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12月初,60余岁的张先生因恶心、呕吐伴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于外院就诊,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因病情危重,张先生被紧急转诊至北医三院急诊。
谢谢各位医生和护士,让我转危为安,能够回家过年了,也祝大家新年快乐!
农历除夕前夕,患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原性休克合并巨大室间隔穿孔的张先生顺利康复出院,出院前,张先生和家属紧握着医务人员的手,互道节日祝福。
这次救治的经历,要从2个多月前说起。
2024年12月初,60余岁的张先生因恶心、呕吐伴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于外院就诊,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因病情危重,张先生被紧急转诊至北医三院急诊。
到达医院时,张先生精神萎靡,血压需依靠升压药维持,同时伴随着少尿、肝肾功能异常,血乳酸水平明显升高,处于心原性休克状态。
急诊科医生在查体时发现,张先生心前区有粗糙而响亮的收缩期杂音,迅速联系心血管内科超声心动图医生,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机械并发症,穿孔最大长度达20mm。张先生立即被收入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病房(CCU)进一步治疗。
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机械并发症,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普及,室间隔穿孔的发病率仅为0.115%,但保守治疗死亡率接近100%。
面对危急的病情,CCU心脏重症团队迅速组织心脏中心危重病例讨论及全院会诊,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等多位专家共同商讨救治方案。
由于张先生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已超过急诊介入时间窗,CCU心脏重症团队决定为他植入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降低患者心脏负荷同时增加冠脉血供。然而,IABP的植入并未使张先生的病情稳定,肝功、肾功、凝血等指标仍持续恶化。
经过多次讨论,考虑到患者室间隔穿孔外科修补手术需等到急性心肌梗死后4-6周,心脏中心团队决定采用清醒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联合IABP的治疗方案。
清醒VA-ECMO是一种特殊的ECMO治疗模式,是指在患者保持清醒和自主呼吸的状态下,通过ECMO技术为患者提供心肺支持的治疗方式,而不进行常规的气管插管和镇静治疗。
这一方案可以降低患者消耗及呼吸道感染风险,但管路安全风险增加是摆在治疗团队面前的难题。
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心脏中心团队实施北医三院首例清醒ECMO治疗。
VA-ECMO植入后,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团队精细调整ECMO及IABP参数,密切监测各项生化凝血指标,及时给予输血、抗凝等治疗。
在ECMO及IABP保驾下,心脏康复师指导张先生进行病床上早期主动康复训练
在CCU重症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下,经历3周多的清醒ECMO治疗后,张先生病情出现明显好转,肝脏、肾脏等全身重要脏器功能恢复,未发生感染、大出血及血栓形成等ECMO并发症事件。
心脏中心团队再次评估后认为,张先生具备了接受外科手术的条件。术前,北医三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唐熠达在ECMO及IABP保驾下为张先生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了冠脉病变情况。
2025年1月9日,心脏外科凌云鹏主任团队在ECMO支持下,成功为张先生进行了巨大室间隔穿孔修补术,并同期完成了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张先生血流动力学得到明显改善,成功撤除ECMO及IABP。
在心脏外科和心血管内科医护及心脏康复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张先生恢复良好。
2025年1月27日,农历除夕前一天,张先生顺利出院,和家人共度春节。出院前,张先生和家人为医务人员送上了鲜花和福字,和医务人员互道节日的祝福。
张先生出院前与医务人员合影,互致新春祝福
面对患者凶险的病情,心脏中心团队勇于突破、敢于实践,依靠团队的密切配合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最终赢得了和死神抢夺生命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心血管内科与心脏外科团队精诚合作,完成了北医三院两个首例——首例长程清醒ECMO治疗、首例ECMO支持下巨大室间隔穿孔修补术,彰显了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团队在危重病人诊治与管理方面的强大实力。
北医三院心脏中心团队将继续砥砺前行,不断进取,守护患者的心脏健康和生命安全!
来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