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大学毕业生预期高达1222万,比今年还多43万。
01
两个数据,令人绝望。
1、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消息:2025年大学毕业生预期高达1222万,比今年还多43万。
2、在智联发布的报告中,202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仅为55.5%。
啥概念?
一年增加一千多万的毕业生,哪有这么多的岗位来消化。
更何况,今年近一半的大学毕业生还没有找到工作。
这意味着,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状况将会越来越严重,明年尤甚。
所以,网红“羊毛月”阴阳怪气的几句话,直接撞到了00后的情绪枪口上。
刷抖音10条有8条都是秋招零offer,我想说0人在意好吗?这00后不是要整顿职场吗?怎么职场都进不去呢?就都觉得当网红好,都想来卷我们。那你们都来当网红了,我干什么呢?一副小人得志吃肉还吧嗒嘴的无耻嘴脸暴露无遗。
可问题是,骂完了网红,00后们还得苦哈哈地出门找工作。
02
网上刷到一个应届女硕士,面试回来,没忍住情绪崩溃。
女生老家江苏的,考到沈阳一个学校读研,专业是教育。
眼看研究生快毕业,在网上投了很多份简历,最终得到一个单位的面试通知。
女生到了单位,发现是一个位置很偏的学校,工资2500,单休。
平时只要有学生,就要到校,工作和休息时间都不稳定。
她难过,想不通,寒窗苦读十几年,为什么找一份像样的工作就那么难。
说着说着,女生的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溢出了眼眶。
女生普通家庭出身,父母收入也不高,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她身上。
为了供她读书,父母省吃俭用,她每年学费10800,每个月生活费2千。
再加上一些七七八八的费用,一年花费就要3万5千多。
本以为考上了研究生,会比大学生多一些优势。
可在找工作的时候,现实还是给了残酷一击。
工资才2500,休息时间还没保障。
别的不说,家里投入的成本,猴年马月才能收得回啊?
说到这里,女生的眼泪流下来了:
难道学历就这么廉价,我读书这么多年,就想找个对口的工作怎么了,就不想脱下孔乙己的长衫,难道有错吗?
03
现实中,遇到类似困境的大学生就更多了。
有一位应届生面试受挫后就很困惑:211这个头衔没有给我带来任何的机会,它甚至不能称之为我的敲门砖。
还有网友笑称:
我大专毕业工资4500,老子不服;硬是考了个本科,现在毕业出来工资3800,老子服了。网上还有一个段子:
读大学时,老师说:读研究生才好就业。读研究生时,老师说:读了博士才好就业。读博士时,老师说:学历不值钱了,先找个工作干着。僧多粥少,学历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贬值,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
40年前,考上中专,就可以改变家族命运,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30年前,考上大专,就可以在大城市扎根,成为市场的弄潮儿。
而现在,考上大学,毕业了连工作都找不到,连做牛马的机会都没有。
人人都能上大学,学历的泡沫最终只能破裂,00后成为了首批献祭品。
学历改变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04
实际上,大学生们也面临着一个矛盾的心态。
有多少人真心愿意放下身段去做一份996还月薪三千的工作。
老北倒是见过更多的大学生,都有类似的想法:
为了上大学,自己和家里付出了太多。毕业了去做一份平庸的工作,既对不起父母,更对不起学费。也有人说,我要是没上过大学就好了,找不到好工作,我可以理所当然地去刷盘子送外卖。此时此刻,学历不但没能改变命运,反而成为了命运的枷锁。
是啊,如果最后仍然是端盘子送外卖,那我上大学浪费时间浪费钱,不是傻-逼么?
搁谁身上也都不甘心啊!
想干的工作没人要,苦活累活又不愿干,随处可见的都是高学历的慢就业人群。
毕业即失业,心态是个问题,能力也确实欠缺。
很多的大学生在求职时就遭遇了困惑:自己学的没啥用,有用的东西一点没学到。
单纯怪罪他们眼高手低,也确实很冤枉。
这些都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现实矛盾。
05
困境之下,现在很流行“只要有工作就好”,不管怎样,先干起来再说。
哪怕只是劳务派遣或灵活用工。
因为现实就是,别说一个月2500,很多的企业可能连这钱都不想花了。
就拿工程领域来说,武汉的设计公司关门,中字头国企裁员,大型施工企业欠薪,这样的新闻屡屡爆出。
原本挺红火的土木行业,基本偃旗息鼓了,他们还会校招么?
换句话说,他们校招你敢去么?一个月2500还全年无休在工地,谁能保证不提桶跑路?
放弃幻想是一回事,现实太难又是另一回事。
能怪他们不结婚,不生娃,不买房,不消费……对人生不负责吗?
06
最后,刷到了一个叫@龙腾虎跃的博主。
他大学毕业后,在哈尔滨创业失败,赔光了父亲做兽医积攒下的家底。
只能回到老家乡下,靠着记录父亲“给牛打针,出诊,接生”等“稀罕”事儿,意外成为了网红。
博主自嘲:“兜兜转转,还是靠自己的爹赚钱了。”
老北讲这么一件事,不是说00后找不到工作就去卷短视频搞直播。
而是想说,学历也好,工作也罢,都是物以稀为贵。
与此同时,老北还想告诉00后的孩子们另外一件事。
老北接触过很多00后孩子的父母,他们对于孩子就业的态度其实很开明。
他们说,不管怎样,管孩子一个温饱的底气还是有的。
怕只怕孩子们说,我读了这么多年书,花了家里这么多的钱……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孩子们,别太过焦虑,家里的父母还能兜底你一个温饱。
来源:武汉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