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循环淋巴瘤细胞在新诊断原发性DLBCL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360影视 2025-02-09 05:46 3

摘要: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所有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30-40%。尽管晚期DLBCL患者骨髓受累现象较为常见,但在外周血中检测到循环淋巴瘤细胞(CL)的病例相对罕见,既往相关研究较为有限。基于此,美国研究者针对新诊断DLBCL

研究背景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所有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30-40%。尽管晚期DLBCL患者骨髓受累现象较为常见,但在外周血中检测到循环淋巴瘤细胞(CL)的病例相对罕见,既往相关研究较为有限。基于此,美国研究者针对新诊断DLBCL患者开展了一项临床研究,系统评估了外周血CL的存在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研究方法

根据外周血(PB)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CL +组和CL -组。CL定义为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到的、与DLBCL组织样本实际或预期B细胞免疫表型相匹配的克隆限制性B细胞群体。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和诊断至治疗间期(DTI)。

研究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1266例新诊断的DLBCL患者,经纳入标准筛选后最终保留588例样本进行分析,其中85例(14.5%)患者被分为CL+组。

表1

一线治疗的总缓解率(ORR)和完全缓解率(CRR)分别为86%和73%。CL +组的ORR(78% vs. 87%,p=0.02)和CRR(59% vs. 75%,p

全组患者的中位PFS为7.35年(95%CI=6.18-8.49),中位OS为9.8年(95%CI=9.1-10.4)。CL+组的中位PFS(1.7 vs. 7.93年,p

图1

多变量分析显示,在校正大肿块、DHL/THL等预后不良因素后,与CL-队列相比,CL+仍然与显著较差的PFS(HR=2.04,95%CI=1.47-2.84,p

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不同一线治疗方案中CL+患者的预后均显著劣于CL-组。值得注意的是,在R-CHOP方案治疗队列中,两组OS未呈现显著差异,而接受一线强化诱导化疗(IIC)的CL+患者OS显著缩短(p

研究结论

作为目前评估外周血循环淋巴瘤细胞对新诊断原发性DLBCL预后影响的最大规模研究,该研究发现CL+状态与显著降低的缓解率及生存获益相关。基于此,建议将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纳入新诊断DLBCL患者的常规检查体系,以实现精准预后分层及个体化治疗决策。

参考文献:

Chowdhury SM, Bhatta S, Voorhees TJ, et al. Impact of circulating lymphoma cells at diagnosis on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de novo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J Hematol Oncol. 2025 Jan 5;18(1):4. doi: 10.1186/s13045-024-01658-y. PMID: 39757235; PMCID: PMC11702192.

审校:Cherry

排版:Baa

执行:Moly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灵科超声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