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引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快速获取领域的最新进展?在这里,我们每月精选领域最新文献,聚焦热点话题,全方位解读血液疾病的新进展,助您站在疾病领域的最前线。让我们一同追踪最新动态,洞察科研趋势,探索血液世界的无限可能!敬请关注,每月与您不见不散!
引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快速获取领域的最新进展?在这里,我们每月精选领域最新文献,聚焦热点话题,全方位解读血液疾病的新进展,助您站在疾病领域的最前线。让我们一同追踪最新动态,洞察科研趋势,探索血液世界的无限可能!敬请关注,每月与您不见不散!
01
英文标题:Glofitamab in Relapsed/Refractory Mantle Cell Lymphoma: Results From a Phase I/II Study
中文标题:格菲妥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I/II期研究结果
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影响因子:45.3
作者:Tycel Jovelle Phillips, et al
概 要
研究背景
复发/难治性(R/R)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预后较差。I/II 期NP30179研究(ClinicalTrials.gov:NCT03075696)评估了格菲妥单抗单药治疗R/R 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使用奥妥珠单抗预处理(Gpt)以降低格菲妥单抗引起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风险。本文报告R/R MCL患者的数据。
研究设计
符合条件的R/R MCL患者(至少接受过一次既往治疗)在首次使用格菲妥单抗前7天接受奥妥珠单抗(1000或2000 mg)治疗(如有需要,单次或分2天给药)。格菲妥单抗递增剂量在第1周期的第8天(2.5 mg)和第15天(10 mg)进行剂量递增,从第2周期第1天起,目标剂量为每3周16或30 mg,共12个周期。疗效终点包括研究者评估的完全缓解(CR)率、总缓解率(ORR)和CR持续时间。
研究结果
61例入组患者中,60例可进行安全性和疗效评估。患者既往接受过的中位治疗线数为2次(范围1-5)。CR率和ORR分别为78.3%(95% CI:65.8~87.9)和 85.0%(95% CI:73.4~92.9)。在既往接受过BTKi治疗的患者(n=31)中,CR率为71.0%(95% CI:52.0~85.8),ORR为74.2%(95% CI:55.4~88.1)。格菲妥单抗给药后70.0%的患者发生CRS,2000 mg Gpt 队列(63.6%;≥2 级 22.7%])的发生率低于1000 mg Gpt 队列(87.5%;≥2 级 62.5%)。4例不良事件导致格菲妥单抗停药(均为感染)。
研究结论
固定疗程的格菲妥单抗在经过重度预处理的R/R MCL患者中诱导了高CR率;在适当辅助治疗支持下,其安全性可控。
02
英文标题:Epcoritamab plus GemOx in transplant-ineligible relapsed/refractory DLBCL: results from the EPCORE NHL-2 trial
中文标题:Epcoritamab联合GemOx治疗不适合移植的复发/难治性DLBCL:EPCORE NHL-2试验结果
期刊:Blood
影响因子:21
作者:Joshua D. Brody, et al
概 要
研究背景
R/R DLBCL患者预后较差。R-Gemox作为标准挽救疗法,CR率约为30%,中位总生存期(OS)为10-13个月。难治性疾病患者的情况更差,后续治疗的CR率为7%,中位OS为6个月。
Epcoritamab是一种CD3xCD20双特异性抗体,已获批用于治疗接受≥2线治疗后的R/R DLBCL,在多种联合治疗方案中展现出有前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报告了1b/2期EPCORE NHL-2试验的结果,该试验评估了Epcoritamab+GemOx在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或ASCT失败的R/R DLBCL患者中的疗效。
研究设计
纳入标准:成年患者,ECOG 0-2分;确诊为CD20+ DLBCL,对≥1线既往治疗复发/难治,既往ASCT失败或因年龄、体能状态、合并症等原因不适合ASCT;有可测量病灶,器官功能良好,适合接受GemOx治疗。排除标准:有需要全身治疗的活动性感染。
用药方案和剂量及时间:患者接受皮下注射Epcoritamab,28天为一个周期。第1周期采用剂量递增方案,第1天0.16 mg,第8天0.8 mg,第15天起给予48 mg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给药频率为第1-3周期每周1次,第4-9周期每2周1次,第10周期及以后每4周1次。GemOx方案在前4个周期每2周给药1次,共8次。
