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仅供大家参考。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仅供大家参考。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小时候,谁还没偷偷攒过几毛钱,就为了买上一颗甜滋滋的糖果。那时候,糖是快乐的象征,是奖励的象征,甚至是“幸福感”的代名词。
但长大后,糖好像变成了“祸害”,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心脑血管病,似乎都和它脱不了干系。特别是上了年纪,医生一张嘴,十有八九就是“少吃糖”。可问题来了,真的不吃糖,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前段时间,一位60岁的老伯来复查,体检报告让他乐开了花。半年前,他的血糖高得离谱,甘油三酯爆表,医生一通严厉“批评”后,他下定决心戒掉甜食。
饼干不碰,蛋糕不吃,就连水果都只挑低糖的。坚持了半年,这次复查,血糖降了,血脂也恢复正常,人也瘦了十几斤。
最让他惊讶的是,原本时不时犯的关节疼痛,好像也缓解了不少。看着他的报告,我不禁感叹,糖,果然是“温柔的毒药”。
长时间不吃甜食,身体或有4大改善
糖在身体里,就像一个“调皮捣蛋鬼”,吃进去,血糖立刻飙升,胰岛素奋力“灭火”,但高糖饮食久了,胰岛素也累了,细胞对它“爱搭不理”,这就是胰岛素抵抗的开始。
长期下去,糖尿病就来了。如果减少糖的摄入,胰岛素的“工作量”下降,身体对它的敏感度提高,血糖自然就稳了。
有研究表明,长期高糖饮食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低糖饮食者高出近40%。所以,少吃糖,不只是控制血糖那么简单,更是给未来的健康上了一道保险。
糖是最容易让人发胖的东西,它不仅让脂肪堆积,还会偷偷“潜伏”在内脏里,形成内脏脂肪。而内脏脂肪,才是让人真正危险的“隐形杀手”。它包裹着肝脏、胰腺、心脏,影响器官功能,增加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有人可能会说:“我吃糖不多,怎么还是胖?”其实,糖最大的“狡猾”之处在于,它不仅直接让人发胖,还会影响食欲调节机制,让人越吃越想吃。少吃糖,身体的饥饿信号恢复正常,不知不觉间,吃得少了,体重也降了。
糖和炎症的关系,就像火上浇油。糖会促进体内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加氧化应激,让身体处于慢性炎症状态。
而关节炎,正是炎症的“重灾区”。很多老人关节疼痛,除了年龄因素,饮食中的高糖也是“幕后黑手”。
研究发现,糖摄入过多,会增加尿酸水平,导致痛风;还会影响软骨代谢,加重骨关节炎症状。戒掉甜食,炎症减少,关节的负担也轻了,疼痛自然就缓解了。
糖,不只是让血糖升高,它还能影响血脂代谢。过多的糖,会被转化为三酰甘油,导致高血脂,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一项发表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表明,高糖饮食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低糖饮食者高出两倍。
这背后的原因,就是糖引起的血脂异常、血管炎症和高血压。减少糖的摄入,血脂恢复正常,血管不再“堵车”,心脏的工作压力也小了。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一点甜食都不能吃了吗?”其实,糖不是完全不能吃,而是要“挑着吃”。
天然糖,比如水果、燕麦、红薯,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升糖速度慢,对身体有益。而精制糖,比如蛋糕、奶茶、碳酸饮料,才是真正需要警惕的“健康杀手”。
如果想减少糖的危害,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减少加工食品——超市里包装精美的零食,大部分都含有隐藏糖分,尽量少买。用天然食物代替甜食——水果、坚果、黑巧克力,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不会让血糖飙升。糖,就像一个温柔的陷阱,吃的时候开心,吃完之后,健康却悄悄埋下隐患。很多人以为,糖的危害只是胖一点、血糖高一点,但实际上,它影响的是全身的代谢,是关节的健康,是血管的畅通,是身体的衰老速度。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许多老人有意识地减少甜食的摄入。老人减少甜食,其意义绝非仅仅局限于控制血糖这一单一层面,而是有着更为深远的考量。
血糖的稳定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这关乎着让身体的“发动机”——各个器官和生理机能能够运行得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Malik, V. S., Popkin, B. M., Bray, G. A., Després, J. P., Willett, W. C., & Hu, F. B. (2010).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and risk of metabolic syndrome and type 2 diabetes. Diabetes Care, 33(11), 2477-2483.
Te Morenga, L., Mallard, S., & Mann, J. (2013). Dietary sugars and body weight: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e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cohort studies. BMJ, 346, e7492.
Yang, Q., Zhang, Z., Gregg, E. W., Flanders, W. D., Merritt, R., & Hu, F. B. (2014). Added sugar intak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mortality among US adults. JAMA Internal Medicine, 174(4), 516-524.
来源:李医生健康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