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乳山:巍巍马石山,浓浓鱼水情

360影视 2025-02-24 20:01 1

摘要:1942 年,胶东的冬天格外寒冷,呼啸的北风像刀子一样刮过大地,仿佛要把这片被战火蹂躏的土地彻底撕裂。马石山,这座平日里宁静的山峦,此刻却被战争的阴云重重笼罩。

1942 年,胶东的冬天格外寒冷,呼啸的北风像刀子一样刮过大地,仿佛要把这片被战火蹂躏的土地彻底撕裂。马石山,这座平日里宁静的山峦,此刻却被战争的阴云重重笼罩。

日军发动了残酷的 “拉网式” 大扫荡,妄图将胶东抗日根据地一举摧毁。一时间,整个胶东大地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百姓们扶老携幼,四处躲避着日军的搜捕。

在这危急时刻,八路军某部的十名战士,接到了掩护群众转移的任务。他们分别是班长王殿元,副班长赵亭茂,战士李贵,王文礼,李武斋,宫子藩,于东山,梁学政,孙善训和刘然。这十名战士,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经历,但此刻,他们心中都燃烧着同一个信念 —— 保护百姓,抗击日寇。

当他们赶到马石山时,发现这里已经聚集了数千名群众,他们惊慌失措,不知道该往哪里逃。王殿元看着眼前的情景,心中明白,时间紧迫,必须尽快找到一条安全的转移路线。他和战友们迅速商量后,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他带领,从正面吸引日军的注意力;另一路由赵亭茂带领,护送群众从侧面突围。

夜幕降临,寒风刺骨。王殿元带领着几名战士,在马石山的正面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交火。他们利用熟悉的地形,巧妙地与日军周旋,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措手不及,以为遇到了八路军的主力部队,于是纷纷调集兵力,向马石山正面扑来。

而赵亭茂这边,正带领着群众小心翼翼地向侧面突围。黑暗中,群众们相互搀扶着,脚步匆忙而又慌乱。突然,前方传来了一阵枪声,原来是日军的巡逻队发现了他们。赵亭茂见状,立刻带领战士们冲上前去,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李贵,这个年轻的战士,平日里沉默寡言,但在战斗中却异常勇猛。他手持一把大刀,冲入日军中间,左劈右砍,杀得日军鬼哭狼嚎。王文礼则在一旁用步枪为他掩护,每一颗子弹都精准地射向敌人。在他们的奋力抵抗下,日军的攻势暂时被遏制住了。

然而,日军很快又组织起了新一轮的进攻。他们凭借着先进的武器和优势的兵力,逐渐逼近了群众。赵亭茂看着身边的群众,心中焦急万分。他知道,一旦被日军追上,后果不堪设想。就在这时,宫子藩突然站了出来,大声说道:“副班长,让我去引开敌人!你们带着群众赶快走!” 说完,他不等赵亭茂回答,就朝着另一个方向跑去,同时还不断地开枪吸引日军的注意。

日军果然被宫子藩吸引了过去,纷纷朝着他追去。赵亭茂看着宫子藩远去的背影,心中满是不舍和敬佩。他知道,宫子藩这一去,很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但他没有时间多想,只能带领着群众继续前进。

经过一番艰难的跋涉,赵亭茂终于带领着群众成功地突破了日军的包围圈。当他们到达安全地带时,群众们纷纷围了上来,感激地看着这些战士。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拉着赵亭茂的手,热泪盈眶地说:“孩子们,谢谢你们啊!要不是你们,我们这些人可就都完了!”

赵亭茂看着眼前的群众,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他们的付出没有白费。但他也知道,战斗还没有结束,王殿元他们还在马石山与日军激战。于是,他和战士们稍作休息后,又决定返回马石山,支援王殿元。

当他们回到马石山时,发现王殿元他们已经陷入了日军的重重包围。王殿元他们的子弹已经所剩无几,但他们依然顽强地抵抗着。赵亭茂见状,立刻带领战士们冲了进去,与王殿元他们会合。

在这最后的决战中,十名战士背靠背,与日军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他们的身上伤痕累累,但他们的眼神却依然坚定。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 与敌人战斗到底,保护群众的安全。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夜,当黎明的曙光洒在马石山上时,枪声终于渐渐平息。十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他们的鲜血染红了马石山的土地,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留在了每一个群众的心中。

马石山的百姓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将十名战士的遗体安葬在了马石山上。他们在墓前立了一块碑,上面刻着 “马石山十勇士之墓”。每逢清明,百姓们都会来到这里,祭奠这些英勇的战士,他们的故事,也在胶东大地代代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马石山十勇士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抗日爱国之情,他们与百姓之间的鱼水情深,也成为了一段永恒的佳话。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赢得胜利。

来源:十洪都烟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