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疫苗让免疫细胞增加166倍,患者术后随访34.7个月未发生复发

360影视 2025-02-24 20:37 1

摘要:免疫治疗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肿瘤的治疗格局,以PD-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批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还是存在治疗应答率低和耐药的问题,所以最近的研究开始放到癌症治疗疫苗上。也就是将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抗原给分拣出来,引导人体的免疫系统

免疫治疗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肿瘤的治疗格局,以PD-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批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还是存在治疗应答率低和耐药的问题,所以最近的研究开始放到癌症治疗疫苗上。也就是将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抗原给分拣出来,引导人体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

黑色素瘤是一种具有高肿瘤突变负荷的恶性肿瘤,这个类型的肿瘤有多种区别正常细胞的抗原,比较适合作为癌症治疗疫苗的研究。有研究表明在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基础上添加癌症治疗疫苗,可以让肿瘤复发或死亡减少44%,但是对于肿瘤突变负荷较低的恶性肿瘤制备癌症疫苗就困难了,一项一期临床试验研究了对胰腺癌的疗效情况,32名入组的患者仅有16名接受了癌症疫苗治疗,8名患者对疫苗接种产生了免疫应答,不过18个月随访中这8名患者都没有复发,可见癌症治疗疫苗的潜力。

肾细胞癌也属于肿瘤突变负荷较低的恶性肿瘤,即便是PD-1辅助治疗肾细胞癌,但很多患者还是会经历复发。所以就有最新的一项临床研究探索肾细胞癌的癌症疫苗,下面就是最新刊登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的研究报道,癌度为大家摘选重要内容编译,希望对大家理解癌症疫苗有所参考。

参考文献刊例示意图

这是一项一期临床试验,招募的是高风险、完全手术切除的透明肾细胞癌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测试新抗原靶向的癌症个性化疫苗,不管患者在疫苗接种之前是否使用免疫药物伊匹单抗(9名患者的5名使用过伊匹单抗)。

癌症疫苗的制备和使用流程

上面的图示表示癌症疫苗的制备过程,这些疫苗都是个性化的。以手术中切除的肿瘤组织进行基因测序,识别出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基因突变,使用预测算法来确定疫苗应该包含哪些新抗原,然后来制造癌症疫苗,然后注射给患者。

在这些患者手术后的40.2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里,参与研究的9名患者没有一人出现肾细胞癌的复发,也没有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所有的患者都产生了针对个性化癌症疫苗抗原的免疫T细胞免疫反应。

接种癌症疫苗之后,外周免疫T细胞持续扩增,9名患者中的7名检测到针对自体肿瘤的T细胞反应,3周后疫苗诱导的免疫T细胞数量平均增加了166倍,这些T细胞在患者体内保持高水平长达3年,而且将这些免疫细胞提出来在体外研究,这些提取出的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具有杀灭活性。

2、可以期待的未来

一般来说,对于肾细胞癌患者不推荐做基因检测,因为肾细胞癌可选的靶向药比较少。如果是寻找肿瘤的驱动基因找靶向药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上面的癌症治疗疫苗似乎凸显出对肿瘤组织样本进行大规模基因测序的必要性,这并不只是做MRD类的监控复发,更为重要的是在肿瘤组织样本可用的时候了解肿瘤特别的基因突变,为以后癌症个性化疫苗的制备做好准备,也许癌症个性化治疗疫苗出现了之后,可以基于患者之前的肿瘤基因突变来制备个性化疫苗,以预防肿瘤的复发风险。关于癌症个性化疫苗的基因检测问题欢迎大家加入癌度病友群咨询交流。

“基因检测人人可及,肿瘤临床试验免费用药”计划里,仅需要3000元就能检测36个基因,大家可以在——今日头条——点击私信咨询癌度医学顾问,了解基因检测、临床试验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Catherine Wu, A neoantigen vaccine generates antitumour immunity in renal cell carcinoma, Nature (2025).

来源:癌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