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几天前,宇树科技的王兴兴提到:如今,许多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其能力还不及普通的劳动者,“含金量”极其低下!
终于有人敢说这个话题了!
王兴兴提到,国内高校的教材整体上滞后于行业发展5到20年。
几天前,宇树科技的王兴兴提到:如今,许多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其能力还不及普通的劳动者,“含金量”极其低下!
中国在人才储备方面也面临着很大的劣势,无论是本科生、研究生还是博士生,甚至有些老师与社会的联系也很薄弱!有些人始终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
归纳起来,主要原因有三点:
首先,目前许多大学教师表面上看似光鲜亮丽,实际上内心缺乏深厚的知识积累,只是在领工资混日子,完全不去更新教材和课程内容。
每天上课时,老师首先播放PPT模板,然后反复讲解那些“古老”的教科书内容。这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不直接把PPT模板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学习呢?作为教师,难道你真的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吗?
现代社会正在快速发展,凸显出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和人工智能的特点,而大学里那些堆积如山的旧教材或许还要比学生的年纪更大!
其次,许多高等院校试图“冲破象牙塔”,促进校企合作,让企业家进入课堂,使学生能够亲眼目睹市场的动荡和变化。
实际上,绝大多数的校企合作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教育体系更侧重于理论考试,学生们满负荷地做题,而实际操作的机会却十分稀缺。
例如,在机器人技术方面,机械、电子和算法等多个学科必须紧密合作,但令人遗憾的是,课外实践的机会却极为有限。
创业大赛常常沦为“PPT展示”,大多数时间只是为了表演,最终得到一张“毫无实际意义的证书”。
第三,教师资源与教学方式:在过去的时期,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反而掩盖了许多潜在的人才!
当前的标准化考试只会使人变成一个个“解题机器”,而企业更重视的是那些难以量化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王兴兴本人当年因为偏科,英语成绩不理想,勉强踩着分数线进入大学。
正如王兴所指出的,“应对未知问题的能力远比简单重复答案要来得关键。”
王兴兴的批评并非无的放矢。
许多网友也产生了共鸣,纷纷发表意见:没错,如今CAD的版本已经更新到24,而我们仍在使用CAD07版本。
上学期要求我们提交的报告需要使用07版的Word,老师提到学校的电脑无法打开新版本的文件。
一位网名为“半山半水”的用户提到:我女儿认为,大学的目的就是为老师提供就业机会,实际上没有学到什么实用的知识,都是依靠自学和网上的资源。她现在已经是研究生了。
还有网友表示:自己是一名211高校的本科生,在机械实习中担任钳工,竟然是用锉刀来磨铁。
王兴兴提议:教材应每年像手机操作系统那样进行更新,多让学生接触真实的机器人和最新的工具,考试时不要仅仅关注分数,参与项目和创新活动也应计入学分。
简单来说,大学不应仅仅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要适应快速发展的技术潮流,避免让学生一毕业就变得过时。
来源:元气麻酱4J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