还被认为有助于提升大脑的洞察力、创造力和记忆力。REM睡眠也非常重要,它有助于记忆巩固、情绪调节以及大脑的废物清理。长期缺乏REM睡眠甚至可能导致认知功能和免疫力的下降。

在REM睡眠中,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几乎为零,这使得大脑能够放松并形成记忆。研究发现,REM阶段对情绪记忆、白天经历的压力反应的整合以及新的信息处理至关重要。缺乏REM睡眠的人可能会面临情绪不稳定和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

综上所述,虽然安眠能够帮助我们入睡,但它们可能会干扰睡眠的自然结构和大脑的清洁过程。在追求更好睡眠的同时,我们应该考虑药物的潜在影响,寻找更加健康、自然的睡眠方式。

然而,单纯依赖外部方法改善睡眠,可能最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脑悦康首席科学家——南加州药学院的梁京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更加长效和有效的睡眠改善方案。梁教授指出,导致睡眠障碍的原因复杂,包括生活压力、情绪波动等,而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修复大脑的功能,恢复自主睡眠的能力。

梁京教授(左)

梁教授发现,长期的压力和情绪波动会损害大脑中GABA受体的功能,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同时,压力还会导致星形胶质细胞发生形态变化,干扰神经信号的通路,从而导致睡眠问题,并影响记忆力和情绪。

针对这些问题,梁教授从上千种天然化合物中筛选出一组小分子黄酮类化合物,命名为“睿健Smarto One”。这些小分子能够快速突破血脑屏障,修复GABA受体,恢复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从而解决睡眠障碍,改善大脑功能。

梁教授的实验室也进行了相关的临床试验。2021年,他们招募了327名志愿者进行为期20天的Smarto One因子测试。结果表明,补充Smarto One因子的志愿者,平均睡眠时间显著增加,慢波睡眠(深度睡眠)时长也有所延长,压力水平和抑郁症状都有明显改善。

与安慰剂组相比,Smarto-One组的志愿者在服用20天后,平均睡眠时间增加了1.94小时,平均每个睡眠周期的慢波睡眠时长增加了11.74分钟。

Smarto-One管理,显著改善了压力水平。

Smarto One因子不仅从根本上改善大脑功能,还能帮助我们实现主动睡眠。这比依赖外力的睡眠辅助方法更加自然和健康。通过调节大脑的内在机制,Smarto One因子有望成为未来睡眠营养补剂中的新星,彻底告别依赖药物进入睡眠的困境。

来源:脑健康部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