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现已圆满落下帷幕。本次盛会汇聚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三万余名专家学者,通过百余场精心策划的专题会议,为血液疾病的基础研究、创新治疗、疾病管理等多个维度带来了诸多宝贵的洞见与深刻的启迪。为了深入剖析ASH年会的精髓,把握血液
编者按:2024年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现已圆满落下帷幕。本次盛会汇聚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三万余名专家学者,通过百余场精心策划的专题会议,为血液疾病的基础研究、创新治疗、疾病管理等多个维度带来了诸多宝贵的洞见与深刻的启迪。为了深入剖析ASH年会的精髓,把握血液学领域的最新动态,《血液时讯》特设News of ASH专栏,通过精心编译ASH官方发布的领域内容,旨在为广大读者呈现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与重大发现。
(作者:Charlotte Brierley)
随着ASH 2024落下帷幕,LBA摘要的发布为本次盛会带来了最后一波数据高潮。本年度,这些摘要涵盖了红细胞增多症的新型机制、淋巴瘤管理中的两项实践变革性试验,以及镰状细胞贫血和静脉血栓栓塞(VTE)的临床信息性试验。
首先,Laurie H. Sehn博士介绍了III期inMIND试验(LBA-1),该项临床试验旨在深入评估人源化CD19靶向抗体坦昔妥单抗(Tafasitamab, tafa),一种已获准应用于复发难治性(R/R)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的创新药物,在联合来那度胺与利妥昔单抗(LR方案)时,对548例复发难治性(R/R)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的治疗效果。FL通常是一种复发-缓解性疾病,涉及多轮治疗,其中延长无治疗间隔是关键目标。试验结果显示,与安慰剂联合LR相比,坦昔妥单抗联合LR可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2.4个月和13.9个月)。此外,坦昔妥单抗组的总缓解率更高(83.5% vs. 72.4%),且安全性特征相似,这表明该联合疗法可能成为FL患者的新标准治疗方案(SOC)。
EA4151试验(LBA-6)探讨了当前标准治疗方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CT)在650例首次缓解的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中的应用。通过高度敏感的检测方法评估,实现不可检测的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的患者被随机分配至auto-HCT联合利妥昔单抗组(A组)或仅利妥昔单抗组(B组)。MRD阳性或不确定的患者(C组和D组)接受auto-HCT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报告者Timothy S. Fenske博士表示:“我们的数据表明,对于实现完全缓解且MRD阴性的患者(无论采用何种诱导治疗方案),auto-HCT在生存期或无进展生存期方面并未显示出明显益处。”这是否意味着治疗范式的转变?Fenske博士认为:“我认为这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其中auto-HCT在首次缓解的MCL中将发挥非常有限的作用。”
对于高风险VTE复发的患者,通常建议进行无限期抗凝治疗,但这会增加出血风险。Francis Couturaud博士介绍了RENOVE研究,该研究比较了高风险VTE患者接受低剂量与全剂量直接口服抗凝药物的疗效(LBA-3)。研究结果为这一常见临床场景提供了客观数据。在中位随访36个月的2768例患者中,低剂量组有19例患者发生VTE复发,全剂量组有15例,未能证明低剂量抗凝的非劣效性。值得注意的是,低剂量组的临床相关出血事件以及VTE复发或出血的复合结局均较低。
DREPAGREFFE-2试验提供了对原始研究(DREPAGREFFE-1)的10年随访数据,该研究比较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与标准治疗方案在接受慢性输血的镰状细胞贫血儿童中的疗效(LBA-5)。报告者Françoise Bernaudin博士表示:“毫无疑问,早期对镰状细胞贫血儿童进行移植可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并促进其在成年期的社会融入。”10年数据证实,allo-SCT在改善患者结局方面持续优于标准治疗方案,包括减少无症状性脑梗死、改善认知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这项研究真正强调了根除镰状红细胞的重要性,正如allo-SCT所做的那样,”Bernaudin博士强调。
最后,两篇摘要阐述了红细胞增多症的新型机制。Betty Gardie博士提出了一个新术语:肝样促红细胞生成素红细胞增多症(Hepatic - like Erythropoietin Polycythemia,HEP)。通过对六个表现出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且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正常的家族进行详细分析,她的实验室在EPO基因的调控区域发现了三个非编码突变,这些突变影响其对缺氧诱导因子(HIF)2α的响应(LBA-2)。受影响个体的EPO显示出独特的等电聚焦特征,类似于胎儿肝脏产生的EPO,而非成人肾脏产生的EPO。功能研究表明,这种肝脏型EPO相比肾脏型EPO具有增强的受体信号传导活性,这有助于解释出生后血红蛋白水平迅速下降的现象,同时伴随着EPO产生从肝脏向肾脏的转移。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以慢性炎症为特征,部分由核因子-κB(NF-κB)的激活驱动,其可增强HIFs和促血栓形成基因的表达。Jihyun Song博士的研究聚焦于理解Andean Aymara人群中高血细胞比容的原因。她发现了新型可变剪接的NFKB1转录本,这些转录本可降低NF-κB的抑制功能并增加HIF活性(LBA-4)。在90%的Andean Aymara人和约30%的其他人群中存在的NFKB1 rs230511 T等位基因可降低炎症和HIF靶基因的表达。在PV和ET患者中,T等位基因还与炎症和血栓形成标志物(如IL1B、VEGFA、F3)的降低相关,而携带CT基因型的患者对罗培干扰素α-2b(Ropeg)治疗的响应更好。这项研究表明,NFKB1 rs230511可作为预测Ropeg疗效的生物标志物,并代表一种新的治疗靶点。“本研究首次揭示了与高海拔适应相关的遗传变异在PV和ET病理变化及治疗效果中的作用,”犹他大学亨茨曼癌症研究所Song博士说,“这些发现表明,NFKB1单倍型可作为炎症和治疗反应性的有价值生物标志物。”
随着ASH年会的圆满结束,这些重磅摘要彰显了临床和转化研究在血液学领域的强大力量,能够挑战长期存在的实践并推动治疗方法的变革。期待明年再会!
来源:肿瘤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