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最近她发现,每次散步回来,双脚总是有些不对劲,脚底痒痒的,就像是有小虫子在爬,脚趾间的小伤口也迟迟不见好转,反而有些发红肿胀。
秦阿姨退休后,每天清晨都会和老伴一起去公园散步,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和悠闲的时光。
然而,最近她发现,每次散步回来,双脚总是有些不对劲,脚底痒痒的,就像是有小虫子在爬,脚趾间的小伤口也迟迟不见好转,反而有些发红肿胀。
秦阿姨心里犯起了嘀咕:“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鞋子不合脚?”她试着换了双鞋子,可情况并没有好转。
一天晚上,她终于忍不住向老伴诉说了自己的困扰,老伴一听,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说道:“这症状,该不会是血糖高了吧?”
血糖高?秦阿姨一愣,这个词她并不陌生,邻居老王就是因为糖尿病导致脚部感染,最后不得不截肢。
一想到这,秦阿姨顿时感到一阵恐慌,难道自己的脚是在向自己发出警告吗?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越来越普遍,而脚部的一些异常症状,或许是血糖升高的“信号灯”。
那么,脚部出现哪些症状可能意味着血糖升高呢?
01
血糖高不高,看“脚”就知道?
对许多人来说,糖尿病的发现常常是出其不意的,但科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在早期其实有一些明显的征兆。
根据《Express》期刊中英国医生马修·卡普霍恩的研究,饭后经常感到饥饿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之一。
正常情况下,一顿丰盛的餐食应该可以维持大约6小时的饱腹感,但如果饭后不久就频繁感到饥饿,并且伴有持续的口渴,这可能是代谢紊乱或血糖升高的迹象,建议尽早就医检查。
另一项发表在《青年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指出,肥胖者的黑脖子可能也是糖尿病的征兆,这种现象实际上是体内胰岛素水平异常升高的结果。
研究发现,许多肥胖者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就表现出较高的胰岛素水平,这是因为他们的身体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稳定。
除了这些内在的生理变化,观察脚部的外部变化也是判断血糖是否异常的简单方法:
1、伤口不易愈合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会影响血液循环,尤其是到达身体末梢部位,比如脚部的血流。
这不仅减缓了伤口的愈合过程,也降低了对感染的抵抗力。
2、皮肤瘙痒高血糖会损害神经末梢,导致脚部出现瘙痒或蚂蚁爬行感。
此外,由于血液循环不良,脚部皮肤可能会出现颜色变深或变黄的现象。
3、下肢乏力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因为血液供应不足,可能会感到下肢乏力,行走时容易发生间歇性跛行,休息后这种症状可能会暂时缓解。
4、脚部麻木随着病情的发展,高血糖会逐渐损害周围神经,导致患者的下肢出现刺痛、麻木和灼热感,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完全丧失脚部知觉。
5、腿部颜色变化血糖水平异常还会影响到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导致体内累积酸性物质。
这些物质的堆积会使脚部皮肤颜色发生变化,比如变得黯淡无光或呈现棕色、深黄色等。
02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这些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许多饮食选择的挑战,正确的饮食管理对于控制血糖至关重要。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中医院的研究在2022年到2023年间对90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观察,发现通过辨证饮食护理指导,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饮食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有人认为糖尿病患者不能吃豆腐,但这一说法并不准确。
豆腐是一种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理活性物质的食品,属于健康的低升糖指数食物,对血糖的影响较小,适合糖尿病患者适量食用。
然而,对于那些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患者,需要更加谨慎,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此外,糖尿病患者应该特别注意避免高游离糖食物的摄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游离糖包括蜂蜜、糖浆、果汁以及所有添加的单糖和双糖,这些都是快速升高血糖的元凶。
与米饭等淀粉类食物相比,游离糖不需要消化过程就能被直接吸收,更容易引起血糖波动。
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食物时,应该优先考虑那些能够稳定血糖、促进健康的选项。
03
提醒:在家测血糖,4个错误不能犯
1、检查前停用降糖药自测的目的是要了解当前的药物治疗方案是否有效,如果在测量前停药,最终得到的数据不能真实反映血糖控制的情况。
患者应该按照常规继续用药和饮食,然后进行血糖测量。
2、采血时挤压手指获得血样在采血前应该彻底清洗双手,使用75%酒精消毒后待干燥再进行采血。
采血时,应该使用专用的采血笔轻轻刺入,避免用力挤压手指,这可能会导致血液中混入组织液,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Ⅱ型糖尿病患者要重视餐后两小时血糖一些患者虽然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可能会异常升高,定期监测餐后血糖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调整治疗方案。
4、在家测不能代替去医院测在家进行的血糖自测与医院的血糖测试结果可能存在差异,因为医院通常使用的是静脉血浆。
在家自测虽然方便,但是不能完全替代医院的血糖检测。
建议糖尿病患者在家自测的同时,每三个月至少去医院进行一次血糖检查,以确保治疗方案的适宜性。
来源:莱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