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蛇盘疮:也称为“蛇串疮”或“蛇胆疮”,形容皮疹像蛇一样盘绕在身体上。
带状疱疹的皮疹通常呈带状分布
形似一条“蛇”缠绕身体
常常被形容为:
1.蛇盘疮:也称为“蛇串疮”或“蛇胆疮”,形容皮疹像蛇一样盘绕在身体上。
2.生蛇:在广东、香港等地区,带状疱疹被称为“生蛇”,意为“蛇”在皮肤上生长。
3.飞蛇:在台湾地区,带状疱疹有时被称为“飞蛇”,强调其快速发展和蔓延的特点。
据患者描述,带状疱疹的痛感有着刀割、火烧、电击、鞭抽的感觉,疼痛程度不亚于生娃。
2025年2月24日-3月2日是国际带状疱疹关注周(International Shingles Awareness Week),旨在提高公众对带状疱疹(又称带状疱疹病毒)的认识。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引起的疾病,通常在成年后复发,表现为疼痛的皮疹和水疱。
一、主要目标
(一)提高认识:让公众了解带状疱疹的症状、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二)促进预防:推广带状疱疹疫苗,特别是针对50岁及以上人群。
(三)支持患者:提供信息和资源,帮助患者管理症状和并发症。
二、 什么是带状疱疹
(一)定义:
带状疱疹病毒可经飞沫和(或)接触传播,原发感染主要引起水痘。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潜伏的病毒被再激活引起带状疱疹。
(二)症状:
1.疼痛:通常在身体一侧出现灼痛、刺痛或瘙痒。
2.皮疹:疼痛区域出现红疹,随后发展为水疱。
3.其他症状:可能伴有发热、头痛、疲劳等。
(三)危险因素:
高龄、创伤、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病、发热、高血压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恶性肿瘤等导致的免疫抑制等。长期压力可能诱发带状疱疹。
三、预防和治疗
(一)预防:
1.疫苗接种:推荐5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保护效力可达90%以上。
2.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免疫系统健康,减少压力。
(二)治疗:
如果已经发病,应尽早使用抗病毒(如阿昔洛韦)、营养神经及止痛等治疗,以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疼痛管理很重要,如早期疼痛控制不佳,疼痛持续超过三个月以上,临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难度将大大增加,即使进行更复杂的治疗也可能仅仅改善疼痛,很难达到预想的治疗效果,所以,建议疼痛早期积极到疼痛科就诊,早期可行口服药物、神经阻滞等综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射频治疗或脊髓电刺激均有良好效果。
来源:家庭医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