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河南新乡,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店的老板刘先生,最近的日子如坐针毡。3月13日起,他开启了一场特殊的直播之旅,镜头对准自家后厨,主角是自己和那碗招牌黄焖鸡 。
在河南新乡,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店的老板刘先生,最近的日子如坐针毡。3月13日起,他开启了一场特殊的直播之旅,镜头对准自家后厨,主角是自己和那碗招牌黄焖鸡 。
谁能想到,一场与他毫无关联的“食材丑闻”,却让他的店铺遭受了“池鱼之殃”。同品牌的三家门店,因回收剩菜、使用变质食材被曝光,这消息就像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黄焖鸡的“江湖”里掀起惊涛骇浪。刘先生的店也未能幸免,日营业额从2000多元暴跌至200元,往日的热闹不再,只剩下房租和食材成本的压力沉甸甸地压在肩头。
为了挽救店铺,刘先生决定背水一战。直播中,他成了最卖力的“解说员”和“试吃员”。冰柜里整齐摆放的冰鲜鸡肉,在镜头下一一展示,他还不忘强调,这些都是总部统一配送的新鲜食材,“前夜宰杀、次日送达”。垃圾桶被他翻了个底朝天,只为证明店内垃圾分类规范。甚至,他直接吃下未加调料的半成品鸡肉,那坚定的模样,仿佛在说:“我用行动来证明我的清白。”视频文案写着“不要流量,要的是信心,要的是良心”,最高峰时,1.9万网友同时在线观看这场“厨房真人秀”。然而,评论区却像战场,有人为他的坦诚点赞,也有人冷嘲热讽,质疑他在“作秀”。
这场信任危机,撕开了餐饮行业的一道伤口,久久难以愈合。个别黑心商家的恶劣行径,就像一颗老鼠屎,坏了整个行业的“一锅汤”。当食客们发现外卖单随意放在生肉上,隔夜发黑的牛肉加色素摇身一变成新鲜食材,他们对整个行业的信任瞬间崩塌。数据显示,某品牌黄焖鸡米饭在全国有数千家门店,此次事件曝光后,仅河南地区就有超60家加盟商营业额惨遭腰斩 。
刘先生一边强调“个别门店不能代表所有”,一边又不得不以这种极端方式来自证清白,这其中的无奈和矛盾,恰恰反映出食品安全监管的困境。消费者在众多门店中,难以分辨“真金”与“镀金”,行业自律和制度约束的双重缺失,让信任重建之路困难重重。就像2022年的土坑酸菜事件,个别企业的违规操作,让整个芥菜产业元气大伤。如今的黄焖鸡风波,再次敲响警钟,食品安全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
刘先生的直播间依旧每天准时开播,在线人数起起伏伏,就像这场信任重建之路,充满未知。这场特殊的“危机公关”,能否真正赢回消费者的心?或许关键不在于镜头前的一顿饭,而在于整个行业能否真正做到透明化,让消费者吃得放心。毕竟,当“查查你家后厨”成了点餐暗号,食品安全的信任重建,已经刻不容缓。
来源:洞察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