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日的幸福:关爱与分享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0 19:37 4

摘要:2012年,联合国设立了国际幸福日。2025国际幸福日的主题是关爱与分享,联合国号召地球村民,在这个幸福日问候家人老友,跟他们分享一件自己觉得幸福的小事,因为这也会让自己和他们都感到幸福。

今日春分,又恰逢国际幸福日。想一想,范仲淹在《岳阳楼记》描摹的“以物喜”,第一句就是“至若春和景明”,郁郁青青的春分,确实与幸福很相宜。

2012年,联合国设立了国际幸福日。2025国际幸福日的主题是关爱与分享,联合国号召地球村民,在这个幸福日问候家人老友,跟他们分享一件自己觉得幸福的小事,因为这也会让自己和他们都感到幸福。

这个建议,是有研究支持的。著名的哈佛成人发展研究是哈佛历史上历时最长的研究之一,发起人是哈佛大学卫生系主任阿列·博克教授,因为早期赞助人是慈善家威廉·格兰特,也叫格兰特研究,从1938年开始一直开展到现在。每隔一段时间,该研究就会向社会同步最新的成果。2023年,课题组出了一本书《美好生活》,揭示过去85年的成果。

这项研究最开始锁定的是两拨人。第一拨是在哈佛大学里挑选的268名本科生,19岁左右,家境殷实,清一色的白人男性。第二拨是在波士顿市区挑选的456名男孩,挑选标准是家境困难,收入不高,且在14岁之前没有犯罪记录。在课题组对他们追踪调查的80多年中,如果他们娶妻生子,课题组就把他们的孩子也纳入观察对象,研究对象由此已经扩展到上千人。该研究得出的幸福人生三个关键要素是:建立良好的周边关系,磨炼自己的复原力,以及不管发生什么事始终坚持不放弃努力。鉴于今年幸福日的主题与人际关系有关,就说说这第一点。

该研究认为,一个人过上幸福生活的最关键因素是人际关系,而且关系因素贯穿一生。以收入作为观测指标,按照这项研究的结论,智商110和150的人,收入上几乎没什么差距,但是人际关系带来的收入差异却大。如小时候跟母亲关系亲密的人,平均每年多赚8.7万美元,职业生涯后期的职位更高,也更不容易得老年痴呆症;又如,小时候跟父亲关系亲密的人,一生中焦虑水平都比较低,更会享受假期,而且在75岁时的生活满意度更高。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此言不虚呀。还有,那些50岁时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感到满意的人,80岁时身体会更健康。哈佛研究的结论是,好的人际关系对幸福生活有最大的积极影响。正如该研究的前任负责人瓦利恩特所言,这项研究表明“幸福就是爱。”(Happiness is love.)

现在直播带货很流行,虽然windflower从来不看。如果你把看直播当作休息方式,在深夜下单,可能会兴奋得睡不着觉,随后不停地查物流信息,心里盘算着这些好物什么时候能到。可是,这种兴奋感常常在拆开包裹后瞬间消失,意兴阑珊。其实,如果你想“花钱买幸福”,那么比花钱买东西更有效的是花钱买经历,而后者也与人际关系有莫大的关联。

旧金山州立大学的瑞恩·哈维尔等人做过一项研究,比较了大学生用不同方式花钱之后的感受,结果显示,把钱花在经历上,如去旅行、参观博物馆、跟朋友吃饭,比单纯地买东西,会令人觉得钱花得更值、更幸福,而且会更喜欢自己花钱的过程。细究原因,大致有三点。

首先,物品容易引起攀比,而经历很难攀比。买了6000元手机的人,面对拿3000元手机的人或许有优越感,但遇到一个拿着10000元手机的人,又可能会自惭形秽。攀比是幸福的大敌,而经历就难以攀比,因为经历提供的是内在价值。正如听摇滚乐与听爵士乐并无高下之分,喝茶和喝咖啡并非云泥之别,这些活动提供的多是内在价值,是人内心的满足,难以比较,也就没有攀比之痛。

其次,经历经常有他人相伴,可以促进人际连接,而人际连接是幸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还有研究发现,人更喜欢谈论自己花钱做了一件事情的经历,而不是花钱买了什么样的东西;人们会更喜欢跟自己有共同经历的人,而不是共同拥有某样东西的人。

最后,经历与自我认同更加密切相关。很难在墓志铭上看到这个人生前拥有多少财富,而常常看到他是一个好丈夫/好妻子,好父亲/好母亲,好老师/好老板,是一个大家都愿意与之交朋友的人,都是关系视角。

所以,在这个幸福日,表达关爱,分享乐事,成为你人际关系圈里的春日暖阳吧。

来源:法苑群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