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某些降压药被曝含有致癌成分,一时间,朋友圈炸锅了,微信群里各种转发:“快停药!致癌!”、“这些药不能吃了!”、“高血压患者怎么办?”
“药能治病,也能致病。”这句话听着像老生常谈,却时不时地被现实狠狠验证一把。最近又出事了!
某些降压药被曝含有致癌成分,一时间,朋友圈炸锅了,微信群里各种转发:“快停药!致癌!”、“这些药不能吃了!”、“高血压患者怎么办?”
一时间,仿佛所有降压药都成了“毒药”,高血压病人吓得不敢吃药,血压飙升的事儿接二连三地上了新闻。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药真的致癌吗?吃了是不是就要完蛋了?如果你正在服用这些药,是不是该立刻停下来? 别急,今天我们就掰开揉碎,从头到尾讲清楚这件事,顺便聊聊高血压患者到底该如何保命。
事情的起因,是全球范围内的一次药品监管。某些降压药里检测出了亚硝胺类杂质(N-nitrosodimethylamine,简称NDMA)。说到这玩意儿,别看名字长得像一串密码,性质却简单粗暴:它是一种致癌物。
亚硝胺类物质是怎么冒出来的呢?这和药物的生产工艺有关。某些降压药,比如沙坦类药物(常见的有缬沙坦、厄贝沙坦等),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化学反应或污染,产生微量的亚硝胺杂质。
这些杂质不能被人体代谢,会长期停留在体内,随着时间积累,增加癌症风险。
但!这里有个关键点:剂量决定毒性。
科学研究明确指出,NDMA对人体的致癌风险,与其摄入量和摄入时间高度相关。也就是说,偶尔吃一次,或者微量摄入,基本不用担心;但如果长期大量接触,确实会有隐患。
直接回答:可能性极低。 NDMA确实有致癌性,但前提是长期大量摄入。
举个例子,一些研究发现,连续几十年每天摄入超过96纳克的NDMA,才可能增加癌症风险。而这些降压药中的杂质含量,往往远低于这个水平。
再说了,你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多少东西都含有亚硝胺类化合物吗?
腌制食品、烧烤、烟草、甚至饮用水里,都可能含有微量的亚硝胺。难道我们就不吃饭、不喝水了吗?
绝对不能擅自停药! 高血压可不是闹着玩的。它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因为它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却会悄悄损害你的心脏、血管、大脑和肾脏。
长期不控制血压,可能导致中风、心肌梗死、肾衰竭等严重后果。
如果你因为害怕致癌而停药,血压飙升的风险远远超过NDMA的致癌风险。换句话说,停药更危险。
最好的办法是咨询医生。如果你服用的药物确实被曝光含有NDMA杂质,可以和医生商量换一种不含杂质的降压药。
目前市面上降压药种类繁多,选择足够多,没必要因为一种药的问题而放弃治疗。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这次的药物事件并不算“特别严重”。药物研发和生产中,出现微量杂质并非新鲜事。关键在于,这些杂质的含量是否达到足以危害健康的程度。
西医讲究风险与收益的平衡。降压药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亚硝胺杂质的致癌风险,只有在长期高剂量暴露时才会显现。
从风险收益的角度看,降压药的益处远远大于可能的风险。
同时,药品监管部门正在逐步加强对生产工艺的监督,要求药厂改进工艺、减少杂质含量。这意味着,未来的降压药会更加安全。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有别于西医的单纯指标化管理。中医认为,高血压的成因复杂,涉及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以及气血阴阳的平衡失调。简单说,就是身体内部“管道堵了,水压高了”。
辨证论治:中医讲究因人而异,比如:
1. 肝阳上亢型:表现为头晕、耳鸣、烦躁易怒,常用天麻钩藤饮、龙胆泻肝汤等。
2. 阴虚阳亢型:表现为手足心热、口干舌燥,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针灸:刺激特定穴位,比如太冲、合谷、足三里,有助于调节血压。
饮食调养:中医提倡清淡饮食,少盐少油,多吃芹菜、山楂、决明子等,有助于平稳降压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调理高血压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不能替代西医药物治疗。
对于高血压患者,最好的办法是中西结合,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管理。
生活方式才是关键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血压管理的重要性。很多高血压患者之所以需要长期吃药,是因为生活方式没调整好。
· 饮食:少盐!少盐!少盐!每天摄盐量控制在5克以下。多吃蔬菜水果,远离腌制食品和高脂肪食物。
· 运动:每天坚持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骑车、游泳等。
· 减重:体重超标的人,减掉5%的体重,血压就会明显下降。
·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都会加重血压波动,最好戒掉。
这次的降压药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健康是一辈子的功课,不能单靠药物来解决所有问题。 药物是治标,生活方式才是治本。与其纠结药物的致癌风险,不如从今天开始,认真审视自己的生活习惯。
别等到身体给你“发警告信”时,才如梦方醒。健康就像竹子,平时看似没变化,关键时刻却能撑起整片森林。愿每一个正在和高血压抗争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之道。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关于沙坦类药物NDMA杂质检测的相关通告。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0年修订版)》。
3.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亚硝胺致癌风险的研究报告。
4. 《本草纲目》与中医对高血压的辨证治疗理论。
5. 美国心脏协会(AHA)官网,关于生活方式管理对血压的影响研究。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岐黄传人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