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广袤的心血管版图中,临床指南/共识是临床实践的指南针,是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汇总了2025年1月份发布的心血管领域相关指南/共识,内容涉及“低/血压”、“血脂异常”、“心衰”、“影像学检查”等心血管疾病的各个方面,供老师们查阅下载~
在广袤的心血管版图中,临床指南/共识是临床实践的指南针,是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汇总了2025年1月份发布的心血管领域相关指南/共识,内容涉及“低/血压”、“血脂异常”、“心衰”、“影像学检查”等心血管疾病的各个方面,供老师们查阅下载~
01 餐后低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餐后低血压(PPH)是与进餐相关的血压下降,是导致老年人晕厥、跌倒及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50年代,PPH便已被临床医师发现,直到1977年才被正式认定为一种医学疾病。PPH常发生于高血压、糖尿病、帕金森病患者中,在健康老年人群中也并不少见。然而,目前在临床工作中,PPH的诊断仍然存在不足,本共识旨在提供与PPH诊断和治疗相关的最新信息,以弥补指南与临床实践的空白。本共识详细地介绍了PPH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评估以及治疗策略,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流程,以指导心内科医生优化PPH管理,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链接:
02 基层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共存医防融合规范化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共存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现有指南/共识对我国基层卫生服务背景下的医防融合、分级诊疗、多方联动与规范化管理的指引较少,且我国基层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共存的医防融合实施工作尚未达到预期效果。为了更好地指导和规范我国基层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共存医防融合规范化管理,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在归纳国内外相关文献证据、广泛征集意见、充分结合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形成了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基层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共存的背景和理念、诊断标准、管理流程、机构职责与团队建设、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等,旨在为我国基层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共存医防融合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
链接:
0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解读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历时2年余,全文14万字,凝聚了我国高血压领域多个学术团体及专家学者的心血和智慧,从高血压的流行病学、临床研究的历史沿革角度出发,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管理提出了最新的推荐建议,并对高血压领域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研究展望。本解读重点介绍了新版指南在高血压诊断标准、血压测量方法、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中国标准、高血压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降压药物治疗、器械治疗、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特殊表型等方面的更新内容。
相关链接:
刘靖教授专访:剖析新版高血压指南亮点,聚焦特殊表型和特殊人群的高血压管理
张宇清教授专访:深度剖析新版高血压指南更新要点
陈鲁原教授专访:聚焦高血压药物治疗,畅谈新版高血压指南更新要点
时隔6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重磅发布!更新要点一文速览~
链接:
04 2025 EAPCI/ESC心血管外科工作组联合声明:不适合进行手术血运重建的LVEF降低患者的高危PCI治疗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合并症负担的增加,复杂冠状动脉疾病和心衰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伴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冠脉疾病患者的治疗已成为重要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挑战。2018年ESC心肌血运重建指南推荐冠脉搭桥作为伴LVEF降低的冠脉疾病患者的首选血运重建策略,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患者因左心室功能减退伴高风险的冠脉疾病特征被认为是CABG高风险或禁忌。本声明主要针对这类高危患者的PCI治疗提供共识指导。
链接:
05 常见心血管疾病患者流行性感冒疫苗接种专家意见
流感病毒感染可通过多种途径引起心脏损伤。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流感病毒后将面临更高的风险。流感疫苗接种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全因死亡、心血管相关死亡等不良结局的发生率。现阶段,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流感疫苗接种率较低。为此,本专家意见发布,旨在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流感预防意识,改善心血管疾病的结局。
链接:
06 2025 WHO指南:低钠盐替代品的使用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800万人的死亡与不良饮食相关。其中,190万例可归因于高钠摄入。减少钠摄入量可降低血压,是减少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途径。本指南主要为低钠盐替代品(LSSS)的使用提供了循证指导,并建议每日钠摄入量应≤2g(相当于5g食盐)。
链接:
0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护理实践指南
为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介入护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保障介入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指南主要针对DVT患者的介入治疗方法、风险评估、专科评估、体位护理、休息与活动、饮食护理、病情观察、管道护理和健康指导等19个临床问题和7个并发症防治问题,形成了135条推荐意见,旨在为DVT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提供专业、科学的借鉴和指导。
