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水饮食让糖尿病风险飙升30%,寿命缩短3年!营养师劝你赶紧停

360影视 2025-02-24 23:31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仅供大家参考。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仅供大家参考。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还记得小时候那个“偏食鬼”吗?饭桌上,青菜一推,肉倒是吃得干干净净,家长们急得直跺脚:“不吃饭哪来的力气?”

可谁能想到,长大后,换了一种方式,我们又开始“偏食”了——这回不是挑食,而是“低碳水饮食”风靡一时,米饭、面条、馒头一个不沾,生怕自己吃一口就长胖。

可问题来了,长期低碳水真的科学吗?前不久,一项追踪了15年、涉及数十万人的研究结果给出了惊人的答案:低碳水饮食不仅让糖尿病风险飙升30%,还可能让寿命缩短3年!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赤裸裸的数据。

门诊接诊过一个病人,35岁,男性,体型匀称,平时健身,严格执行低碳水饮食,一年多来米饭几乎没怎么碰过,主食全靠鸡蛋、牛肉和坚果填补。

起初觉得精神不错,体重也下降了些,可最近怎么都觉得口渴,晚上起来上厕所的频率越来越高,体检一查,空腹血糖已经飙到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超过6.5%,妥妥的2型糖尿病!他一脸错愕:“怎么可能?我根本没吃糖啊!”

这就是低碳水饮食的“隐形陷阱”——你以为自己在控制血糖,实际上却把身体推向了另一个极端。

低碳水饮食的逻辑很简单:少吃碳水,减少血糖波动,让身体燃烧脂肪供能。确实,短期内体重可能会下降,血糖看似稳定,但身体的精密运作可不是这么简单的“算术题”。

人体离不开碳水化合物,它是最直接、高效的能量来源。当碳水长期摄入不足,胰腺的“工作量”骤降,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这就像长期不用的机器生锈了一样,等你再吃碳水时,身体已经不会高效处理了,血糖反而更容易飙升。

更可怕的是,长期低碳水还会让肝脏“被迫”制造糖。没错,肝脏有个“糖异生”功能——当碳水摄入不足时,它会自己动手,把蛋白质或脂肪转化为糖,这反而让血糖控制变得更难。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即使不吃糖,血糖还是高得吓人!

不少人以为低碳水饮食能降低心血管风险,但研究发现,长期低碳水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了20%

原因很简单:碳水减少后,很多人会增加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和红肉,这些都会加重血管的负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风险直线上升

更何况,全谷物、豆类等健康碳水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这些都是保护心血管的重要“武器”。长期缺乏,等于把血管暴露在“战场”上,任由胆固醇和脂肪肆虐。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研究追踪了15年,发现低碳水饮食与全因死亡率增加有关。其中,长期低碳水的人,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者短了3~4年

原因就在于,低碳水并不只是减少热量那么简单,它会影响整个代谢系统,增加慢性病风险,甚至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让免疫力下降,增加炎症水平。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就是寿命缩短的“幕后黑手”。

既然低碳水并不靠谱,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吃碳水?当然不是,关键在于吃对碳水

精制碳水(如白米饭、白面包、蛋糕)升糖快,容易引发胰岛素波动,而全谷物、糙米、燕麦、红薯等健康碳水,富含膳食纤维,能稳定血糖,它们才是真正的“优质燃料”。

碳水单独吃,血糖容易飙升,但如果搭配优质蛋白质(如鸡蛋、鱼肉、豆制品)和健康脂肪(如坚果、橄榄油、牛油果),血糖的上升速度会大大减缓,胰岛素也不会大起大落。

碳水摄入不足有害,但过量同样危险。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碳水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50%~60%,具体可以根据个人活动量调整。

低碳水饮食,就像一场“豪赌”——短期看似赢了体重,长期却可能输掉健康。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健康从来不是“全或无”的选择,而是平衡

所以,别再盲目跟风,别把碳水当作“洪水猛兽”,真正的健康饮食,从来都是适量、均衡、科学

饭碗里的米饭,不是罪魁祸首,真正的敌人,是极端和偏见。

参考资料:

Seidelmann, S. B., et al. (2018). "Dietary carbohydrate intake and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Tobias, D. K., et al. (2015). "Low-carbohydrate diets and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PLoS One.

中国营养学会. (202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来源:徐医生健康讲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