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参考文献1.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肿瘤临床》,2023年第50卷第6期,关于肿瘤复发与转移机制的研究综述。2. 《中华肿瘤杂志》,2022年第44卷第9期,肿瘤微环境与癌细胞转移的研究进展。3.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预防与治疗指南》,2021年修订版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肿瘤临床》,2023年第50卷第6期,关于肿瘤复发与转移机制的研究综述。
2. 《中华肿瘤杂志》,2022年第44卷第9期,肿瘤微环境与癌细胞转移的研究进展。
3.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预防与治疗指南》,2021年修订版,关于癌症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4.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临床肿瘤学》,2023年第12期,癌症复发与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
癌症,对很多人来说就像是一道晴天霹雳。可即便经过手术、化疗、放疗,甚至靶向治疗,有些患者依然在几年后面临癌症复发和转移。
而更可怕的是,它往往“悄无声息”地卷土重来,让人防不胜防。那么,肿瘤究竟是如何复发和转移的?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今天,作为一名医生,我就来给大家揭秘这场“生死较量”的真相。
不少患者在确诊癌症时,最关心的就是:“医生,我治好了,它还会复发吗?”
坦白说,复不复发,关键看癌细胞有没有彻底被消灭,但现实情况是——癌细胞狡猾得很,它们常常通过以下5条“暗道”偷偷卷土重来:
血液循环是癌细胞转移最快的方式。比如肺癌、乳腺癌、肝癌等,它们的癌细胞可能会进入血管,随着血流跑到身体的各个角落,甚至在大脑、骨骼、肝脏等地“安营扎寨”。
研究表明,超过90%的晚期癌症患者都会出现血行转移(《中华肿瘤杂志》,2022年第44卷)。所以,定期复查血液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至关重要。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癌症患者做手术时,医生会特别关注“淋巴结”?那是因为淋巴系统是癌细胞转移的重要途径。
比如乳腺癌、胃癌、宫颈癌等,癌细胞可能会通过淋巴管扩散到全身。所以,术后定期检查淋巴结,发现问题早介入,能有效减少复发风险。
癌细胞不像普通细胞,它们“野心勃勃”,会突破原本的器官,像树根一样渗透到周围的组织和器官。
比如胃癌可能会扩散到肝脏、胰腺,肺癌可能会侵犯胸膜,这让手术变得更加困难。所以,术后康复期,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进行放疗、化疗或者靶向治疗,防止癌细胞扩散。
有些癌症,比如卵巢癌、胰腺癌,它们的癌细胞可能会掉落在腹腔、胸腔等地方,并在那里重新生长。
这就像“种子落地生根”,形成新的癌灶。所以,手术过程中,医生会特别注意避免癌细胞播散,同时术后还会建议患者定期腹腔灌注化疗,降低复发风险。
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是对抗癌细胞的重要屏障,但很多癌症患者经过放化疗后,免疫力大幅下降,导致原本被抑制的癌细胞趁虚而入,重新复发。
肿瘤免疫治疗的出现,为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带来了新的希望(《中国肿瘤临床》,2023年第50卷)。
当然有!但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我曾经接诊过一位50岁的胃癌患者,手术后恢复得很好,但他总觉得自己“已经治愈”,不愿意定期复查。
结果三年后,他因为腹痛就诊,发现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肝脏和腹膜,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这让我深深感叹:癌症复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掉以轻心!
那么,如果癌症复发了,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现在的肿瘤治疗已经进入“精准医疗”时代,比如基因检测、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都能帮助医生更精准地对抗癌细胞。所以,肿瘤复发后,不要慌,先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
有研究表明,高脂肪、高糖饮食会促进癌细胞生长,而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健康饮食可以降低癌症复发的风险(《癌症预防与治疗指南》,2021年)。
所以,戒烟戒酒、均衡饮食、保持心态平稳,比吃各种“抗癌神药”更靠谱。
很多癌症复发的患者,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一旦等到身体不适才去检查,往往已经进入晚期。因此,定期复查是防止癌症复发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术后1-5年,是复发的高危期,更需要密切监测。
癌症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对它掉以轻心。癌细胞就像“狡猾的敌人”,它们可能会在你放松警惕的时候卷土重来。
但只要我们科学防范、积极治疗,很多癌症患者依然可以获得长期生存,甚至战胜病魔!
所以,如果你或者身边有人正在抗癌,请记住:别害怕,别逃避,科学应对,才是最强的武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
来源:张文斌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