主要终点:根据Lugano标准评估的总体缓解率(ORR)。次要终点:CR率、缓解时间、无进展生存期(PFS)、缓解持续时间(DOR)、CR持续时间(DOCR)和OS,均由独立审查委员会根据Lugano标准评估。同时包括不良事件(AEs)和实验室检查值等安全性终点。
主要结果
基线特征:2021年1月25日至2023年12月15日,共纳入103例患者,中位年龄72岁,35%患者≥75岁。患者中位既往治疗线数为2线,62%患者接受过≥2线治疗,28%有过CAR-T治疗史,52%为原发性难治性疾病,70%对最后一线系统治疗耐药。
疗效数据:中位随访13.2个月,IRC评估的ORR和CR率分别为85%和61%,研究者评估的ORR和CR率分别为80%和58%。3例部分缓解(PR)患者在第24周后转为CR,3例SD患者在第12周后达到PR或CR。
生存数据:总体人群中位PFS为11.2个月(95%CI:8.0~14.7),CR患者为26.7个月(95% CI:11.7~未达到)。总体人群中位OS为21.6个月(95% CI:11.6~未达到),CR患者OS未达到。经1线治疗的患者12个月PFS和OS预计值分别为63.2%和69.1%,≥2线治疗患者分别为32.8%和49.6%。
安全性数据:常见的任何级别的TEAEs包括血液学不良事件、感染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率分别为73%(血小板减少)、65%(中性粒细胞减少)、59%(贫血)、72%(感染)和52%(CRS)。≥3级TEAEs中,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贫血发生率分别为59%、57%和43%。CRS主要为低级别(52%为任何级别,1%为3级),均得到缓解。
其他结果:62例可评估MRD的患者中,48%在任何时间点获得MRD阴性。第3周期第1天,循环肿瘤DNA log10中位下降2.04,1线治疗患者MRD阴性率为55%,≥2线治疗患者为49%。
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Epcoritamab+GemOx在不适合ASCT的R/R DLBCL患者中产生了深度、持久的缓解和良好的长期预后。
03
英文标题:Odronextamab monotherapy in R/R DLBCL after Progression with CAR T-cell therapy:Primary analysis of ELM-1 study
中文标题:Odronextamab单药治疗CAR-T细胞后进展的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ELM-1研究的初步分析
期刊:Blood
影响因子:21
作者:Max S. Topp,et al.
概 要
研究背景
CD19靶向的CAR-T细胞疗法是R/R DLBCL的重要治疗手段,但约半数患者会复发,复发后中位总生存期仅5个月,且许多患者无法接受后续治疗。CAR-T治疗耐药或复发的机制之一是CD19抗原丢失。Odronextamab是一种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此前在多线治疗的R/R DLBCL患者中显示出一定疗效与安全性。在ELM-1研究中,通过预设的CAR-T治疗后扩展队列,评估Odronextamab单药治疗CAR-T治疗后疾病进展的R/R DLB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设计
主要纳入标准:年龄18岁及以上,确诊DLBCL且在CAR-T治疗后疾病进展,从淋巴细胞耗竭疗法和CAR-T细胞输注的毒性中恢复,既往至少接受过一次抗CD20抗体治疗,ECOG评分0-1,具备足够的血液学和器官功能。排除标准: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已知或疑似非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累及中枢神经系统。
用药方案和剂量及时间:以21天为一个周期,Odronextamab静脉输注,第1周期采用剂量递增方案(研究中从1/20 mg优化为0.7/4/20 mg)。第2-4周期的第1、8、15天给予160 mg,之后每2周给予320 mg,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获得CR持续≥9个月的患者,改为每4周320 mg给药。
主要终点:由独立中心审查(ICR)根据Lugano标准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和免疫原性。探索性终点包括T细胞和B细胞动态与功能以及细胞因子谱等生物标志物。
研究结果
基线特征:2020年5月17日至2023年4月19日,纳入60例患者,中位年龄63岁,多数患者接受过重度预处理,中位既往治疗线数为3线,58.3%为原发难治性,71.7%对CAR-T治疗耐药,48.3%在CAR-T治疗后90天内复发。
疗效数据:中位随访16.2个月,中位起效时间1.8个月。第5周时ORR为23.3%,均为部分缓解(PR);第12周时ORR为40.0%,CR率为23.3%。最佳ORR为48.3%,CR率31.7%。不同亚组的缓解率相似,对既往CAR-T治疗耐药或在CAR-T治疗后90天内复发的患者也获得缓解。
生存数据:中位DOR为14.8个月,中位CR持续时间未达到。中位PFS为4.8个月,12个月PFS率为26.5%;中位OS为10.2个月,12个月OS率为45.5%。CR患者的PFS和OS长于PR患者。