链接:
08 2025 EACVI临床共识声明:多模态影像学在多瓣膜性心脏病中的作用
多瓣膜病(MVD)被定义为至少两个心脏瓣膜存在反流和/或狭窄病变。MVD的患病率较高,但因定义不统一及临床异质性等,现有数据匮乏且难以解释。与单瓣膜疾病相比,患者预后差,诊断、风险分层和治疗决策均面临挑战。本声明旨在阐述多模态影像学(MMI)在MVD管理中的作用,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链接:
09 2025 专家共识声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定量测量和形态学评估(更新版)
本专家简要总结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光学频域成像(OFDI)的定量测量和形态学评估方法,重点讨论OCT / OFDI指导PCI治疗的临床应用及临床证据。
链接:
10 活心丸(浓缩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活心丸(浓缩丸)是目前我国常使用的益气温阳类中成药,功能主治为“益气活血,温经通脉”,用于气虚血瘀、胸阳不振所致的胸痹、心痛。上市40余年,众多临床证据已证实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规范活心丸(浓缩丸)的临床应用,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组织来自全国的专家起草了《活心丸(浓缩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本共识的形成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原则,旨在为临床医生在心血管病治疗中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链接:
11 2025 CVIT临床专家共识:血管内超声检查
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可提供精确的冠状动脉解剖信息,包括定量测量和形态学评估。本专家共识主要总结了IVUS图像的测量和评估方法以及IVUS在经皮冠状动脉中使用的临床证据,旨在规范IVUS的图像分析。
链接:
12 2025 意大利意见书:直接抗病毒药物与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
进行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自然史发生了变化。考虑到HCV感染人群心血管风险的增加和DAAs的代谢途径,与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DDI)问题并不罕见。本意见书主要根据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最佳证据,结合止血和血栓形成领域的临床经验,为同时接受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治疗的DAAs患者提供处理DDI的建议。
链接:
13 2025 SEMI心衰与房颤和超声工作者立场声明:床旁超声检查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床旁超声(含心脏、肺部和静脉超声)的应用在心衰诊疗中具有重大意义。床旁心脏超声能快速评估心脏功能;肺部超声可诊断肺淤血,实时监测病情;静脉超声用于评估全身淤血,了解右心房压力等。本专家建议全面分析了床旁超声在心衰诊疗中的应用,并对超声心动图、肺超声和静脉超声提供了详细的建议,以快速、准确、无创的进行心衰诊断,促进临床决策。
链接:
14 2025 EACVI/EHRA/ESC临床共识声明:多模态影像学技术在左心房及左心耳评估中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左心房(LA)重塑已成为诊断和预后的基础标志。左心耳(LAA)是左心房附件的组成部分,它的结构和功能是更好地理解多种临床疾病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对于房颤、心脏栓塞、心衰和二尖瓣疾病。本声明主要介绍了多模态影像学技术在左心房及左心耳评估中的作用,为诊断、管理和预测患者的LA和LAA成像提供了最佳实践。
链接:
15 2025 KSHF立场声明:心力衰竭患者的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
心衰是韩国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患病率上升,给医疗系统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有助于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在韩国未得到充分利用。本声明强调了将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融入心衰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的转诊标准,介绍了多学科团队方法及社会心理支持等内容,以期推动姑息治疗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
链接:
16 2025 AHA科学声明: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患者心血管和产科风险的评估和处理
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ART)的使用越来越多,其既可以帮助不孕症患者,也可以保存生育能力。对于罹患心血管疾病或合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该如何应用ART技术,目前尚无明确的指南推荐。本科学声明主要回顾了目前关于ART对特定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知识,并针对接受ART患者心血管和产科风险的评估和处理提供指导建议。
链接:
17 《2024年ESC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管理指南》解读
《2024 年ESC 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管理指南》首次将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合并在一起,整合并且更新了2017年外周动脉疾病和2014年主动脉疾病指南,旨在为全身动脉疾病管理提供标准化的建议,确保患者可以接受连贯、综合的诊断和治疗,从而改善预后。本文对该指南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现阶段的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链接:
随着手术和医疗管理水平的进步,先天性心脏病的存活率迅速提高。随着寿命的延长,这些患者治疗和疾病监测的目标已向提高生活质量和功能状态转变。心肺运动试验可用于评估患者的功能能力,心脏和肺部病理,并为预后和介入建议提供指导,但如何正确解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肺运动试验结果仍然存在问题。本声明主要提供了一个终身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肺运动试验解释方法,以规范心肺运动试验的应用。
链接: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心内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