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岷县山川,猫尾草“点绿成金”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0 23:12 5

摘要:近年来,岷县深挖猫尾草产业潜力,积极投身赛马、草食宠物等国内外饲草市场,全力打造特色牧草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如今,已形成政策支持、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的良好局面,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产业振兴之路。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丁陆军 通讯员 安婷 马爱军

近年来,岷县深挖猫尾草产业潜力,积极投身赛马、草食宠物等国内外饲草市场,全力打造特色牧草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如今,已形成政策支持、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的良好局面,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产业振兴之路。

资源赋势 品牌价值节节高

岷县独特的生长环境,造就了猫尾草粗纤维含量高、适口性强的特性,是赛马、奶牛及草食宠物理想的长纤维饲草,对延长高产奶牛使用年限、提升赛马耐力效果显著,市场前景广阔。

1941年,原岷山军马场从美国引进猫尾草并栽培,历经80多年繁育,培育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优势品种。1990年,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正式命名为“岷山猫尾草”。

农户张斌朋从种植猫尾草中受益,2024年扩种10亩。为抢占市场,他收割鲜草后立即回家烘干加工。“割完草就拉回家加工出售,一年能有10多万元的收入。”

目前,岷县猫尾草种植面积达10万亩,种植农户1.9万户,年产干草6万吨,产值约8亿元,占全国猫尾草比重80%以上。岷县成为全国最大的猫尾草种植加工基地,种植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当地培育猫尾草种植加工企业(合作社)140个,注册“积翠”等29个自主品牌商标,建成5处种植加工生产基地,实现从“独一份”到“好中优”的转变。

平台赋能 畅销之路更宽广

岷县推行“互联网+猫尾草”营销模式,培育草产品电商销售经营主体60家,全方位开展线上产销对接。借助当地电子商务发展优势,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在淘宝等线上平台销售。“线上直销+线下分销”模式,打破了优质猫尾草销售困境。目前,全县猫尾草电商网上销售额达2.1亿元,主要销往京津冀地区及川、渝、琼等省市的马术俱乐部和草食宠物终端市场。

岷县积极探索跨境电商新模式,跨境店铺已在全球最大电商平台亚马逊上线运营,成为岷县草产业首家走出国门的电商企业。产品销往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每公斤售价36美元,共销售6000余单。

甘肃嘉之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雯娟介绍:“公司的猫尾草产品主要销往北美和东南亚,北美站我们是全国第二家出口的,东南亚站是全国第一家出口的,出口产品反响良好,顾客回购率较高。”

技术赋力 提质增效后劲足

依托甘肃农业大学技术力量,岷县持续推动猫尾草特色草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和产业化发展,先后聘请国内院校、协会11名教授、专家,为草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执行会长韩贵清称:“岷县为全国树立了良好示范,引领中国草业发展。我们愿助力岷县猫尾草、中草药和草业振兴,尤其按照新质生产力要求,推动岷县草业发展,为中国草业作出更大贡献。”

岷县与中国马业协会签订《草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框架性协议》,制定并发布《马用猫尾草干草质量分级》和《草宠用猫尾草干草质量分级》两项团体标准,建立健全猫尾草产业标准体系,为加强合作交流、做大做强全县草产业奠定基础。县级层面成立岷县草产业协会和岷县猫尾草研究院,积极组织会员开展草产业相关活动,广受好评。

体系赋效 整体抓促见真章

近年来,岷县通过“政策主导、项目支撑、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投入各类草产业发展资金5800万元。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为草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奠定基础。岷县方正、绿草、立源等企业(合作社)与3800多户种植农户签订长期牧草收购合同,并以高于市场价收购,构建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

岷县立源牧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姑霞是当地致富带头人,她说:“我们合作社与农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提供技术培训、订单收购等方式,帮助农户提高产量和质量。”

目前,岷县已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以“走向世界的猫尾草”为主题的中国西部草都发展高端论坛。岷县荣获“中国猫尾草之乡”和“猫尾草产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寺沟镇立珠村(猫尾草)入选农业农村部第十二批全国 “一村一品” 示范村。

小牧草种出乡村振兴大产业,猫尾草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草”,书写了从“基本保障”到“融合创新”的乡村振兴岷县样板。

来源:甘肃经济网

相关推荐