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想要天人合一得长寿者,必经八重关,过来人才知其中奥妙

360影视 2025-02-08 13:47 3

摘要:注: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注: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孙思邈在长安讲学时,遇到一位问长生之道的商人。

孙思邈说:"长生大道,不在丹药,而在八重修炼关卡。"

这八重关卡蕴含着什么样的智慧?为什么孙思邈说只有过来人才能明白其中奥妙?

话说贞观年间,一个商人来到长安。听说孙思邈精通医道养生之术,便前去请教。

商人问:"我听说您通晓长生之术,不知可否指点?"

孙思邈正在煎药,头也不抬地说:"你先说说,你对长生有什么理解?"

商人答:"我吃过很多名贵补药,练过很多养生功法,可就是感觉离长生越来越远。"

孙思邈停下手中的活,问:"你家里有花园吗?"

商人不解:"有是有,这和长生有什么关系?"

"你种过花吗?"

"种过,可惜都养不活。"

孙思邈说:"你看那些花匠,哪个不是从种活最简单的野花开始?你一上来就想养名贵花草,怎么可能成功?修道也是这个道理。"

商人听懂了几分:"那该从何处入手?"

孙思邈说:"我给你讲讲八重关卡。第一重,认识自己。"

"很多人连自己的身体都不了解,就想长生不老,这不是缘木求鱼吗?"

商人问:"如何才能认识自己?"

孙思邈说:"你每天什么时候最清醒?什么时候最疲惫?什么食物吃了舒服,什么吃了难受?这些都要搞清楚。"

"第二重关,认识规律。天有四时,人有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你要懂得顺应节气。"

"第三重关,调和气息。气息紊乱,百病丛生。要学会用呼吸调节身心。"

商人又问:"这个怎么练?"

孙思邈说:"你看那个药炉,火候太大药会糊,火候太小药性发不出来。调息也是这个道理,要懂得分寸。"

"第四重关,养心。心是身之主,心不宁则身不安。很多人只知道养身,不知道养心。"

商人说:"我每天都在想,怎么才能赚更多钱。"

孙思邈笑道:"你看那些活了几百年的松树,它们可曾想过要长得比别人高?"

商人若有所思。

"第五重关,知止。人贵在知足知止。很多人欲望无度,怎么可能长寿?"

孙思邈看着药炉中的药汤,缓缓说道:"接下来的三重关,才是真正的玄机所在..."

接下来孙思邈仅仅用了短短几句话就道出了其中的关键,听完恍然大悟,改变了大多数人的想法!

"第六重关,清静。人心要如止水,不被外物所扰。你每天为钱财操心,心怎么能静?"

《道德经》说:"清静为天下正。"孙思邈解释:"清静不是不做事,而是心不染著。"

商人问:"这种境界很难达到吧?"

孙思邈说:"难不在方法,而在执着。你看那些得道高人,哪个不是从放下执着开始?"

"第七重关,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不是玄虚的说法,而是真实的境界。"

《黄帝内经》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孙思邈说:"你看那些百年老人,哪个不是这样生活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天人合一,但他们活出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第八重关,返璞归真。这是最难的一关,也是最容易的一关。"

商人不解:"何以见得?"

孙思邈说:"你看那个婴儿,他不知道什么是养生,但他的呼吸最自然,笑容最纯净。返璞归真,就是回到这种状态。"

《抱朴子》中说:"真人无梦,至人无忧。"这正是返璞归真的境界。

商人问:"这八重关要修多久?"

孙思邈说:"有人一生都过不了第一关,有人三年就能通透。关键不在时间长短,而在悟性。"

《千金要方》记载:"养生之道,防微虑远。"孙思邈解释:"修行如登山,每一步都要踏实。"

"这八重关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第一关认识自己,需要真诚;第二关认识规律,需要智慧;第三关调和气息,需要耐心;第四关养心,需要定力;第五关知止,需要觉悟;第六关清静,需要放下;第七关天人合一,需要领悟;第八关返璞归真,需要勇气。"

《道藏》中说:"大道至简,众人不能行。"孙思邈感慨:"很多人都想长生,却不愿从最基本的做起。"

商人问:"既然如此难,为何说只有过来人才知其中奥妙?"

孙思邈说:"就像游泳,旁人怎么说都不如自己下水体会。每过一关,都会有新的感悟。"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这正是说明修行贵在实践。

孙思邈最后说:"记住,长生不在丹药,不在功法,而在修心。这八重关,就是修心的路径。"

这段对话被记入《千金要方续集》,成为后世道教养生的重要理论。

《道藏》评价说:"孙真人八关之说,简明切要,直指人心。"这个古老的智慧,至今仍在指导着人们的修行。

来源:诗韵古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