安全性数据: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至少一种TEAE,90.0%出现至少一种与治疗相关的AE。≥3级TEAE发生率为76.7%,常见的有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等。CRS发生率为48.3%,均为低级别(1级25.0%,2级23.3%)。未报告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20.0%的患者发生≥3级感染。
其他结果:药代动力学方面,Odronextamab在该队列中的暴露与ELM-2研究中未接受过CAR-T治疗的患者相似,且未检测到抗Odronextamab抗体。生物标志物分析显示,基线 CD20表达水平不影响客观缓解,治疗过程中T细胞计数和功能呈现特定变化。
研究结论
Odronextamab单药治疗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且安全性总体可控,表明其有望成为CAR-T后进展患者的治疗选择。
04
英文标题:Long-term 3-year follow-up of mosunetuzumab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follicular lymphoma after ≥2 prior therapies
中文标题:莫妥珠单抗治疗既往接受至少2线治疗后复发/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三年长期随访结果
期刊:Blood
影响因子:21
作者:Laurie H. Sehn
概 要
研究背景
滤泡性淋巴瘤(FL)是常见的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虽整体生存期因诊疗手段进步有所延长,但许多患者会多次复发,无进展生存期缩短,且面临疾病转化风险,晚期复发/难治性FL患者治疗选择有限。莫妥珠单抗是一种CD20×CD3 T细胞结合双特异性抗体,已获批用于≥2线治疗后复发/难治的FL患者,此前研究表现出一定疗效,本次披露三年随访的数据以评估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并进行额外探索性分析。
研究设计
纳入标准:患者为复发/难治性FL(1-3a级),接受过≥2线治疗。
治疗设计:21天为一个周期,第1周期采用剂量递增方案(C1D1,1 mg;C1D8,2 mg;C1D15/C2D1,60 mg;C3D1及以后,30 mg)。治疗无需住院。在第8周期达到CR的患者完成治疗,不再进行后续治疗;部分缓解(PR)或病情稳定(SD)的患者继续以30 mg的剂量治疗,最多再进行9个周期(总共17个周期),除非出现疾病进展(PD)或不可耐受的毒性。在第1和第2周期,每次输注莫妥珠单抗前1小时给予皮质类固醇(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 mg或静脉注射甲泼尼龙80 mg)进行预处理,从第3周期起为可选项。对于CR后复发的患者,允许再次使用莫妥珠单抗(1/2/60/30 mg)进行治疗。
主要终点:独立审查委员会(IRC)评估的CR率(最佳缓解)。次要终点:研究者评估的CR率、IRC和研究者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缓解持续时间(DOR)、完全缓解持续时间(DOC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
研究结果
基线特征:2019年5月2日至2020年9月25日,纳入90例患者,中位年龄60岁,多数患者疾病分期较晚,既往接受过多种治疗,68.9%的患者对最后一线治疗耐药。截至数据截止日期,中位随访37.4个月,56例患者完成初始治疗,24例因PD停药,5例接受再治疗。
疗效数据:研究者评估的ORR和CR率分别为77.8%和60.0%。中位首次缓解时间为1.4个月,首次CR时间为3.0个月。在70例缓解患者中,中位DOR为35.9个月;54例CR患者中,中位DOCR未达到。5例再治疗患者中,3例达到第二次CR。
生存数据:中位PFS为24.0个月,36个月PFS率为43.2%。中位OS未达到,36个月OS率为82.4%。
安全性数据:在延长的随访期间,未报告新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事件,或致命、严重、≥3 级不良事件(AEs)。44.4%的患者报告了CRS,大多为低级别(1-2级:42.2%,3-4级:2.2%)。
其他结果:对74例患者的外周血CD19+ B细胞水平分析显示,治疗后B细胞迅速耗竭,达到CR且有至少1次随访样本的患者,中位B细胞恢复时间为18.4个月。常见突变患者均观察到有临床意义的缓解,未发现突变与缓解存在显著关联。
研究结论
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莫妥珠单抗显示出高缓解率、持久的缓解以及可控的安全性,且无长期安全性问题。这支持将莫妥珠单抗作为一种现成可及、固定疗程、安全有效的门诊治疗方案,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FL患者,包括高危患者。
来源:肿瘤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